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奕看到這個情況,也站出來勸道:“諸位,現在安使君的官位還是太小,等以後安使君升官了,一定不會忘了大家!”
現在安慶宗擺明了不肯出頭,這幫門閥也知道自己鬥不過新來的節度使,不過明麵上鬥不過,可私下裏就不一定了,馮季康帶來的人不少,但擔任都是中高級官員,下麵大批基層官吏還是揚州本地人。
這些門閥雖然不能起什麼大作用,但讓人給你馮季康添堵還是能辦到的,從這天開始,馮季康的命令基本出不了節度使衙門,再加上元載在邊上煽風點火,荊州人和揚州本地人的對立越發的嚴重起來。
安慶宗接到元載的報信後隻是笑了笑,他這時候正帶著新兵在外麵拉練,哪裏顧上的揚州城內事情,不過安慶宗還是給元載寫了封回信,讓盧奕和元載全權負責揚州城內的事情,至於那個馮季康,安慶宗估計這家夥活到年底都夠嗆。
安慶宗在正月初十打贏了揚州之戰後,讓手下收攏唐軍敗兵,除了一部分逃跑的,一部分淹死在運河的,投降安慶宗足有兩萬多人。
安慶宗在這兩萬人中挑選出一萬人青壯,編入自己的新軍,這些新兵被分為兩個團,每團五千人,團長自然就是湯顯宗和吳雙。
新的軍製並沒有完全采用唐軍,而是安慶宗按照後世火器部隊使用習慣進行了改變,每五人為一伍,每十人為一隊,一隊中有一個隊長兩個伍長十個士兵。三隊為一排,正好可以使用火槍三段擊。
四排為一連,算上連部共一百六十人,正好可以組成正方形的方陣,如果加上火炮對付騎兵很好用。
五連為一營,五營為一團,一團有五千二百人左右,加上後續還要增加的團屬炮兵連,一個齊裝滿員的團完全可以正麵擊敗唐軍的一個兩萬人的旅團。
軍隊的大體框架有了,可是裝備士兵的武器卻還沒有,安慶宗不想為這些新軍裝備冷兵器,而是想給他們裝備新式火槍。
可依著現在安慶宗的生產力,別說後世那種褐貝斯火槍,就是宋代那種竹筒做的突火槍都裝備不齊。
一柄新式火槍需要熟鐵十五斤,一萬人就需要十五萬斤熟鐵,現在安慶宗隻有兩座高爐,每天不間斷生產也隻有五噸的鐵料,就算全都是熟鐵,也需要半個月才能湊夠七十五噸熟鐵,這還不算準備生產火炮的熟鐵。
除了這些更關鍵的是原料沒有了,以前安慶宗的鐵礦石和煤炭都從徐州采購,可現在已經跟朝廷開戰,商路斷絕鐵礦石跟著也斷了,雖然在安慶宗高價的利誘下有走私的,但這點原料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攢夠全部的熟鐵。
沒辦法安慶宗隻能一邊緩慢的生產火槍的同時,一用木頭雕刻出火槍的樣子,雖然真正的火槍還沒有,但最起碼讓士兵熟悉陣型和火器戰法。
按照安慶宗原本的預估,自己要趁著唐軍敗退這段時間快速組織起一支有戰鬥力的新軍,可是現在生產力拖後腿,等新軍全部裝備火槍最起碼需要三個月才行。
原本安慶宗還擔心河南道唐軍的反撲,畢竟徐州乃是河南道的重鎮,那裏集結著好幾萬唐軍,如果南下自己可不一定能再次用幾百人打贏了。
不過真是老天保佑穿越者,就在這關鍵時刻,安慶宗正月二十日接到錦衣衛從徐州傳來的消息,安祿山死了!
安祿山在這年的大年初一,被自己兒子安慶緒聯合嚴莊與宦官李豬兒,殺死在洛陽宮殿中。
安祿山死後,安慶緒馬上登基當了皇帝,同時下令自己的心腹將領尹子奇帶領大軍十三萬,從洛陽出發打通漕運線路,因為漕運的斷絕,不止遠在靈武的唐軍缺糧,連中原的安史叛軍也同樣缺糧。
正月初十,也就是安慶宗在揚州以三百破五萬的那天,尹子奇的大軍占領雍丘後開始往睢陽進發,而那個在後世被尊為忠臣,為了守城連小妾都吃的張巡,帶著兩千多人狼狽的逃往睢陽,曆史上慘烈無比的睢陽保衛戰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