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裏,讚頌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嚐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裏,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裏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嚐有國別,更何嚐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裏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裏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係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1934年8月,在北平
作者簡介AUTHOR INTRODUCTION
鬱達夫(1896~1945),原名鬱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14年開始嚐試小說創作。1921年,與郭沫若、張資平等人組織成立了創造社。1923~1926年,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範大學、廣東大學任教。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小說《遲桂花》,散文《故都的秋》等。
美文賞析ARTICLE APPRECIATION
這是一篇悲秋感懷的散文,作者用飽蘸情愫的柔毫,描繪出了一幅神韻清絕、典雅質樸、極具個性的北國秋色圖。全文寓情於景,通過對南、北方秋景的鮮明對比,對清晨靜觀、槐樹落蕊、秋蟬殘聲、清涼秋雨、成熟秋果這五種自然風物的細膩描繪,以及對中外文人頌秋作品的共性解讀,表達出深沉的悲秋之情,意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