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勒河是一條徑流不過三十英裏長的小河,由西向東彙入瓦茲河。徑流短、流量小,三月下旬能夠輕易涉渡的阿夫勒河在夏秋季節卻頗為暴虐,因此法國人在兩岸堆砌了一些條石和泥土築成高約兩米的簡單河堤,兩岸的葡萄園由此免受河水的威脅。
經過詳細審問德軍俘虜後,任士傑才搞清楚當麵之敵的基本情況。在德軍統帥部製定的“米夏埃爾”行動計劃中,隸屬於威廉皇太子集團軍群的第18集團軍是配合巴伐利亞****集團軍群作戰。而18集團軍本身是去年年底才新組建的部隊,指揮官胡蒂埃爾卻是德軍將軍中以善攻馳名,這位步兵上將還是德意誌帝國陸軍軍需總監魯登道夫的堂兄弟。
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英國第五集團軍太軟弱了,居然被一支擔負策應作戰任務的德國新建集團軍打得暈頭轉向、狼狽不堪,幾乎喪失了全部的戰鬥力。而法軍遲遲未能準確判斷情況,增援緩慢又心係巴黎安危,以至於第18集團軍當前根本就沒有得力之協約國軍隊,造成一路勇猛突擊、高歌猛進的態勢。
德軍統帥部於23日在比利時的前線總部會議,決定改變主攻方向,開始加強第18集團軍。由此,目前的第18集團軍得到統帥部總預備隊六個師的增援,從擁有三個軍十一個師擴大為四個軍十七個師,還能進一步得到更多的預備部隊。這些部隊分為三個集群,北集群位於突破口,正在向正西的亞眠進攻,企圖將突破口進一步擴大;中集群攻克了蒙蒂迪埃,向南麵的巴黎發展,形成鉗形攻勢的右翼;南集群攻克努瓦榮,向貢比涅地區發展,形成向巴黎的鉗形攻勢左翼。
任士傑察看了法國北部的鐵路交通圖後,明白了德軍如此部署的原因所在。大兵團運動作戰,交通保障是第一位的。亞眠——巴黎,蒙蒂迪埃是中間的一個站點;拉斐爾、拉昂——巴黎,貢比涅是必經之地,而且,鐵路從南而來,在貢比涅分叉,一路到拉斐爾,一路到北部的省屬城市佩羅內,也可經魯瓦到亞眠。因此,貢比涅才是兩路南下德軍的主攻方向!
石鏗的判斷完全準確!向西麵蒙蒂迪埃進攻的第二旅經過小規模的前哨戰驅散德軍遊散部隊後,與美軍一個工兵營取得聯係,得知法第1集團軍已經在蒙蒂迪埃南麵的,聖米斯特鎮以北十英裏的努瓦耶河畔構築陣地,嚴陣以待。此後,第二旅扭頭向東的拉西尼前進。
第一旅的夜襲作戰收效不大,未能攻破帕賽爾,在濃霧消散之前全部撤到阿夫勒河以南。
兩部在作戰中收集的情報很快傳到任士傑手中,第一師師長由此得知了更為詳細的德軍情報。
帕賽爾—努瓦榮方向有隸屬於德第18集團軍的黑森預備步兵第一軍的五個師,其中有精銳的勃蘭登堡禁衛部隊組成的禁衛師,在德軍中,禁衛這個番號很少用到師級單位,一般都是團、營的榮譽稱號。還有圖林根有名的擲彈兵部隊組成的一個師。如此也符合德軍作戰之兵力配係習慣——進攻時精銳在前,防禦時精銳在後為預備隊。
黑森預1軍司令官是弗蘭茨.馮.奧爾斯多夫步兵中將;勃蘭登堡禁衛師指揮官是奧托.馮.羅格斯塔德炮兵中將;圖林根第一師的指揮官是漢斯.馮.切斯貝格炮兵少將。半夜裏與第一旅交手的正是禁衛師所部前鋒部隊,在帕賽爾擊退第一旅進攻的也是這支德軍精銳。
濃霧散去,陽光普照。
“嗡嗡……”雙方的飛機在天空中偵察、交戰。地麵上,遠征軍第一旅不顧連續行軍作戰的疲勞,在阿夫勒南岸構築防禦陣地。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材料,甚至得不到周圍法國平民和後方華工的幫助,第一旅難以完成大正麵、大縱深的塹壕體係,隻能按照在國內時教導隊總教官張孝準將軍教授的野戰工事構築法,以及總司令強調的防禦要點、梯次布置兵力的原則經營陣地。
防禦兵力、火器配置也就決定了陣地構築形態。
從最基礎的排防禦陣地開始,三個步兵班以前1後2兩個梯次等邊三角形布置,一個配屬到排的重機槍隊兩挺重機槍位於第二梯次,突前的一個班隻有輕機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