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說的是,“功德劍茲體事大,你們怎麼確定自己查到的資料是真的?功德體隻有一人,可沒有容錯機會。”

然後,天師開始在群裏交流自己查到的資料。

解鳴謙也將竹簡照片拍上去,稱這是周時記載。

比那群人給出資料,都要早。

解鳴謙這份資料一出,那些天師也不是很確定。

他們不再開口催解鳴謙煉功德劍,而是直接飛了過來,衝向玄陽觀。

這些人出行,身後又要帶著不放心的徒子徒孫,這麼一大波人衝過來,解鳴謙的反應,唯有給出六個點。

解鳴謙也知道他們跑過來是為了什麼,但是,他是不可能帶他們進玄陽觀底下藏書室的。

有些功法典籍分享出去沒關係,有一些可不興分享出去。

客廳不大,這群天師過來,將房間擠得滿滿當當,程銘禮上前給他們倒水,他們視線落到程銘禮身上,猶如看什麼稀罕物。

這種視線程銘禮不太喜歡,解鳴謙便往他回靜室。

程銘禮猶豫片刻,拒絕了,他坐在解鳴謙身邊,挺直腰杆,回視這群人。

咋地,都新社會了,還能搞道德壓迫那一套?

解鳴謙率先開口:“我暫時發現的,就是這一條,沒有更多。”

“你們看見的,都是後邊的注解,注解嘛,個人有個人的見解。”

像詩經,有三家詩、四家詩、毛詩等,毛事又有朱熹、鄭玄等注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這一句話,後邊人讀,都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不覺得,功德劍是以人脊椎骨為劍身。”解鳴謙道。

天師盯著瓊枝,覺得解鳴謙說的是對的。

周以前的記載,骨還是骨,瓊枝是瓊枝,沒有將骨頭稱作瓊枝的記載。

隻是他們有一個疑問,“你怎麼確定,這是周朝時的記載?”

解鳴謙無言了片刻,道:“那也比你們瞧見的早。所以,咱們現在該找的,是瓊枝。”

“得了瓊枝後,是以功德體蘊養,而非將功德體煉劍,你們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

現代人血祭有怨氣,非正道,難道古代就是正道了?

不可能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萬物,並不分三六九等。

天師點頭,“那瓊枝,又具體是指代什麼?”

解鳴謙頓了頓,道:“咱們應該不糾結瓊枝是什麼,而應該問,為什麼要以瓊枝為劍身,用玉髓、與雷擊木等,可不可以替代?”

解鳴謙這個問題,讓天師開闊了思想,“我覺得,琅玕為底,是因為琅玕能承載功德。”

功德無形,與信仰般,隻有特殊之物才能承載。

比如神像,隻能以木以土,功德,以琅玕。

解鳴謙連連點頭。

這也是他考慮的答案。

“那為什麼琅玕能承載功德?”解鳴謙又問,“它承載功德的原理是什麼?”

“非人間物?”有天師試探著答道。

另有天師道:“法器,法器可載功德。”

“胡說,不是所有的法器都能載功德。”另一名天師直接辯駁,“隻有一些特殊的法器,才能承載功德。”

比如國璽。

可載功德與國運。

天師紛紛議論,能載功德的有那些,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玉。”

還得是有特殊意義的極品好玉。

有天師問,“和氏璧,如何?”

解鳴謙抬頭望向那名天師,道:“和氏璧不是早失蹤了?”

“還在。”那天師開口,“在墨家手裏。”

第143章 143

當年某個朝代亡國, 亂匪打入皇宮,墨家弟子見勢不妙,趁亂將玉璽從亡國皇帝手裏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