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2 / 2)

王導三次主持城池修建,規劃巧妙合理,贏得一片讚譽,順帶著也將烏衣巷周圍修建得越發適宜居住:巷頭巷尾的浮橋,商品豐富的集市,北上一條直道可達的三台五省。

對巨族富戶算不上最佳選擇,對中朝高官卻是麵麵俱到的首選寶地。

原本曆史中,謝氏在建康買宅的軌跡基本也就是建康的地價階梯——最早無力在建康安家,定居南方會稽經營田產積累資金;至謝尚在秦淮西北岸的唐縣東南置辦園宅;再至謝萬買在臨近烏衣巷的長樂橋東;最終於謝安時期達到巔峰,搬至王導相府舊宅所在的烏衣巷,自此與王氏並稱王謝,成為顯赫世家的代名詞,將兩姓永久刻在一起。

“南方地利與北方不同,一旦朝中稅入恢複,從三吳、會稽、江州、荊蜀走水路輸糧輕鬆可養活百萬人口,對周邊士庶流人的吸引力必將日益增強,形成兩漢長安洛陽亦不可及的超大規模城市。屆時南岡人口飽和,市庶混雜,王公新貴無處安置,不得不向四野擴城。”

“東郊青溪一帶地勢高廣,空氣幹爽,風光清幽秀麗。此次修建康宮,於東南新開二門,則東郊去台省不再需繞路至朱雀桁。投些人力整理荒草,驅逐野獸,修築園宅別墅,景致遠勝過淮水沿岸,幾十年後或將超越南岡,成為王公貴人雲集之所。”

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越高明的智者越會發現規律,順應規律。*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淝水之戰前,謝安與侄子謝玄下棋打賭所在的別墅,就位於東郊青溪。此後百十年間,宋、齊、梁、陳次第接替,青溪遍布皇家園墅。王家顯貴的分支也搬離烏衣巷,遷入北岸禁中裏。

烏衣巷的繁華鼎盛,其實僅僅維持了東晉一朝,並未隨王謝綿延六朝。

在座兩人聽她曆數過去未來幾十年地價變遷,言語之間仿佛親眼所見,聽得都有些入神。

又見她抿住嘴唇,瞥了眼房梁,露出與提到朱雀桁同樣古怪的神色,轉變語氣道:“其實我不準備在烏衣巷置宅。”

王允之微怔:“為何?”

“若是日後遷回洛陽,此間繁華的轉移就在頃刻之間,何必置宅?若是仍舊留在建康,此間繁華的轉移亦在頃刻之間,何能置宅?”

迎著兄長悚然的目光,她沒有停頓,緩緩解釋:“昔年陶公方逝,三子相爭,夏先殺斌,隨即暴卒。長豫問我內情,我知其必被謀害,卻不能為庾亮下手。”

王允之出聲打斷:“不能何解?”

“不能,便是不能。”

王琅神情平靜,聲音如敲金擊玉:“從來隻有千日做賊,不能千日防賊。暗殺亂臣賊子便也罷了,暗殺政敵的先例一旦亂開,人人都別想做事。”

謝安看看王允之,再看看她,輕輕搖頭:“孰為可殺?孰為不可?智如張子房,不免有博浪沙之試。奇如荀公達,也曾與人共謀刺董。”

一番話說服王允之,使他又想起上午的後怕,肅起眉眼追加告誡:“安石說得不錯。孫伯符前車之鑒未遠,山山不可不懼。”

王琅沉默一瞬,突然意識到這是隊友送來的東風,順著話正色道:“我懼,阿兄懼,他庾家焉能不懼?殺人者人恒殺之。我要的,就是人人恐懼,人人自危,人人不堪忍受的那個轉折點。”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a>

感謝何喵<\/a>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