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最大的贏家】(2 / 3)

心裏這麼想著,黑格臉上卻做出凝重的、思索的、偶爾點頭“嗯嗯”有聲表示認可的樣子。

年輕的中國將軍贏得了兩場微不足道的戰役勝利,卻狂妄到要在德軍占據主動的戰爭中贏取主動權,不可思議!年輕人啊,似乎總是這樣的,無論是東方的石鏗將軍還是英國的那位坦克迷富勒上校,這些年輕軍官們的心髒總是雄心勃勃地跳動著,想要把富於戰爭經驗的老一輩軍人推開!

“那麼……元帥閣下是答應從伊普雷—利斯河穀地區抽出法第六集團軍的四個師嘍?”

“不!不!不!我認為還是從英第五集團軍抽調力量到埃納河戰區為宜。謝曼—德—達姆地區由山脊、河穀,利於防守,適合將一些不夠堅強的部隊鍛煉得堅強起來。”

這也叫理由?石鏗心中暗笑,英國佬的陸軍元帥不過如此啊!

縱觀1914——1918年第一季度的大戰,德國人始終掌握著主動權。掌握主動權的德國人可以決定在何處發起攻擊,協約****卻隻能被動地應對,這種局麵持續下去的結果是戰爭被人為地拉長了,而非雙方真實力量的體現。以後,軍事評論家們會說,優秀軍事家魯登道夫成功地用弱勢的德軍占據了歐戰的主動權;而笨拙的英國佬黑格卻墨守成規地像一頭老實聽話的黃牛一般,乖乖地被魯登道夫牽著鼻子走!對於在前線作戰的官兵們來說,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組織良好的進攻和被動防禦之間,進攻付出的傷亡小、戰果大;被動防禦者往往會在陣地上遭受數以百噸計的炮彈蹂躪,傷亡慘重不說,還往往無法堅守陣地。

進攻,進攻!石鏗提倡的進攻與法國人霞飛、尼維爾提倡的進攻完全不同。石鏗是鑿子戰術,攻破一點後向兩側發展,突擊隊以迂回機動避開敵軍堅固陣地,直搗縱深。法國人的進攻戰術卻是一個作戰麵的平推,所謂平推就是在作戰麵上平均分配兵力和火器,而非集中所有力量於一點。

因此,法軍進攻作戰如果成功,就是戰線的整體推進多少公裏,德國人整體撤退多少公裏;而石鏗的進攻作戰成功,就是德軍在某個戰區的核心防禦體係被擊破,德軍被殲滅多少多少…….

話又說回來,英國遠征軍在歐戰中的表現,除了坦克的使用外,往往比法國人還差。

差在哪裏?決策者的腦子!

石鏗原本就不指望能幫助福煦從黑格手裏“討回”第六集團軍的四個師,那樣,對中國遠征軍在此戰中的目的達成不利。英國人越固執,法國人承擔的壓力越大,英法兩軍的站否表現越糟糕,中國遠征軍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凸顯出來。未來的凡爾賽會議還敢無視中國嗎?中國代表們還會因為中國沒有出兵而不能理直氣壯地爭取本國利益嗎?

向劉長鳴遞去一個眼色之後,石鏗用盡量委婉的,會讓黑格無視的語氣繼續要求“討回四個師的法軍”。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福煦將軍、法國陸軍總司令貝當將軍和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將軍帶著一群翻譯軍官來到之時,石鏗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聳聳肩膀。

黑格則顯得意氣風發,他扯著兩位法國將軍到地圖前,揮舞著手臂說:“石鏗將軍閣下與我都認為,德軍在埃納河戰區發起佯攻的規模不會太大,他們的注意力在阿臘斯,在阿茲布魯克。因此,英軍陣線需要進一步加強,在粉碎德軍的進攻企圖之後立即發起反擊,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福煦詢問的目光停滯在石鏗臉上,石鏗搖頭苦笑。

福煦希望石鏗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和主張,在黑格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出聲道:“石鏗將軍閣下,在您的提出的戰役預案中有兩個推論,是吧?”

“是的。”石鏗不得不重新拿起指揮棒走到地圖前,說:“德軍要繼續保持主動,就必須發起連續的進攻。在三月的皮卡爾迪攻勢和四月的佛蘭德攻勢之後,****集團軍群經過連月作戰已經疲憊,需要時間休整補充。因此,我們未來將要麵對的是皇太子集團軍群。皇太子集團軍群發起攻勢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直接在當麵的埃納河實施突破作戰,並在右翼的第18集團軍協助下,把蒙蒂迪埃——努瓦榮突出部擴大成為蒙蒂迪埃——蘭斯突出部,成為一條新的戰線;第二,抽調生力軍加強****集團軍群,以便****集團軍群在阿臘斯發起鉗形攻勢,拉平戰線,再集中力量向海峽突破,力爭殲滅比利時集團軍和英第2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