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決定出發了,去不遠處的上海尋找一個夢。創誌的營銷總部將在下周“遷都”上海,李白選擇了同一天作為他擔任創誌小家電事業部中國市場營銷總經理的入職日期。創誌已經發來了入職函,李白簽字做了確認,他已經等不及這一天的到來了,這一天他等了許久了!
這是一個清朗的江南初秋。多雲的天氣,不熱。李白駕駛著自己的車子行駛在滬杭高速上,汽車的音響裏放的是他最喜歡的Boyzone的《No Matter What》,他合著曲調情不自禁地哼了起來。
明天就是第一天在創誌上班的日子了,李白打開電腦,在他的博客上寫下了一篇日誌:《我有一個夢想》。
車飛馳在滬杭高速上。每一次去上海總部開會,每一次接受新的任務和職位,這條路,我走了很多年。
站在黃浦江邊,看著遠處的一幢幢高樓,聽著遠處輪船間歇的汽笛聲,這個中國最繁華的商業城市,我早已不再陌生。多少年過去了,昔日騎著自行車在每個商店裏搬箱子理貨的弱冠青年,現在已過了而立。
在我眼裏,上海是個西方化色彩濃重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賓館或高級寫字樓的會議室裏,我參加了無數次的會議,他們用英文和中文給我們講解市場策略,布置我們每個城市、大區以及全國的任務;我也用著各種各樣的PPT演示著我所做的每個月、每一年的工作。但是對於這些,我已漸漸厭倦。
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再次來到這座城市,不再是一個Field Sales,不再是一個Regional Sales Manager,不再是聽那些中英文交雜的無聊的指令。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再次來到這座城市,為的是能幫助我們自己的企業打敗這些我昔日服務過的跨國巨頭。
我希望站立在上海某個寫字樓的辦公室的窗前,推開窗戶,感受到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崛起的強勁氣息。在這某個辦公室裏,我們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幫助列強來瓜分我們的市場,而是我們的企業如何決勝於中國,決勝於亞洲以及全球。
我堅信中國的企業正在崛起,我堅信,一開始就與狼共舞的中國企業將比這些狼一樣的跨國巨頭更具有生命力。多少年前,我曾經是自己所工作的跨國公司的忠實崇拜者,以為這些係統化的銷售與營銷的技術會無堅不摧,也以為我們都會在這些偉大的企業裏前程似錦,但事實並不是如此。這些企業,隻是我們職業道路上的一個過程,一個好的學校,並不是自己真正的歸宿。
曾經有不少文章提到或者研究過中外企業之間的“差距”:係統、營銷、管理、戰略……這些固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認為那是本質所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崛起並不是簡單地去尋找這些和西方企業之間“差距”,事實上他們在總體的企業戰略思想上和西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企業的崛起,都是紮根於本土文化本身的。他們的崛起是因為發揮了自己的優勢,而並非是去彌補他們與西方企業之間的“差距”。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也同樣會碰到這個問題,但我認為答案同樣也不在於尋找差距,而是找到差異,建立一套立足於我們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發展戰略。這個類似於營銷學上常講的“差異化戰術”,我們的差異化戰術來自於我們本身,中國企業緣自民族特性的靈活性、創新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勤奮以及儒家文化傳統下的管理思想。
過去幾年不成功的空降兵正是忽略了這個差異。任何脫離文化母體的管理思想都是生搬硬套,都是注定要失敗的。企業領先於市場不能靠邯鄲學步,不能靠在中國企業進行全麵的西方化改造。我們需要的是國際化的視野,本土化的操作。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中國文化本身的市場營銷和管理實踐。
上海,我來了。作為一個為中國民族企業服務的中國人,作為一個肩負和全球巨頭展開營銷決戰的第一代中國職業經理人。
大中國市場,我終於來了……
即將到來的一天,李白的職業生涯將揭開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