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奕接過名單後才發現上麵文官就有一百多人,還不算武官。
馮季康是節度使,自然有自己一套文官係統,可有很多人都被安排進了刺史府,這一個多月來安慶宗為了收買揚州本地士族,將刺史下屬的官職都給了他們,現在一桌飯來了兩桌客人,這可怎麼辦?
馮季康看盧奕不說話,問道:“盧長史,怎麼有問題?”
盧奕雖然性格剛正,但不代表他沒有官場經驗,相反盧奕混了一輩子官場,豈能看不出來馮季康打的什麼算盤,這是想喧賓奪主了!
“節度使,沒有問題,隻是這裏麵很多官缺都有人了,現在陡然換人,怕是。。”
“什麼有人?你們不經大王批準,就敢擅自決定官職的任免嗎?那些占據官職之人統統攆走,換上跟我來的人!”
馮季康說完看了盧奕一眼,又放低姿態笑道:“當然,盧長史、元載、杜甫幾人不在此列,你們的官身大王已經同意了!”
馮季康說完以為盧奕能感恩戴德,哪知道盧奕臉上一點變化都沒有,躬身道:“下官謝過大王,下官這就下去安排!”
盧奕拿著馮季康給的名單回到刺史府,叫來元載商量怎麼辦。
元載看了眼名單後笑道:“這個馮季康小弟知道,他出身荊州馮家,年輕時跟在楊思勖軍中撈了些軍功,沒想到派到揚州來了!”
荊州馮家可不簡單,家族始祖原本是隋末盤踞在湖廣江西一帶的大軍閥馮盎。
武德五年,馮盎納土歸降唐朝,協助唐軍接收嶺南州郡。朝廷授馮盎上柱國、高州總管,封越國公;拜其子馮智戴為春州刺史,馮智彧為東合州刺史。馮盎病逝後,朝廷將高州分拆為恩州、潘州、高州三州,以馮盎諸子為刺史。
馮季康就是馮家後代,可以說江南是顧陸朱張等大家族的地盤,那湖廣嶺南就是人家馮家的地盤,但這種地方豪強哪裏能入了北方豪族的法眼。
不要說五姓七望之首的盧氏,就是元載,他的老娘也出自弘農楊氏,元載老爹死的早,老娘改嫁後他才姓了元。楊炎就是元載老娘家的親戚,雖然不是他的親外甥,但關係也不遠。
元載這種大奸臣在長安什麼手段沒見過,馮季康搞得這手在他眼中如同兒戲一樣,元載笑道:“盧兄,既然馮節度使拿著王命,那咱們就遵守好了,讓揚州本地這些人都知道,是馮節度使搶了他們的飯碗!”
盧奕也不是什麼小白兔,聽元載說完笑道:“賢弟說的和愚兄想的一樣!”
二人是安慶宗手下最重要的謀士,現在既然達成共同意見,也不用通知安慶宗,馬上開始召集城內所有中高級官員。
這些官員都是這一個月來安慶宗委任的本地人,同樣也幫助安慶宗在揚州本地站穩腳跟,在接手揚州下轄的幾個縣時才能平穩過渡。
等手下官員都到齊了,元載才說道:“諸位,今天讓大家來是有件事要宣布,今天新任節度使來了,同時還帶了一大批官員,說是奉了永王的命令頂替各位的!”
這些官員一聽就炸了,紛紛問道:“別駕,這是為何?前一陣安使君不是任命我們當官嗎?怎麼現在不算數了?”
“諸位諸位!大家聽我說!安使君也是沒辦法,原本安使君立了這麼大的功勞,節度使就應該是安使君的,可永王身邊都是荊州人,他們看不得咱們揚州人占了官職,蠱惑永王,不僅搶了安使君的節度使,還搶了諸位的職位!”
“什麼?以前當官的都是長安來的,現在換成荊州來的了,讓不讓我們揚州本地士族活了!”
“對,咱們還不如擁立安使君自立得了!”
元載一聽這幫家夥都說出這話了,趕緊起來勸道:“諸位,大家的好意安使君心領了,但咱們現在畢竟實力太弱,隻有一州之地,可不敢說此叛逆之言!”
唐代的門閥可不比後世的士族,這幫家夥手裏有錢有人,很多家中還養著數量不等的部曲,真惹急了他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