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稍定之後,平家武士才發現前來挑釁的源軍不過一百餘人。可惜平家的首領平宗盛為人十分膽怯,他認為義經帶來的這點兒人馬隻是先頭部隊,要實行誘敵之策。所以即便看到義經隻有一百來人,他也不敢讓平家武士上岸去跟源軍廝殺。但是又不甘心就此被源家羞辱,怎麼辦呢?他派了一艘小船,船上坐著個美女,舉著一把紅底折扇,扇子上畫著個金色的太陽。什麼意思呢?就是向源義經挑戰,你牛你就射中這個扇子上的太陽。
當時雙方的距離大概在一百米左右,再加上海上顛簸不定,目標小,距離遠,箭射出去之後又會被海風吹偏,這得是神射手才能射準。如果源軍射不準,平軍就會扳回一點兒麵子,士氣大振。
源義經豈能忍受這種侮辱?立刻召集神射手,看看誰能把這扇子射落。當時有人推薦了一個叫那須與一的武士,他也沒有把握,策馬向海中奔行幾步,距離目標七八十米遠的時候,趁風勢較弱,抽出長箭,拉開硬弓,一箭射去,就把這扇子射飛了。
扇子飛起來落到海中,源氏武士頓時一起發出了勝利的呼聲。平家武士則大為沮喪。那須與一一箭得中,興奮之餘,又搭弓一箭射死了一名平家武士。這下子惹惱了平家人,他們從船上殺上灘頭。平家武士上了灘頭之後隻能步戰,海灘上泥沙又軟,深一腳淺一腳,跟源氏騎兵對抗,明顯落了下風,不得已又退到海上。
眼見勝利無望,平宗盛隻好下令退卻,放棄屋島。四國地區就被源義經平定了。
屋島戰敗,平家已成喪家之犬。源義經和源範賴會師之後,向平家最後的據點合圍,準備決一死戰,了結源平兩家數十年的恩怨。
平家政權灰飛煙滅
決戰的地點選在壇浦,就是今天日本的下關。
決戰開始之前,源賴朝派來的監軍梶原景時申請打頭陣,源義經不幹,要自己打頭陣,兩人越吵越凶。大戰還沒爆發,總大將和監軍就要火並,幸虧周圍的武士勸住了,倆人才沒打起來。
源軍在兵力上有優勢,戰鬥剛一爆發,義經就下令射殺平家戰船上的艄公和舵手,使敵船失去機動能力。這種打法在今天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當時的日本是很不符合戰爭規則的。因為艄公和舵手不是水兵,而是請來幫忙劃船的非戰鬥人員,在戰場上是不能殺害非戰鬥人員的。義經打破了規則,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要對取勝有幫助,就這麼幹了。
很快,平家戰船上的水手一一被源氏武士射倒,平家的戰船失去了控製。再加上這個時候水流方向發生了變化,不利於平家,平家軍節節敗退。主將平知盛一看大勢已去,就來到了平清盛的夫人和安德天皇坐的禦船上說:“看來大勢已去,必將受害的人,還是讓他們跳海自盡吧。”平清盛的夫人把三件神器之一的八阪瓊勾玉夾在肋下,腰裏插著草薙劍,抱起了八歲的安德天皇。她跟小天皇講:“陛下不要害怕,波濤洶湧之下的大海,也有我們金碧輝煌的帝都。”然後投海自盡。這一幕像極了九十四年之後,在中國發生的陸秀夫背負南宋幼帝自盡。
安德天皇的母親平德子也投海自盡,但是被源氏武士用撓鉤抓住頭發拖了上來,撿回了一條性命。另外一名平家貴婦抱著三件神器之一的八咫鏡想跳海,被源氏士兵阻止,搶下了八咫鏡。
平家武士當中,有頭有臉的紛紛投海自盡。不甘心自殺的平家猛將平教經決定最後一搏,揮舞大刀向源氏的船上跳去,見到穿著華貴鎧甲的就砍,直奔源義經殺去。源義經被迫從一艘船上跳到另一艘船上,一共連跳了八艘船,才躲開了平教經同歸於盡的打法。平教經一看實在追不上源義經,就一隻手抓起一個源氏武士,跳進滾滾波濤中,跟敵人同歸於盡了。
這次戰役平家的總指揮——平清盛的兒子平知盛,穿上兩套鎧甲,跳進了波濤當中,很快沉沒在大海之中。平家宗主平宗盛畏懼投海,跟兒子平清宗一起做了源義經的俘虜,被押到京都遊街示眾。想當年他們在京都過著天上人間的日子,這個時候身為囚徒,故地重“遊”,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後來平宗盛父子被押到鐮倉,源賴朝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待了這位敗軍之將。在源賴朝麵前,平宗盛氣節盡喪,低聲下氣,乞求活命,可是源賴朝心狠手辣,絕對不會犯當年平清盛犯下的錯誤。如果當年平清盛不放自己,那麼平家一門焉有今日?平宗盛被就地斬首,長子平清宗,幼子平能宗,也被處死,平家一脈就此斷絕。
自平治之亂以來,統治日本二十多年的平家武士政權,在壇浦的戰火中灰飛煙滅。
祇園精舍的鍾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娑羅雙樹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驕奢者難久長,正如春夜的一夢。強梁者終將敗亡,恰似風前的塵土。
《平家物語》卷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為日本人所詠唱,訴說的其實不僅僅是平氏一門的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