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山鞍激戰】(1 / 3)

相同的戰報落到不同人眼中,反應完全不同。

在福煦眼裏,蒂埃裏堡(馬恩河)方麵軍於6月1日阻止了德軍的前進!中國遠征軍第三師居功闕偉!此時,即便是法國總理克裏蒙梭也看到一個絕好的戰機,可大可小的殲滅德軍的戰機。

協約****總司令和法國總理的友好電話溝通中,克裏蒙梭說:“德軍自從三月攻勢以來,形成了亞眠東—南突出部、利斯河突出部和埃納—馬恩河突出部,亞眠、貢比涅三角地帶兩個協約****陣地的存在分割了德軍三大突出部的彼此聯係,分散了德軍有限的兵力。5月27日到6月1日的迅猛進軍,對德軍來說並無決定性的戰略意義,卻把大量的預備隊陷入蒂埃裏堡正麵,受到中國第三師的有力牽製。德國人陷入了一個泥潭,陷入了一個注定會無法填補人力空洞的消耗之地。故而,給予協約****的機會已經來臨,大者,可以從蘭斯和亞眠發起對向進攻,一舉抹平德軍的兩個突出部,爭取殲滅大量德軍。小者,協約****可以增強馬恩河方麵軍,從貢比涅發起對蘇瓦鬆的攻擊,圍殲陷入蒂埃裏堡泥潭的二十多萬德軍。”

此時,克裏蒙梭先生對中國遠征軍寄予的希望到達了極致的程度。福煦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協約****總司令對總理說:“如果這一次我們完全地信任石鏗,並給予全部的支持,那麼我們就可以斷言,這場戰爭在今年之內就可望結束!”

希望歸希望,可是真要隨著戰局的發展,把一位中國的將軍捧上一個令協約國將軍們仰望的高度嗎?調撥更多的軍隊加入馬恩河方麵軍,就意味著石鏗在這次戰爭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就法國的利益而言,盡快地結束這場戰爭是最高利益,卻會因此失去在未來遠東事務上與石鏗強硬對話的立場。當“拯救法國的英雄”向法國人民請求他的祖國應該享有的獨立、自主時,法國人會作何選擇呢?

這場戰爭結束的希望已經出現,身為戰時的法國總理,克裏蒙梭不能不為戰後法國重建開動腦筋。對於戰後重建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戰損地區的建築修複、生產恢複和民生接濟,而是整整四年以來那些轉入戰時工業生產體係的工廠該如何轉向?

石鏗和中國駐法使館在波爾多的“招商引資會”反應冷淡,可聞之消息的克裏蒙梭出於對中國遠征軍的期望也參與其中。此時此刻,戰爭快要結束了,他不能不想到,把過剩的戰爭生產能力轉移到中國去,是有效解決法國即將麵臨的戰後社會問題的便捷通途。否則,戰爭一結束,當法國人的注意力從戰場、從敵人身上轉回正常的生活軌道時,他們會要求政府從北美進口更多的民生物資來滿足日常所需和國家重建,他們會更關注政治方麵的問題。一個處理不好,他們可以讓戰時內閣下台!

克裏蒙梭已經準備好一份國會演講稿——遠東的經濟利益發展是法蘭西重建的動力源泉。

不能不說,法國總理在擔心自己的行為會為未來的法國遠東利益樹立一個強大的對手,偏偏這個對手在法國人民心目中是位英雄!

最後,在結束於協約國總司令通話之前,法國總理兼陸軍部長克裏蒙梭答應了給馬恩河方麵軍增兵的要求,卻要成立一個法、中、英、美四國高級軍事幕僚組成的戰地委員會指導馬恩河方麵軍的行動,並“建議”由魏剛將軍擔任委員會的主席。

福煦明白總理的意圖——這一戰的英雄不應該僅僅是中國人,法國人必須在此戰中推出一個英雄來吸引民眾的目光。否則,政府、軍隊的臉麵可就在勝利之時丟了個精光!命令下達給法軍總部後,貝當將軍雖然極度不情願交出手裏唯一的預備隊,卻在克裏蒙梭和福煦的雙重壓力下屈服了。

6月2日淩晨時分,瑪努爾將軍的第8軍(轄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正式撥歸馬恩河方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