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蒙古王公給乾隆皇帝獻禮祝壽後,緬甸的貢使上前行了跪拜大禮。馬戛爾尼在太監的引領下,向前走了走。乾隆皇帝看著這位紅鼻子藍眼睛的家夥,這就是那個在海上走了幾個月的馬戛爾尼,可是這家夥就是不給乾隆皇帝下跪,乾隆皇帝臉上的笑容沒有了,旁邊的徵瑞、王文雄、喬人傑等人額頭上就冒出了汗珠。

馬戛爾尼劈裏啪啦一陣說,乾隆皇帝一個字都沒有聽明白。索德超翻譯給乾隆皇帝,是英格蘭國王對乾隆皇帝生日的祝福。馬戛爾尼很快將喬治三世寫給乾隆皇帝的信呈上去了。不過,這封信和珅等人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了翻譯,整個信中喬治三世都在裝孝子賢孫,乾隆皇帝一看,這個萬裏之遙的喬治還真懂事,非常高興,賞賜給了喬治三世一柄玉如意。

乾隆皇帝被和珅蒙在鼓裏,喬治三世給他的信一開始就是:

大不列顛、法蘭西及愛爾蘭國王,海外統治者、宗教捍衛者,最神聖的喬治三世陛下致書崇高的中國皇帝乾隆,並祝賀萬歲萬萬歲……我已特別指令我國特使,在他的權力範圍內,用各種方式向貴皇帝陛下表示我們的關注和友好善意,獲知我們這方麵的願望得到充分的讚同,則將使我們深為滿意,我們的君權親如手足,願我們之間的兄弟般的友愛永存。

喬治三世在信的末尾是這樣落款的:

祝萬能的上帝永護陛下!

書於我國倫敦的聖詹姆斯殿上

我朝第三十二年

謹向崇高的皇帝致以

兄弟般友好的祝賀

國王喬治

喬治三世在國書中跟乾隆皇帝稱兄道弟,乾隆皇帝如果看到這樣原汁原味的中文譯稿,不當場咆哮朝堂,也要氣急敗壞。馬戛爾尼借機將鄧達斯提出的請求,向乾隆皇帝上呈了,不過乾隆皇帝忙著樂嗬嗬地收附屬國的禮物,根本就沒有心思答理馬戛爾尼提出的通商要求,隻是要求徵瑞一定要陪好馬戛爾尼一行。

乾隆皇帝生日一過,想起了馬戛爾尼提出的事情。老皇帝一字一句地琢磨英格蘭喬治大兄弟提出的友好通商請求,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這哪裏是孝子賢孫提的要求呀,這就是一個兄弟,甚至一個遠方的無賴提出的條件。乾隆皇帝斟酌了半天,一條兒一條兒地給喬治三世以及馬戛爾尼進行了回複: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咭利國王知悉,谘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製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準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複回本國,此係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

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製,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製,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斷準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

若雲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

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裏,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製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

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製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製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馬戛爾尼希望在乾隆皇帝回京的時候,能夠再跟乾隆皇帝好好談談。9月29日,馬戛爾尼甚至不顧腿疼,在乾隆皇帝回京的路上守候。到了30日早上4點,馬戛爾尼一行就起床,早早守候在圓明園北邊,那是乾隆皇帝回京的必經之路。可是鼓角爭鳴,乾隆皇帝向子民們揮手,馬戛爾尼一句話都沒有說上。

10月2日,和珅跟馬戛爾尼再次進行了交流,當天的見麵非常短暫。馬戛爾尼感覺到乾隆皇帝的擔憂,一旦乾隆皇帝跟喬治三世結盟,那麼大清帝國的體製就動搖了。這可是秦漢以降的帝國統治根本,大兄弟這一次是要動搖根本。當天,和珅在紫禁城大擺筵席,招待馬戛爾尼。

晚宴上,馬戛爾尼才知道這是乾隆皇帝讓和珅安排的餞行晚宴,乾隆皇帝說孝子賢孫都已經進貢完了,沒有理由留在中國了,回去吧。乾隆皇帝可不是開玩笑,和珅說10月7日是最後的離京時間。身在圓明園的乾隆,看著一大堆喬治三世大孝子送的槍炮、鍾表、天文儀器,寫下了一首意淫的打油詩:

博都雅昔修職貢,

英咭利今效盡誠;

豎亥橫章輸近步,

祖功宗德逮遙瀛。

視如常卻心嘉篤,

不貴異聽物栩精;

懷遠薄來而厚往,

衷深保泰以持盈。

10月7日,馬戛爾尼一無所獲地被禮送出京。乾隆皇帝一方麵諭旨沿岸督撫,嚴加防範英格蘭人因為不滿而一路借故擾亂帝國秩序。名義上是乾隆皇帝囑咐護送,事實上等待馬戛爾尼的是一路的武裝押送。馬戛爾尼被一路被押送到廣州,這位爺還是不死心,希望能夠通過兩廣總督這個途徑,再跟乾隆皇帝好好談談。馬戛爾尼決定在廣州的最後一頓早餐上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