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禮》是明人屠義時所編的一部蒙學教材。此書主要針對學齡兒童,為學齡兒童講解如何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以及正確服侍父母、長輩的各種禮儀。
《童子禮》一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所謂的“初檢束身心之禮”,主要介紹個人的生活儀態如立、坐、走、言、視聽、飲食、梳洗、穿衣等;此外還介紹了常用的基本行禮方法,包括叉手、作揖、跪拜等。第二部分即所謂的“入事父兄、出事師尊通行之禮”,主要介紹在家中家外侍奉父母長輩的各種規矩,包括灑掃、應對、出入、侍坐等內容。第三部分即所謂的“書堂肄業之禮”,主要介紹在學校學習時應該遵守的各種規定,包括如何向老師提問、如何整理座位以及如何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習慣等內容。
《童子禮》一書最突出的特點是所編輯的內容完全以可以實際應用為主,不作枯燥沉悶的倫理說教和理論闡釋。因此,此書的操作性很強,可以當作現實生活中的禮儀手冊來使用。
比如書中“叉手”一條說: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大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著胸,須令稍離方寸。
寥寥幾十個字,已將叉手禮的行禮方法交待清楚,這不僅廓清了今人“叉手”“拱手”不分的錯誤觀念,而且完全可以按圖索驥,實際施行。
作者在全書的緣起中說書中的內容多是采自古代典籍如《禮記》《管子》以及前賢的寶貴經驗,其內容淵源有自,絕非臆造。經過我們實際考察,確如作者所言。書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古禮相合,隻是比古禮記載得更加詳細,這應當是對流傳至明代的日常實際禮儀內容的記錄,亦是足資考證的寶貴史料。
《童子禮》全書大約隻有兩千六百餘字,但是此書結構清晰,條目細致,言簡意賅,實用性、可靠性強,是一部價值很高的古代蒙學教材。
當然,由於時代的限製,書中也難免有一些比較陳腐落後的內容,在今天已經不適合在現實生活中實行,這些內容我們都已經在具體條目下的題解中一一闡明,此不贅述。無論怎樣,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尊重他人、為他人考慮的禮儀精神是古今一致的,對於那些時代的“沉渣”,我們以“史料”看待也就好了。
《童子禮》一書是一部在民間流傳的蒙學教材,因此無論此書的版本還是作者的情況都難以確考。我們姑且按照通行本的內容作了整理與注釋。限於整理者的學力,其中錯訛之處一定不少,還請各位讀者諒解並給予指教。
吳洋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