正文 第五章 我的奇妙自然之旅(2 / 3)

球狀閃電的形狀:大部分報道為球形或卵形,還有扁長方形、立方體、圓環狀、啞鈴形、雲霧形、圓柱形、子彈形、雪茄形、錐形、透鏡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球狀閃電的顏色:兩種最常見的顏色是白色和橘黃色,其他較常見的是紅、藍、黃和綠色,銀色和黑色很少見。有些球狀閃電會變色。

球狀閃電的速度:可從靜止到難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時2萬多公裏,但這種情況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約為每秒5米,即每小時18公裏。

球狀閃電的結構:似乎是某種等離子體或雲霧狀物質,有的球狀閃電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沒有明顯的固定結構,有些球狀閃電似乎處在動態變化之中。

球狀閃電的運動性:有時是靜止的。大部分為直線運動,有些是在一靜止位置旋轉,有些是不停地轉動,有些是按明顯的複雜路徑來運行的。

球狀閃電的壽命:球狀閃電一般會持續幾秒鍾,如7~8秒鍾,有些可長達1分鍾以上。

球狀閃電的行為:有些會模仿周圍的物體運動,有些直衝大地。有些球狀閃電似乎在“調查”其他物體。大部分被引向金屬性或磁性物體,會發生強烈碰撞,有時會造成很大損傷。閃電球會跳動、分解、重組、衰減、爆炸或同時發生這些變化。

球狀閃電的聲音:極少情況會形成劈哩啪啦或嘶嘶的聲音。

球狀閃電的味道:目擊者說有燒焦的或硫磺的味道。還說有時有燒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氣味。

球狀閃電的溫度:觸到球狀閃電的人都說它相當涼——即沒有熱的感覺。但它卻可以煮開鍋、熔電線和加熱金屬。

球狀閃電的亮度:球狀閃電一般都像路燈一樣亮。它們有時白天即可見到,但人們通常是夜間見到它們照亮了大地。

球狀閃電的發生:它們通常發生在雷暴之時,但極少也會發生在之前或之後。大多數的球狀閃電都伴隨著普通閃電——盤旋著待機而發,但有時它們也像普通閃電一樣從雲端直擊大地。

上世紀40年代,在法國的小城鎮裏,有3個士兵在一棵菩提樹下躲雨時被雷擊斃了,但他們仍然站著,像沒事一樣。雷雨之後,行人跟他們說話,卻不見回應,當行人去接觸他們時,3具屍體頓時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燼。

1956年夏的一個正午,在蘇聯某個集體農莊,兩個孩子在牛棚裏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楊樹下滾落一個橙黃色的火球直向他們逼來,一個孩子踢了它一腳,轟隆一聲,火球爆炸了,牛棚裏的12頭牛炸死了11頭,孩子們被震倒在地,但沒有受傷。事後,人們才知道那個火球是罕見的球狀閃電。

在美國的一個小城裏曾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婦從市場回到家裏,打開電冰箱一看,她放進去的生鴨、生肉全都變成了熟食品。後經科學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狀閃電把冰箱變成了電爐,奇怪的是冰箱沒有損壞!

1981年1月的一天,蘇聯一架客機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狀閃電。一個大火球闖入駕駛艙,發出爆炸聲。幾秒鍾後又穿過密封的金屬艙壁,出現在乘客的座艙裏,戲劇性的表演一番後,發出不大的聲音離開飛機。事後檢查,機頭機尾的金屬壁各出現一個窟窿,內壁卻完好無損。

在美國俄勒岡州,一個球狀閃電來去如風,先在紗門上留下了一個籃球大的洞,然後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毀壞了一個舊軋幹機;俄羅斯一位教師的經曆更可怕,一個80厘米直徑的球狀閃電在他頭上來回跳動不下20次,然後悄然消失了;此外,前蘇聯也有報道說,一個球狀閃電飛進了一個盛水的大鍋裏,水立刻沸騰起來,球狀閃電在鍋裏翻滾了10分鍾才熄滅;另有一次,一個足球大小的球狀閃電沿街滾動、跳躍,接觸到地麵時,竟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徑1米的坑,最後,隨著一聲轟響,火球鑽進地下。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國湖北省北部的棗陽市忽然間閃電頻發,雷聲驚天,當場造成9人死亡、20餘人受傷的罕見災害。據目擊者稱,雷擊現場有一片紅光,這正是球狀閃電的特征。有人懷疑,上個世紀發生在俄羅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禍首就是球狀閃電。

到底什麼是不可思議的球狀閃電?多少年來,科學界都認為球狀閃電是子虛烏有的現象,直到最近幾十年才承認它的真實性。

早在1955年,蘇聯物理學家便提出球狀閃電是雷暴中所產生的電磁幹擾效應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學家報道了他們在實驗中觀察到微波幹擾所產生的一係列類似球狀閃電的現象,他們的人造等離子球也顯示出球狀閃電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與主氣流相反的方向運動,並可穿越固體物質。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學家認為,所謂的神秘球狀閃電其成因並不神秘,這一現象很可能是閃電產生過程中,磁場約束發光等離子體所形成。他建立了閃電磁場模型,認為關鍵是閃電過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場和垂直磁場磁力線圈相互交織而成的磁力線網。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一磁力線網有可能會呈現出球形,而發光等離子體會被這一網所“俘獲”而形成球狀閃電。這一火球效應會一直持續到等離子體開始冷卻。研究人員指出,根據他們的預算,火球持續時間最多可達10至15秒。當等離子體冷卻後,電子開始被原子所束縛,等離子體內部電阻變大、電流趨弱,周圍的磁場也將隨之瓦解,最終火球不複存在。

按照這一理論,球狀閃電絕大部分較冷,但在沿磁力線方向局部溫度則極高。研究人員指出,據此就可很好的解釋為什麼火球並不發熱而觸到物體後往往容易著火。

2000年,兩位新西蘭科學家提出了他們的新理論。當一般的枝狀閃電擊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礦物質會轉換成納米純矽和矽化合物顆粒。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顆粒,會在閃電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發進入大氣。這一過程,就像抽煙者從嘴中吐出煙圈。進入大氣的含矽顆粒會首先連接成鏈,然後組成能隨氣流運動的球狀細絲網。該球狀細絲網中的顆粒具有很高活性,會在特定條件下緩慢燃燒,並釋放出光和熱而形成所謂球狀閃電。

一些目擊者曾報告說,他們看到的球狀閃電能穿牆越窗,甚至能通過飛機的機身,這一理論對此也能解釋。大多數房屋的門窗周圍都有縫隙,而含矽顆粒組成的球狀細絲網極具彈性,隻要空氣能過的地方細絲網也應能通行。也就是說,如果空氣能穿過門窗,那麼該細絲網也能“擠過”,並會隨後重新恢複形狀。

科學家以閃電樣本的放電來試驗土壤樣本,結果確實產生了聚合的納米粒子,這些離子的氧化速度與球狀閃電一致。

2002年1月15日英國皇家學會在其學術雜誌《哲學學報》的專刊上發表了一組有關球狀閃電理論的文章。這些理論分別由物理化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工程師提出。他們提出了3個解釋球狀閃電緣由的新理論。其主要內容分別是:

1.球狀閃電是由含有水合離子的小水滴組成的,它通過離子反應來釋放能量。在這個理論中,球狀閃電是一個包含等離子體的電化學結構,這一結構是由溫度、壓力、電磁場和重力場的微妙平衡來維持的。

2.球狀閃電是由聚合體細絲纏繞而成,通過表麵放電來釋放能量。在該理論中,灰塵中的自然微粒,像來源於纖維素、煤煙或矽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細絲狀結構,這些細絲聚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高度充電的球體,當它表麵放電時,就發出了光和熱。

3.球狀閃電是由金屬納米粒子鏈構成,其能量釋放是通過金屬納米粒子的表麵氧化來進行的。在這個理論中,普通的閃電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這樣的物質釋放金屬蒸氣,這種帶電的金屬蒸氣濃縮成一個網狀的金屬納米粒子球。這些理論都有些說服力,特別是第三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球狀閃電能夠穿過牆壁和關著的窗子,似乎更有說服力。

但是,人們至今尚未在實驗室中製造出真正的球狀閃電,雖然已模擬出了極微型又短命的球狀閃電。事實上,所有的理論在球狀閃電的複雜多變性麵前都顯得那麼單薄。一個真正的球狀閃電理論應說明所有的現象,包括沒有雷暴的情況和球狀閃電持續很長時間及球狀閃電大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說清這一切,需要更強大的理論。

有人認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應是接近冷聚反應領域,與等離子體現象相關的理論。更有人提出球狀閃電和龍卷風一樣都是等離子團的現象。還有人設想,最佳的理論可能是把電磁學、電學和等離子及納米理論綜合起來的想法。

總之,球狀閃電不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質,對我們人類的生活或許會有深遠的影響。或許,我們不僅能找到人體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潔的新能源。

球狀閃電與人體自焚:1966年12月5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波特城,一位煤氣工人上午9時來到班特萊醫生家查表。他以為老醫生尚未起床,就徑直走向地下室去查表。一進地下室發現地上有一堆灰燼。他抬頭一看,看到灰燼上方的天花板有一個燒穿了的大窟窿。他大吃一驚,趕忙奔上去找那位老醫生,卻在衛生間看到燒穿窟窿的地板上,隻剩下半條人腿,老人的身體已化為灰燼。整個現場沒有絲毫發生火災的跡象。

有些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人體自焚”,並給它下了個定義:所謂“人體自焚”,是指人體沒有同外部火源接觸,內部發生燃燒化為灰燼,而灰燼周圍一切可燃物體保持原樣的一種現象。根據現有的200多案例,發生“自焚”的人男女比例大約相等;年齡從4個月到114歲都有;身體有胖有瘦,有的案例甚至發生在走路、開車、劃船、跳舞的過程之中。

那麼,“人體自焚”起於何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西方,有人認為是人體內有過量的脂肪引起的。這種解釋顯然站不住腳,因為發生自焚的人有胖有瘦。有些人認為,人體自焚是由於某種天然的“電流體”造成體內可燃物質燃燒。所謂天然“電流體”究竟何所指?還有人認為是由於體內磷質過多,發生自燃,此說沒有根據。更有趣的是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喝了過量的酒,酒精發生自燃的現象。此人還做了個可笑的試驗:把酒精注射到一塊新鮮的肉裏,然而卻不見發生“自焚”現象。

近年來,有人指出:“人體自焚”是自然界中的球狀閃電引起的,所以不是自燃,而是他燃。持這種觀點的人解釋道:球狀閃電像一個大火球,在空中飄飄忽忽,忽高忽低的移動,常使夜間行路的人大驚失色。球狀閃電能穿過門、窗的縫隙、升堂入室、鑽進人家,它有時發生爆炸,毀壞建築物,造成人畜傷亡。它在行經的沿途,遇到任何障礙物時無堅不摧,卻又不燒壞周圍的可燃之物。通常,一個球狀閃電爆炸時釋放出的能量,約相當於10公斤TNT炸藥爆炸時放出的能量。而且當球狀閃電消失後,一般會留下燒焦、硫磺或臭氧的氣味。

UFO與球狀閃電:由於球狀閃電行為的詭秘奇特,有人提出大部分UFO可能就是球狀閃電。其理由是:在顏色方麵。球狀閃電的顏色絢麗多彩,有白色、粉紅色、桔紅色、藍色等。UFO也有類似的色彩;在聲響方麵。球狀閃電在運動時會發出輕微的吱吱聲、劈啪聲,最後靜靜地消失。UFO由於距離較遠,多數聽不到聲音,但也有少數UFO飛行時會發出呼呼的聲音或隆隆的響聲。部分UFO還發出熱量,這與球狀閃電很一致;UFO和球狀閃電都能漂浮空中,行蹤不定。但是,持不同觀點者則認為球狀閃電多產生於雷雨的天氣中,而多數UFO目擊是發生在晴朗的天氣裏。況且,球狀閃電在空中的運動似乎完全取決於氣流,而UFO的運動似乎與氣流並不一致。

《球狀閃電》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科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曆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曆盡艱辛的研究裏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球狀閃電是閃電形態的一種,亦稱之為球閃,民間則常稱之為滾地雷。球狀閃電的平均直徑為25厘米,大多數在10~100厘米之間,小的隻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徑達數米。球狀閃電偶爾也有環狀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藍色光暈,發出火花或射線。顏色常見的為橙紅色或紅色,當它以特別明亮並使人目眩的強光出現時,也可看到黃、藍和綠色。其壽命隻有1~5秒,最長的可達數分鍾。

球狀閃電的行走路線,一般是從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麵時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動;有的突然在地麵出現,彎曲前進;也有沿著地表滾動並迅速旋轉的;運動速度常為每秒1~2米。它可以穿過門窗,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還發出“嗡嗡”響聲。多數火球無聲消失,有的在消失時有爆炸聲,可以造成破壞,甚至使建築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後即發生驚人的爆炸,產生刺鼻的氣味,造成傷亡、火災等事故。

預防球狀閃電的辦法是,在雷雨天氣,緊閉門窗,避免穿堂風。如果遇到飄浮的“火球”,輕輕的避開它,千萬不要去碰它。科學家推測,球狀閃電是一種氣體的漩渦產生於閃電通路的急轉彎處,是一團帶有高電荷的氣體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氫以及少量的氧化氫組成。通常發生在枝狀閃電之後,似乎枝狀閃電是產生球狀閃電的必要條件。球狀閃電較為罕見,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難,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個謎。

3.麥田怪圈

麥田怪圈,在長滿麥子的麥田一夜之間出現有些麥彎曲而伏倒呈現有規律的圓圈形圖案。17世紀以來,麥田怪圈的起源爭論就不絕於耳。人為所致還是自然現象怪圈成因存在五種爭論:

第一例關於“麥田怪圈”現象的報道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英國,此後,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地都頻頻發現麥田怪圈,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英國。截至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要出現250個麥田怪圈,圖案也各有不同。但令人遺憾的是,350多年來,科學界對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爭議,關於成因,目前主要有五種說法。

一是磁場說。有專家認為,磁場中有一種神奇的移動力,可產生一股電流,使農作物“平躺”在地麵上。美國專家傑弗裏·威爾遜研究了130多個麥田怪圈,發現90%的怪圈附近都有連接高壓電線的變壓器,方圓270米內都有一個水池。由於接受灌溉,麥田底部的土壤釋放出的離子會產生負電,與高壓電線相連的變壓器則產生正電,負電和正電碰撞後會產生電磁能,從而擊倒小麥形成怪圈。

二是龍卷風說。從有關記載來看,麥田怪圈出現最多的季節是在春天和夏天,有人認為,夏季天氣變化無常,龍卷風是造成怪圈的主要原因。很多麥田怪圈出現在山邊或離山六七公裏的地方,這種地方很容易形成龍卷風。

三是外星製造說。很多人相信,麥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間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

四是異端說。一些人相信,麥田怪圈背後有種神秘的力量,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樣。根據這種猜測,就有人把麥田怪圈說成是“災難預告”,借以散布異端邪說。

第五種也是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是人造說。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所謂麥田怪圈隻是某些人的惡作劇。英國科學家安德魯經過長達17年的調查研究認為,麥田怪圈有80%屬於人為製造。

麥田怪圈的五種特征:然而,高百分比數據並沒能抵擋人們對神秘怪圈的好奇。記者在網上論壇中發現,即便科學家已經證實美麗圖案多數是人為,但仍有發帖者寧可相信怪圈是源自某種地外文明。為何科學家的論斷仍不能說服人們?是什麼增添了破解怪圈的難度呢?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教授告訴記者,大部分圓圈在大麥和小麥田中出現,所有麥田出現的怪圈至少有五種特征,這些特征給破解怪圈製造了懸念。

首先,至今科學家沒有麥田怪圈是人為構造的證據。包括沒有機器留下的痕跡,地上沒有洞,周圍農作物沒有受到滋擾,最重要的是沒有腳印。

第二,科學家發現,所有麥田中被編織的複雜圖案都不是由重量或力量造成,農作物的莖部隻是變平,很少有被折斷的痕跡。

第三,人們無法相信,人類能將複雜的圖案以幾何學原理設計得完美無缺。資料顯示,麥田怪圈圖案各不相同,由開始的一個圈慢慢進化成兩個或三個相似的圓,1994年還出現了蠍子、蜜蜂、花等動植物圖案。

第四,麥田怪圈的麵積之大讓人驚歎。信徒稱,人類沒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製造出這麼大的圖案,有些有8個球場那麼大,在一夜之間神秘出現。6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索拉諾縣的一家農場一夜之間冒出了至少12個麥田怪圈,總麵積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還有一種重要特征是,根據研究人員所講,在世界各地所形成的數以千計的圓圈未試過當場被人見到製造過程。

人工製造麥田怪圈:麥田怪圈頻繁成為頭版新聞,正是這些特征讓怪圈疑雲重重。如果是人為的,怎樣能解釋這些現象呢?數字6是關鍵專家講述麥田怪圈人造細節

郭教授一直關注國外麥田怪圈的研究進展,他認為,麥田怪圈是一些藝術家在黑暗掩護下製造的傑作。這些人通常選擇製造的形狀不是最新電腦繪圖軟件的結果,是他們喜歡的設計和當天早些時候草擬出來的。

麥田怪圈

這些藝術家的秘密工具不是人們所預料的複雜儀器,而是簡單的繩、木板和測量員用的尺。直升機紅外線攝影機曾拍攝過麥田怪圈的製作過程,郭教授向記者描述了這個過程。

“製造者拿著工具進入麥田,記得麥田怪圈的第一個特征嗎?,那不是絕對的事實,小心查看可以找到腳印。通常地下十分硬,跟隨軌跡,少許腳印會留下,而製造者會說是隨後來訪者造成的,他們總可以自圓其說。

進入麥田的通道是農作物中的小徑。這些小徑是農夫用來運送、施肥和收割時走的田間小道。當製造者抵達麥田內預先決定的地點後,其中一人站在中心點,另一個人開始畫第一個圓圈,沒有在地下釘上任何標記,因為他們不會留下痕跡。

當第一個圓圈完成後,一束小麥不會壓平,而是被當作中心點,將來所有量度以這個位置做根據。由於害怕被人聽見,於是他們用暗號聯絡。此時,製造者開始用自製木板壓平農作物,製造彎曲圖案。

木板有不同尺寸,每塊木板兩端有孔,讓繩索穿過。每位隊員拉著繩子一直向前跑,所到之處的小麥被壓平,麥田的形狀就這樣隨著設計的形狀悄悄發生改變。

這個木板的尺寸造就了複雜編織的圖案。然而,所有麥田怪圈都是根據幾何原理製作的嗎?郭教授說,那些藝術家們承認對製造單純的幾何圖案沒有興趣,關鍵是軌道。6在幾何學上是個重要數目,在探察中,不難發現一個細節,主要形狀所有圓圈的直徑都可以被6除盡。這種運算規律證明了麥田怪圈為何總能形成對稱圖案。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人為何要製造麥田怪圈呢?郭教授說:“多年以來,那些怪圈製造者對超感覺都有興趣,他們合作從事廣泛的計劃,包括美術和攝影。他們漸漸由傳統藝術家變為隱蔽藝術家,合夥去製造麥田怪圈,因為他們認為,麥田圈的美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表達。

由於怪異圖案經常在他們家鄉附近出現,卻沒有怎麼製造的合理解釋,他們最後決定看看人力是否可以做到。他們沒有失望,在數小時內便完成圖案,確保沒有留下任何犯罪證據。

而針對近日的磁場說,郭教授認為並不可信。“如果沒有被證明麥田怪圈全是造假,也並不意味著磁場說成立。不會有足夠大的磁場能量製造出那麼大的麥田怪圈,同時,磁場不可能引起麥田怪圈規律地形成幾何圖案。麥田怪圈是故弄玄虛的炒作,追求製造奇跡的結果。”

麥田怪圈資料及曆史:最早的麥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蘭被發現的,當時人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並在怪圈中做了一副雕刻。這副雕刻是當時人們對麥田怪圈成因的推測,當時的麥田圈是呈逆時針方向的。

麥田怪圈常常在春天和夏天出現,遍及全世界,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南美、亞洲,無處不在。事實上,世界上唯一沒有出現過麥田圈的國家隻有兩個:中國和南非。

自從本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已經有2000多個這種圓圈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農田裏,使科學家和大批自命為農田怪圈專家的人大惑不解。起先這些圓圈幾乎隻在英國威德郡和漢普郡出現,但近年來,在英國許多地區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十多個國家,也有人發現這種圓圈。

這種圓圈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複雜,漸漸演變成為幾何圖形,被英國某些天體物理學家稱之為“外星人給地球人送來的象形字”,例如:1990年5月,英國漢普郡艾斯頓鎮的一塊麥田上出現了一個直徑20米的圓圈,圈中的小麥形成順時針方向的螺旋圖案。在它的周圍另有4個直徑6米的“衛星”圓圈,但圈中的螺旋形是反時針方向的。

1991年7月17日,英國一名直升飛機駕駛員飛越史溫頓市附近的巴布裏城堡下的麥田時,赫然發現麥田上有個等邊三角形,三角形內有個雙邊大圈,另外每一個角上又各有一個小圈。

1991年7月30日,威德郡洛克列治鎮附近一片農田出現了一個怪異的魚形圖案,在接著的一個月內,另有7個類似的圖案在該區出現。

可是,最令世人感到震驚的,莫過於1990年7月12日在英國威德郡的一個名叫阿爾頓巴尼斯小村莊發現的農田怪圈了。有1萬多人參觀了這個農田怪圈,其中包括多名科學家。這個巨大圖形長120米,由圓圈和爪狀附屬圖形組成,幾名天體物理學家參觀後發表了自己的感想,他們認為:這個怪圈絕對不是人為的,很可能是來自天外的信息。見過UFO照片的科學家認為,小麥倒地的螺旋圖案很像是由UFO滾過而形成的。

1991年6月4日,以邁克·卡利和大衛·摩根斯敦為首的6名科學家守候在英國威德郡迪韋塞斯鎮附近的摩根山的山頂上的指揮站裏,注視著一排電視屏幕,滿懷期望地希望能記錄到一個從未有人記錄到的過程:農田怪圈的形成經過。

他們這個探測隊裝備了總值達10萬英鎊的高科技夜間觀察儀器、錄像機以及定向傳聲器。他們那具裝在21米長支臂上的“天杆式”電視攝影機,使他們可以有廣闊的視野。他們這所以選擇偵察這個地區,是因為這一帶早已成為其他研究農田怪圈人員的研究對象,僅僅幾個月內,這一帶就頻繁出現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農田怪圈,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濃厚興趣。

他們等待了20多天,屏幕上什麼不尋常的東西都沒有看到,到了6月29日清晨,一團濃霧降落在研究人員正在監視的那片麥田的正上方。他們雖然看不見霧裏有什麼,但卻繼續讓攝影機開動。

到了早上6點鍾,霧開始消散,麥田上赫然出現了兩個奇異的圓圈。6位研究人員大為驚愕,立即跑下山來仔細觀察,發現在兩個圓圈裏麵的小麥完全被壓平了,並且成為完全順時針方向的旋渦形狀。麥稈雖然彎了,但沒有折斷,圓圈外的小麥則絲毫未受影響。

為了防止有人來弄虛作假,探測隊已在麥田的邊緣藏了幾具超敏感的動作探測器。任何東西一經過它們的紅外線,都會觸動警報器,但是那警報器整夜都沒有響過。在麥田泥濘的地上,沒有任何腳印或其他能顯示曾有人進入麥田的跡象。錄像帶和錄音帶沒有錄到任何線索,那兩個圓圈似乎來曆不明。

帕特·德爾加多是一位氣象學家和地質學家,他從1981年起就開始研究農田怪圈。他相信這些圓圈是“某些目前科學所未能解釋的地球能量”所製造的。就像是百慕大三角所屢屢發生的奇事一樣。

他曾記錄了許多在圓圈裏發生的“不可思議事件”。他發現一些本來運作正常的照相機、收音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在進了圓圈之後就突然失靈。他又曾經在幾個圓圈裏錄到一種奇特的嗡嗡聲,他把它形容為“電子麻雀聲”。

1989年夏季某天,德爾加多和6位朋友坐在英國溫徹斯特市附近的一個鎮的一個農田怪圈的中央。“驀地,我完全身不由已,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推著滑行了6米,出了圈外。”他認為這種力量很可能與地球的磁極有關。

自從80年代以來,英國《氣象學雜誌》編輯,退休物理學教授泰倫斯·米登已審察過1000多個農田怪圈,並就2000多個怪圈編製了統計數字,希望能找到符合科學的解釋,現在,他認為也許已找到了答案。

他相信,真正的農田怪圈是由一團旋轉和帶電的空氣造成的。這團空氣稱為“等離子體渦旋”,是由一種輕微的大氣擾動——例如吹過小山的風——形成的。“風急速地衝進小山另一邊的靜止空氣,產生了螺旋狀移動的氣柱,”他解釋說,“接著,空氣和電被吸進這個旋轉氣流,形成一股小型旋風。當這個渦旋觸及地麵,它會把農作物壓平,使農田上出現螺旋狀圖案。”

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米登已搜集了許多有關渦旋製造農田怪圈的目擊者的報告。例如:1990年5月17日,農場主加利·湯林生和妻子薇雯麗在英國薩裏郡漢布頓鎮一塊麥田上沿著小徑慢步。驀地,一團霧從一座大約100米高的小山飄來,幾秒鍾後,他們感到有股強烈的旋風從側麵和上麵推他們。它像泰山壓頂般緊壓著他們,使兩人的頭發豎了起來。後來,旋風似乎分成了兩股,而霧則之字形地飄走了,留下了他們兩人站在一個3米寬的麥田圓圈裏麵。

可是,米登論點也許隻能解釋那些簡單的農田怪圈,對那些複雜的又怎樣解釋呢?旋風是絕對不會吹出鑰匙形的和心字形的。1991年8月13日英國劍橋郡一塊偏僻的麥田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心形圖案。還有一種論點認為農田怪圈是心靈的產物,1991年8月的某天,一位工程師和他的有著第六感覺和妻子從牛津城出發沿著A34公路驅車回家時,他的妻子說:“我真希望我們能親自發現一個農田怪圈。”話剛離口,他們便在路旁附近田間發現了一個啞鈴狀的農田圓圈。可是,至今還沒有找到第二個例子。隨著農田怪圈現象的出現,一種新興家庭手工業正在應運而生,而且方興未艾。有關這種現象的書籍,目前已出版了將近20種,此外熱衷於農田怪圈的人還可以買到介紹這些圖形的錄像帶、彩色照片、明信片和鑰匙扣等。一此頭腦靈活的旅行社更開辦一些“農田怪圈參觀團”,向遊客們招手。

可是從科學角度上講,農田怪圈現象至今尚未得到圓滿的解釋,與UFO一樣這或許是科學家們麵臨的不得不攻克的一道難題吧!

新麥田怪圈的產生:每年,世界上都會新發現幾千個的麥田圈,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英國,專家們認為這是由英國的地域特征所決定的。因此,每年夏天總是有大批研究人員來到英格蘭進行研究工作。要知道,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人在為解開這個自然之謎而努力!神秘圓圈圖案,是真真實實出現在世界各地麥田中;但它們是誰製作或如何產生的呢?還無人知道答案。

麥田怪圈的圖案複雜而深奧,從最初隻有幾個圈的圖案,到後期複雜得縱橫交錯,時而出現蜘蛛網,時而是長達180米的長尾蠍子,也有直徑超過100米的花形,甚至是一輛大汽車,還有幾何圖案、宇宙星係圖、古文字乃至肝炎細菌圖案等,寓意相當令人費解。最奇怪的是,麥田怪圈的圖案都是互相對稱的,讓人質疑何人有如此大型的量度器材可以在一夜間製成一個足有數個球場般大的麥田怪圈。

現在歐洲平均每年都有幾個麥田怪圈報告,較多出現在英國著名的石柱群等一些古遺跡、古墓附近,難不成麥田怪圈也有喜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麥田怪圈多在麥子成熟時,於深夜至淩晨四時出現。不少科學家曾細看麥田怪圈內的麥子,發現它們極有層次,工整地離地麵約半至2寸的位置開始彎曲倒下。此外,麥子並無被折斷的痕跡,隻是植物的成長方向有不尋常的改變及莖幹部分出現某種化學變化。令農夫們欣喜的是,被壓下的麥子依然可以橫向生長,產量更會因此增加40%。

麥田怪圈的猜想:據說,很多出現麥田怪圈的地方也會出現UFO。因此,有人認為麥田怪圈是地球以外高智慧生命體留下的記號,希望地球人類以同樣的高智慧去消化這些訊息;也有人認為是地球上有奇異力量的人想通過麥田怪圈與天外溝通。事實上,對於神秘麥田怪圈的形成,各類科學家都試圖去解釋:氣象學家估計這可能是氣旋或閃電造成的,地理學家說是地層下某種磁場造成的,更有人認為這完全是人為的惡作劇,然而所有這些解釋都難以讓人信服。

在英國,農夫們可以追述到數代人以前,簡單的圓圈圖案已經出現在麥田內。英國媒體在八十年代初期,首次報導這些麥田神秘圓圈圖案。到了九十年代麥田圈震撼世界各地人士,因為這些神秘的圓圈圖案由簡單的圖形變成麵積巨大、充滿高深的幾何學又複雜的美麗圖案!麥田圈是全球出現的現象,每年新的圖案在各地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數目冒出。終的來說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國南部,這裏出現的數量最多而且也出現在靠近上古文明遺跡如:史前巨石陣、埃夫伯裏。

雖然長久以來這些神秘圓圈圖案都有各式製作或出現的說法,但是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有力和完整的解釋,這些圓圈圖案到底如何出現?不過比較令人信服的證據是:數段在麥田神秘圓圈圖案出現時,所拍到的真實錄影。畫麵裏顯示數個神秘小光球或白光在麥田上出現!許多這類神秘光球出現在多段錄影當中;同時也出現在一些白晝拍攝,畫麵清晰的錄影裏。這些神秘光球很明顯的呈現有規則方向和高智慧的移動方法,這是否能讓我們把神秘光球和麥田圈聯想在一起?

麥田裏的植物樣本也被拿來進行科學化驗。這工作由美國生物學家進行。他指出類似微波能量效應可能是麥田圈形成的原因之一。麥田神秘圓圈調查人員被要求使用更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調查研究工作中。一些人員應用了禪定、光和音樂來測試圖案,麥田圈似乎能與人類腦波互相聯係。這些圖案肯定的讓我們知道我們是生存在超乎我們想象和複雜的世界。

有人說英格蘭起伏連綿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為那裏有很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其中較著名的就是神秘的“麥田怪圈”。

據說,最早的“麥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蘭發現的。原本齊刷刷的麥田,一夜之間竟變成了一幅巨型幾何圖畫。由於"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間形成,而且麵積很大,所以起初很多人認為它是外星人的傑作,是他們與地球上居民的一種聯係方式。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約出現250個圖案各異的怪圈,特別是在英格蘭南部,怪圈現象更是層出不窮。

麥田怪圈的頻繁出現,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獵奇者。瑞格·普萊斯裏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認為麥田怪圈多數都是人為的。

麥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萊斯裏:“1990年時我第一次走進麥田怪圈,我是喜歡神秘事物的,我所做的就是說:“好我要將這個難題解答出來”,依我看95%的麥田怪圈都是人造的。”

一些年輕人並不隱瞞他們製造麥田怪圈的行為。馬修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他們製造的“麥田怪圈”稱作“創造性藝術品”。

麥田怪圈製造者馬修:“這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因為當人們看到麥田怪圈後就會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我們就感到非常有趣。不同的創作隊伍之間還互相競賽,看看誰的設計最棒,最能創造轟動效應。“

不過馬修說,創作麥田怪圈藝術也有一個難題,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農場主都願意把自己的麥田變成"畫布"任藝術家隨意擺布。

麥田怪圈的研究者普萊斯裏認為,雖然並不是所有類似現象都能用人力來解釋,但對於一些人把麥田怪圈之類的奇妙現象說成是”災難預告“,借以散播邪說的做法,研究者們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無論是人為的”藝術創作“,還是外星人的聯係方式,都與災難無關。

英國有個農田怪圈研究中心,有會員1000多人,現任主席是曾任英國傳統基金會古跡考察員邁克·格林。他說:“看來,製造這些圓圈的肯定是具有很高智慧的東西,也許它是在試圖利用這些奇特的圖形來和我們溝通,也許人類應該向他們伸出雙手來和它接觸,它們與UFO有十分相同之處。”

4.複活節島

1722年複活節的下午,荷蘭人羅格溫率領一批歐洲水手,首次登上孤懸於太平洋東部智利的波利尼西亞最東的一個小島時,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島上遍布著數以百計的巨大的石雕像,都長著奇形怪狀的長耳朵,一副冷漠的神情,從正麵、側麵以及各個不同的角度瞅著你,使人不寒而栗……

複活節島上的石雕像

複活節島,這一著名的世界文化之謎,古往今來吸引了多少探險者。然而,這些石雕像的價值還不是最主要的,在那堅硬、貧瘠的火山岩地層深處,還隱藏著更加令人吃驚的秘密,這一秘密的揭示者,是挪威傑出的人類學家和海上探險家托爾海克達爾。

海克達爾率領的科學考察隊在複活節島上待了將近一年,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證明了人們所熟知的巨大石雕像僅屬於複活節島第二曆史時期的產物。而複活節島第一曆史時期的雕刻匠們與南美古秘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這一發現,在人類學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複活節島在當地被稱“拉帕努伊島”,意即“石像的故鄉”。太平洋東南部島嶼。位於南緯27°10′、西經109°31′。由複活節島和周圍一些小島組成,陸地麵積120平方公裏。人口約2,000,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火山島,土壤肥沃。自1888年起歸智利管轄,行政屬智利瓦爾帕萊索省。產甘蔗、香蕉、玉米等,並產魚、蝦。經濟主要是畜牧業和旅遊業。島上有巨大石像等文物古跡,被稱作“神秘之島”。首府杭加羅阿,在島的西南部,附近有飛機場。建有美國衛星跟蹤和氣象觀察站。

在煙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麵積僅117平方公裏的小島——智利的複活節島。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吸引著無數遊人。每年的複活節都會使這個麵積不大的小島活躍起來。

複活節島位於東南太平洋上,在南緯28度和西經108°交會點附近,麵積約117平方公裏,現屬智利共和國。它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000公裏,離太平洋上其它島嶼距離也很遠,所以它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現島上居民約2000人,都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在西方人未到這個島上之前,這裏還處於人類的石器時代,他們隻有語言,沒有文字。因為島上都是石塊,不長農作物,隻能種些易生長的甘薯。島民原來都靠捕魚,種少數甘薯為生,現在大多從事旅遊服務業。島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亞人,稱這個小島是“世界的中心”。這個島的首先發現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現這裏一片荒涼,但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那裏,戴維斯感到十分驚奇,於是他把這個島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