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出柙(8)(2 / 2)

張華軒心中暗自冷笑,隻怕這個衣冠輝煌,表麵上看起來威風不可一世的欽差大臣,心裏的苦膽都嚇了出來。

太平軍北伐的風聲一天大過一天,選將命帥,操練兵馬,清軍在江南也有江南大營,在對岸肯定還有不少探子,對方的舉措接觸不到核心,外圍的動靜卻是探聽出來了不少。

越是如此,負責江北防務的琦善就越發的害怕惶恐。太平軍在南京足有幾十萬人,是全師而出,還是盡派精銳?

如果大營被破,自己是立刻自盡,還是身陷敵陣被殺更好?要如何做,才能不連累家族再受一次抄家之苦?

想來這幾個月,琦善的心裏七上八下,恨不得自己立刻倒斃死去,這樣才能不操心怎麼來扛太平軍這幾十萬人的部隊北上,想死想到了這個境界,倒真的是慷慨赴死了。

張華軒並不認為自己比琦善能強出多少,這人十六歲就開始做官,在清廷也做到了位極人臣,雖說有八旗的身份在,終究也不會是個真正的草包,不過他比琦善強在熟知曆史,他清楚的知道,太平軍根本就沒有全師北上,派出來的北伐軍雖然是由廣西出來的老兵組成,精銳程度令人發指,不過到底隻是兩萬多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掀動清朝在北方的統治根基。

要知道,八旗兵再廢,在北京還有二十多萬,還有蒙古騎兵的支持,還有北方綠營駐防軍,如此等等,憑兩萬多人,能做得什麼大事?

況且,這兩萬來人裝備很差,基本上沒有火炮與火器的配備,全以冷兵器構成。這樣一來,在北方平原地區,與八旗和蒙古騎兵對抗起來很是吃虧,這支軍隊人少,裝備差,沒有友鄰部隊的戰略掩護,沒有縱深和後方的支持,在平原地帶和騎兵硬扛,一直打到了天津城下,張華軒每讀史書,都是擊節讚賞。最讓他覺得可惜的就是北伐軍的進軍路線,打下揚州後取得了補給就繞道而走,沒有直插淮安與徐州,直入畿輔,而是由安徽與河南繞了個大圈,一直到等清廷準備好了大軍,然後慢慢把北伐軍打跨。

這些琦善當然不知道,他知道的是他擋不住太平軍全師進襲,知道的是江北大營一敗,他要人頭落地,家產被抄。

張華軒暗地裏嘿嘿一樂,這個風燭殘年的老頭既然如此害怕,倒是可資利用。

兩人一路寒暄,到得禪房坐下,琦善剛剛還是滿嘴的佛經,好像是一個要歸隱山林的隱士,到得房中無有閑人,隻有自己幾個心腹的時候,卻是將滿臉笑容一收,向著張華軒正色道:“發匪即將渡江攻打揚州,老兄手握重兵,豈能旁觀閑視?本部閣數次催調,貴道為何姍姍來遲?”

--------------

這幾天中秋,然後又趕往上海參加作家班的學習,奔波苦啊。更新有點慢了,逆唐還停了幾天,爭取從明天起加快更新,如果這本書看著還是那麼回事,請大家投我幾票支持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