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曆時四年之久,以英法聯軍為主的協約****在苦苦支撐了四年之後,終於迎來一個轉折的機會,即將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不過,在1918年的5月29日夜,看到這個轉折點的隻有一個人——石鏗。
當石鏗把轉折點告訴福煦之後,福煦的表現最初是難以置信。因為,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告訴他,貢比涅—蘇瓦鬆以西一線向南到維萊克特雷,這個處於德第18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夾擊之下的,埃納河從東向西彙入由北而南的瓦茲河的三角地帶,隻有殘缺的法第六集團軍貢比涅集群防禦的,岌岌可危的臨時陣地,居然就是這次曠世大戰的轉折點!?
石鏗隨即在電話中說明了理由。
如果協約****能堅守這個三角陣地,就在德第18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之間釘入一顆鋼釘,使德第7集團軍即將向蒂埃裏堡方向發起的強大攻勢無法持久。理由很簡單,德軍隻能依靠拉昂——蘇瓦鬆之間的一條鐵路線運送第7集團軍30多萬部隊的軍需。而三角陣地的存在,也為協約****轉入反攻,殲滅埃納河—馬恩河突出部之德軍提供了一個首要的反擊陣地。
基於對戰況的逐步了解和對石鏗殲敵計劃的信心,福煦的態度從難以置信轉變為全力支持。他立即電告法軍總司令貝當將軍中止兩翼反擊命令,並要求歸屬於貝當指揮的第三集團軍立即在蒙蒂迪埃—努瓦榮之間發起小規模、頻密的前沿戰鬥,策應讓—萊托指揮的貢比涅集群防禦作戰,使貢比涅集群能夠集中主要兵力防禦東麵蘇瓦鬆方向之德第7集團軍。
在貝當奉命之後,福煦又向總統彭加勒、總理克裏蒙梭、英軍總司令黑格元帥和美軍總司令潘興將軍協調,最終得到授予石鏗組織蒂埃裏堡戰役的全權!
授權通過無線電波傳到蒂埃裏堡時,5月30日已經過了兩個鍾點。德軍出現在蒂埃裏堡中國遠征軍第三師的前哨陣地,兩軍開始零星交火,可以從此預見到天亮之後的戰況勢必非常之激烈。在東邊的馬恩河北重鎮維爾昂塔德努瓦西北地區也出現德軍的身影。
一個桶,一個鐵桶。這麼個形象出現在石鏗的腦海中。
鐵桶的壁是蘭斯和貢比涅,底是維萊克特雷—夏讓—蒂埃裏堡—維爾昂塔德努瓦,其中又以蒂埃裏堡首當其衝為桶底的中央。按照目前戰局的發展走向,德軍還不會馬上強攻桶底,而應該加固桶壁,向貢比涅和蘭斯發起猛攻。
石鏗與福煦協調了法第三集團軍的行動,讓—萊托的壓力減小一半,他手裏有三個半法軍師、中國遠征軍第一師、印支軍132師和隨時可以增援的美軍兩個師。地形條件因為貢比涅—維萊克特雷—貝萊奧森林綿亙,森林中又有很多起伏的高地為依托,德軍難以展開大兵團作戰。因此,看似危險的讓—萊托集群其實輕鬆得要命!
蘭斯方向有整個法第五集團軍的14個師固守,又處於優勢的高地位置,問題不大。
現在,石鏗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歸於自己指揮的法第十集團軍的開到,隻要這支龐大的部隊到達馬恩河戰場,協約****的反擊條件也就成熟。
“鐵戈,鐵戈,好消息!”蔣方震捏著一份電報快步行來,自從德軍發起攻勢以來的三天時間裏,參謀長統共隻睡了六個多小時。他需要從各方麵彙攏的戰報中擬出線索、組合情報,製定應對策略然後上報總司令。這些工作是瑣碎、繁重而不允許出現失誤的!
“美軍已經開到,不是最近的第三師,而是第一師!潘興用卡車將這支三萬人的部隊開了上來,剛剛於德軍先頭部隊碰了一下,在,在這裏,康蒂尼村。”蔣方震在地圖上找到位於夏讓鎮北麵的康蒂尼村,又說:“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德軍被擊退。”
石鏗對這種小戰鬥的勝利並不在然,以美軍師的龐大力量迎擊德軍先頭部隊,那等於獅子搏兔,不勝才真是有鬼了!沒有戰鬥經驗不等於沒有戰鬥力,兩萬八千名全副武裝的美國佬迎上區區幾千德軍先頭部隊,那……值得潘興專門來點誇讚嗎?美軍的這次小戰鬥與第一旅在蘇瓦鬆以南的戰鬥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