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裏克爾的易手,在敵我雙方眼裏的意義完全不同。
在協約****看來,這是埃納河戰役於5月27日發起以來,協約****收複的第一個城鎮。對曾經懷疑方麵軍司令部的戰役決心“過大”,“難以實現”的那些將領們來說,特別是第五集團軍司令亨利.貝特洛將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轉變的契機。很簡單,戰役發起不過五個小時,中國遠征軍就在德第7集團軍關鍵的右翼突破了六公裏,這個速度如果要發展下去的話,協約****的突進速度就將刷新德軍的突進速度!恐德症,不僅存在於遙遠的中國,也存在於戰場與德軍對峙的法軍高級將領心中。
誠然,庫裏克爾的收複隻是精神鼓舞的作用。因為這個小鎮距離蘇瓦鬆還有關鍵的十公裏,也不在交通、地形方麵占據優勢。因而對全殲德第7集團軍側翼兵團三個軍的戰役任務來說,無非是提供了一個從南麵偏西威脅蘇瓦鬆之敵的作戰方向,能夠配合正西麵的第十集團軍發起主攻而已。
在德軍看來,庫裏克爾的守軍陣地被攻陷,部隊被迫撤退證明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統帥部認為協約****啃不動的重兵集團被動搖了!能否保住蘇瓦鬆成為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鍵性問題。
然而,在維萊科特雷森林邊緣的德軍陣地於清晨六點開始遭到炮火覆蓋,大批的法軍坦克從森林中源源而出,就在德軍前哨部隊的眼皮子底下擺開進攻陣列,然後在彈幕徐進的掩護下呈三個攻擊波次前進,跟在徐進彈幕和坦克之後的,是法第八軍的3個師步兵和在側翼徘徊的一個師騎兵。可以想見,一旦坦克砸開德軍防線卻失去繼續進攻的能力時,古老的騎兵將出動追殺離開陣地向後撤退的德軍人群。
此時,庫裏克爾鎮和南邊的幾個高地,在德軍手中能夠成為阻擋維萊科特雷及以南的協約****的追擊,能接應南邊的德第8軍相對安全地撤退到菲斯莫村一線,與第8軍會合,並將第8軍和預備第25軍的陣線銜接起來。現實是,庫裏克爾鎮在中國第一師手裏,南麵高地的爭奪戰,中國第一師也占據了上風。
截止6月6日早晨9點,德第7集團軍右翼兵團已經從南到北,被截為三段。即:最南麵的第6軍6個師,他們需要突破公、鐵路交彙處的52高地或者是難以突破的114高地群,才能與第6軍在114高地以北,維萊科特雷正麵的4個師會合。而庫裏克爾的丟失,又讓第6軍在維萊科特雷的4個師與第8軍、預備第25軍失去直接的聯係。
態勢極其有利於協約****方麵,而中國第一師,正處於一個關鍵性的地位——整場戰役的風暴中心。風暴中心反而是平靜的,在奪取庫裏克爾鎮之後,除了南麵幾個小高地還有德軍的側翼阻滯戰鬥之外,任士傑、童翼甚至有了戰役結束的錯覺。這種錯覺又引發了兩人對部隊戰役發展方向的爭論。
任士傑認為部隊應該按照方麵軍戰役預令切實控製庫裏克爾地區,向北配合法第十集團軍進攻蘇瓦鬆,向南阻擊從維萊科特雷甚至蒂埃裏堡潰退的德軍。童翼把德軍在南側高地的頑抗看作是對第一師進攻勢頭的阻滯,極力主張第一師繼續向東發展攻擊,爭取占領韋斯勒河南岸的菲斯莫村,截斷整個德第7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右側翼兩個師的退路,從西、南、東三麵合圍蘇瓦鬆。如此,可以迫使蘇瓦鬆之敵第8軍通過狹窄的埃納河公、鐵路橋北撤,為協約****航空兵和重炮部隊提供大量殺傷敵軍的機會。
主官和幕僚長的爭執沒有影響第二旅在南側高地的戰鬥,也沒有影響第一旅小心翼翼地向北作試探性的攻擊,以摸清德軍蘇瓦鬆外圍陣地的布防。爭執不下時,二人的意見通過密碼電報送到蒂埃裏堡方麵軍司令部。
進展太順利了!看著地圖上標示出的戰役進程,想著第一師來電的內容,石鏗從心底湧起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來。
德軍是紙糊的?不!攻擊發起到現在,還沒有一支團級以上的德軍單位成建製被全殲!被截成三塊的德第7集團軍右翼兵團事實上是在收縮兵力、抱成一團、轉攻為守!反觀己方,動員了近六十萬部隊發起攻勢,如果進攻勢頭放緩或者被阻止,協約****的災難就將降臨!因為,無論是曾經抱怨過的蘭斯方向的第五集團軍,還是蒙蒂迪埃——帕賽爾方向的第三集團軍,兩個集團軍背後的預備隊都在馬恩河方麵軍指揮之下。如果德第18集團軍反攻帕賽爾、威脅貢比涅,同時德第1集團軍強攻蘭斯,第3集團軍向西進攻馬恩河畔夏蒂榮,整個戰局的形勢將變得異常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