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莫如謙,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
毋為財貨迷,毋為妻子蠱,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
爭目前之事,則忘遠大之圖;深兒女之懷,便短英雄之氣。
多讀書則氣清,氣清則神正,神正則吉祥出焉,自天佑之;讀書少則身暇,身暇則邪間,邪間則過惡作焉,憂患及之。
通三才之謂儒,常愧頂天立地;備百行而為士,何容恕己責人?
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禍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則鏟之;讒諛之徒至,則卻之。
鄧禹十三杖策幹光武,孫策十四為英雄,所忌行步殆不能前。汝輩碌碌事章句,尚不及鄉裏小兒。人之度量相越,豈止什佰而已乎!
師友當以老成莊重、實心用功為良,若浮薄好動之徒,無益有損,斷斷不宜交也。
方今多事,舉業之外,更當進所學。碌碌度日,少年易過,豈不可惜?
秀才本等,隻宜暗修積學,學業成後,四海比肩。如馳逐名場,延攬聲氣,愛憎不同,必生異議。
秀才不入社,作官不入黨,便有一半身分。
熟讀經書,明晰義理,兼通世務。世亂方殷,八股生活,全然冷淡。農桑根本之計,安穩著數,無如此者。詩酒聲遊,非今日事。
才能知恥,即是上進。
鳥必擇木而棲,附托非人者,必有危身之禍。
見其遠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餌,方是二十分識力。
男兒七尺,自有用處,生死壽夭,亦自為之。
語雲:身貴於物。汲汲為利,汲汲為名,俱非尊生之術。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當光明洞達,直走向上一路。若有齷齪卑鄙襟懷,則一生德器壞矣。
立身無愧,何愁鼠輩?
打掃光明一片地,囊貯古今,研究經史,豈可使動我一念。此七字真經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義利關頭,出奴入主,間不容發。
少年作遲暮經營,異日決無成就。
少年人隻宜修身篤行,信命讀書,勿深以得失為念,所謂得固欣然,敗亦可喜。
對尊長全無敬信,處朋儕一味虛驕,習慣既久,更一二十年,當是何物?
交遊鮮有誠實可托者,一讀書則此輩遠矣,省事省罪,其益無窮。
人品須從小作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
製義一節,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吾所取者,曆練艱苦之士。
多讀書達觀今古,可以免憂。
立身作家讀書,俱要有繩墨規矩,循之則終身可無悔尤。我以善病,少壯懶惰,一旦當事寄,雖方寸湛如,而展拓無具,隻坐空疏鹵莽,秀才時不得力耳。
邇來聖明向學,日夜不輟,講官蒙問,雖多不能支。東宮亦然。一日宮中有慶暫假,皇上語閣臣曰:“東宮又荒疏四五日矣。”汝輩一月潛心攻苦,能有幾日?欲望學問之成,難矣!
士人貴經世,經史最宜熟。工夫逐段作去,庶幾有成。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切須鼓舞作第一等人句當。
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
竹帛青史,豈可讓人!
不合時宜,遇事觸忿,此亦一病。多讀書則能消之。
忠信之禮無繁,文惟輔質;仁義之資不匱,儉以成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