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早地段譽就被丫鬟叫醒了,洗漱吃過早點後就向書房走去。古、傅、朱三人都已端正坐好,夫子也到了,看到小段譽來了,小幾個打過招呼就開始上課了。
“你們以前識過字否?”
“沒有”
“那好我們就從三字經開始習字吧!”說完就念起來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
"啊!三字經,那我還不煩死啊!”段譽一聽到學《三字經》旋即想到。不過因為要學老夫子的《易經》,兼之其他人還沒學習過,自己也有一些“古代文字”不認識,也隻能聽講學習。‘上午學文,下午練字’這是孟夫子的安排。
上課有時也打起盹來了,開會兒小差,想自己以後的美好“前程”,其樂也無窮。
“啪!”戒尺打在了段譽的課桌上。
“段譽,你在聽嗎?”
“在~在~在聽。”段譽起身答到。
“那好你將夫子剛才讀的背誦一下。”
什麼?才停一遍就讓人背啊,還好《三字經》自己以前也記得開始幾句,便背了出來。隨然隻有幾句,夫子也滿意的讓他坐下。
一天下來,段譽苦不堪言。表麵上雖然強打精神,可心神早不知道在那兒神遊去了。就這樣過了一月三字經總算教完了。其實段譽每日神遊,也沒聽進去多少。孟經文看他認真也不提問,每日隻是自已講自己的,偶爾向其餘幾人提提問,皆能對答。
本來應該早就歸家的段正淳卻是還沒有回來,隻是有家書帶回說此次去中原增加了不少見聞,現大理國與大宋相安無事借著這次機會,順便在中原四處遊曆一番再要一段時間才能返回。
“孩子們,《三字經》已經學完了,夫子今天就要考考你們了。考完要將你們的這一月以來學習成績向夫人們稟告,一個一個站起來通篇背上一遍給夫子聽聽。”段譽眼睛噔大了。你這老夫子也太黑了吧剛教完就要背誦,提前也不打個照呼,成績還要見家長。這段日子以來每日也就是聽聽而以一點都沒往心裏記。現在能記住的還是前麵那幾句。
想著想著就該到自己了。看著老夫子麵色,心知今天這一關是逃不過去了,有什麼辦法能通過呢?早知道沒事兒的時候稍微費點心背一下,現在也沒問題了。段譽前世記憶力就很好,原來考試政治、馬哲、記英語單詞向來都是他的強項。現在沒辦法“臨陣磨槍不亮也光”,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