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兩種想定】(2 / 3)

石鏗沉聲問道:“這是你的想法?”

劉長鳴回答:“不,是職部和任師長、馬指揮、楊旅長三位以及第二師參謀處的共同看法。”

蔣方震說:“我也同意他們的看法。德軍要調動法軍離開英國防區,唯有抓住法軍的要害——保衛巴黎。從目前戰局來看,因為德18集團軍出人意料的大縱深突破,德軍最有可能是繼續加強第18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側翼兵團,在蒙蒂迪埃——努瓦榮一線尋求第二次突破,沿瓦茲河而下威脅巴黎。如此,法軍就不能不從英軍防區調赴瓦茲戰區作戰。隻要調動法軍回援巴黎,德軍就可以第18集團軍轉向右翼作戰,配合第1集團軍攻取亞眠,徹底截斷英法兩軍的聯係,壓迫英軍向海港撤退。出於以上判斷,我認為目前需要研究的不是堅持我們在蒂埃裏堡裏作的充分準備,而是尋求在瓦茲河西地區配合法軍打一場誘敵深入的殲滅戰。”

參謀們紛紛出聲讚同參謀長的推斷。

石鏗抽動嘴角露出微笑,參謀長的推論恐怕是絕大多數將軍和參謀們的看法了。正因為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所以魯登道夫也自然能夠想到!那麼,這位德國陸軍軍需總監會不會按照協約****的意願在瓦茲河西發起新的攻勢呢?答案很明顯——不會。

“請問各位,目前蒙蒂迪埃—努瓦榮一線,法軍的布防態勢如何?”石鏗一邊發問一邊轉身看著地圖,地圖上清清楚楚地標示出,法軍在這一地區有二十六個師在一線,十一個師在二線,如果加上在瓦茲河東待命的中國遠征軍為三線部隊,蒙蒂迪埃——努瓦榮一線的協約****達到45個法國標準步兵師。他的手指在法、美、中三國軍隊的番號標示上頻頻點動,以讓幕僚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德軍從瓦茲河西發起攻擊的難度。

可以說,這一帶協約****的布防可以用銅牆鐵壁四個字來形容,德軍發起進攻隻能陷入僵局,或者是硬碰硬的消耗戰,一如在凡爾登的消耗戰。可是,今天的德國人根本就消耗不起!

“益聲,你繼續說。”

“職部認為,德軍在三月和四月的攻勢中,已經在佛蘭德、皮卡爾迪形成兩個巨大的突出部,防守突出部將占用許多兵力,不利於德軍集中兵力發起下一波攻勢。拉平突出部解放兵力,獲得更多的預備隊,是德軍發起下一波進攻的前提。否則……”

石鏗舉手示意道:“威廉皇太子集團軍群隻有一個18集團軍參與三月——四月攻勢。你們看,蘇瓦鬆—蘭斯一線原本有法軍第十、第六、第五集團軍固守,現在呢?隻有第六集團軍的7個師(另有4個師調往英軍防區)駐守瓦茲河西,愛萊特河、埃納河一線,與固守蘭斯的第五集團軍側翼一個師相連。如果我是魯登道夫,我絕對不會選擇在協約國重兵駐防的瓦茲河西發起攻勢,而會在埃納河一線投入力量尋求突破,隻要攻克蘇瓦鬆或者蘭斯,就算不威脅巴黎,法第十集團軍也要從英國防區調到埃納河一線。如果德軍真有充足的兵力,法軍一動,德軍就能以加強後的第4、第6集團軍在佛蘭德再次發動攻勢。沒有法軍的支援,英軍無法抵擋巴伐利亞魯普雷希特****集團軍群的進攻。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德軍欲在瓦茲河西獲得突破,最少要投入與協約****45個師相當的力量;而在蘇瓦鬆—蘭斯一線爭取突破,最多投入25個師的力量,節省下來的20個師,將形成對佛蘭德英軍的絕對優勢。”

算賬、算計……蔣方震在精於算計的石鏗麵前,不得不承認石鏗的分析有道理、有深度,已經算計到了魯登道夫先生的骨子裏。

劉長鳴想了想,快步走到地圖前,說:“老總,如果從節約兵力來看,德軍在利斯河穀——亞眠一線,以右翼的4、6集團軍和左翼的17、2集團軍發起對阿臘斯的鉗形攻勢,拉平皮卡爾迪和佛蘭德兩個突出部,也能騰出大約十五個師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