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六章(1 / 1)

始祖鳥是已知最早的鳥類,一直被認為是鳥類的始祖。約1.5億年前,它們棲息在熱帶的沙漠島嶼上,繁衍生息。通過出土的化石可以看出,始祖鳥的大小如烏鴉,還保留著許多爬行動物的特征,如翅膀與後趾末端都生有利爪。但另一方麵,它長有羽毛,而且已經有了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尾羽以及複羽的分化,能夠飛行或滑翔,這些又是現生鳥類的基本特征。

始祖鳥的外形

始祖鳥體長約60厘米,頭部靈活,頸部較長,尾巴硬挺,雙臂和尾部都長有羽毛,且每片飛羽的羽柄都偏向一邊,和今天的鳥類一模一樣。另外,化石顯示,始祖鳥的拇指彎向後方,和現生樹棲型鳥類非常相像。不過,因為胸骨很小,無法附著強健的飛翔肌肉,所以古生物學家推測,始祖鳥的飛行能力很弱,隻能做短距離低高度的飛行或滑翔。

進化的連接帶

化石顯示,始祖鳥的喙部不是像現生鳥類那樣的角質喙,而是長滿了彎曲的牙齒。除此之外,它還有一條由21節尾椎組成的長尾巴,這些特征顯然更像早期的爬行動物。不過,始祖鳥的第三掌骨已經與腕骨愈合,但第一和第二掌骨尚未愈合,這正反映了鳥類的掌骨愈合成腕掌骨的開始。因此,有古生物學家認為,始祖鳥可能是由陸地生物演化為鳥類的先驅,在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起著過渡物種的作用。

始祖鳥的飛行方式

始祖鳥可以向下拍翅或躍上半空,卻不可能飛得快而遠,這是因為它們的胸骨太小,無法附著強健的飛翔肌肉。古生物學家推斷,始祖鳥會用爪子爬到樹上,再用很微弱的力量飛回地麵。不過,始祖鳥當初所棲居的沙漠島嶼並沒有高大的樹木,所以,也有人認為,始祖鳥有可能是在奔跑中追逐昆蟲,然後再躍上半空將其捕捉。

始祖鳥的羽毛

在人們發現的始祖鳥化石中,也包括其羽毛的印痕化石。

這種1.5億年前的動物曾在質地細密的巴伐利亞泥質石灰岩中留下了它纖細的羽毛印痕。一些獸腳類恐龍的羽毛可能是由雜亂的保暖絨羽進化而成,最早的長羽毛可能隻是用於求偶炫耀。而始祖鳥的初級飛羽則是用來飛行的,所以每片飛羽的羽柄都偏向一側,就像今天的飛行鳥類的羽毛一樣,這種不對稱的羽毛是飛行所必需的。

始祖鳥的生活習性

關於始祖鳥的生活習性,在古生物學界一直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始祖鳥主要生活在陸地上,而另一些人通過對始祖鳥腳的長度、腳掌的延伸度推斷,認為它們可能同時在灌木叢、陸地甚至水邊生活,以小昆蟲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