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相對畫之一道有些見解,當即就品賞起眼前的畫來,前一張他不太滿意,但是後一張他是越看越滿意。

前一張還有匠氣殘留,毫無畫者自己的魂魄,後一張就能動人心魄,色彩的運用上也有了更加真實大膽的進步,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能看出,這畫者絕對不凡。

能被後世人單獨拿出來說,想來在後世是個人物啊。

是誰呢?若是天幕說出來,一定要將此人才招入宮中,皇帝也有些好奇,他和大多數皇帝一樣,很喜歡收集天下英才。

好在這次天幕沒有多賣關子,直接說了。

“這兩幅畫,是我們極為熟悉的太史官隨筆畫之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光是走王霸之道,成就千秋帝王功績的大帝,還有走史家之路,為後世史家名師,被無數史家學子尊為聖人的太史官司馬雲書。”

太史官是什麼官位?

倒是有太史公一職,但那是前朝的職位,太史公位在丞相之上,到了本朝就被廢除了,本朝隻有個太史令。

太史令複姓司馬,這個司馬雲書聽起來和玉陽是同一時代的人,現在應該還很年輕。

皇帝心中想到這兒,愣了一下,他沒記錯的,太史令家中好像就一個孫女和玉陽年紀相仿吧?

一個女子,成為史家聖人?

這聽起來比沈玉耀當上皇帝,還成了古往今來,無人能出其右的大帝更令人難以置信。

古往今來,文人相輕又心有傲骨,皇帝的位置可以依靠自身武力和權力坐穩,文人心中的“聖人”卻隻能靠學識,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而且聖人並不是活著的時候能得到的稱呼,大多數是留下了千古流傳的思想,典籍,由後人將其推上聖人之位。

所以皇帝無法相信真的有一個女子成了聖人了。

和太史令相熟的人,都與皇帝有了同樣的猜測,甚至他們比皇帝還強,他們知道司馬雲書的名字。但是聽到天幕說,他們認識的那個安靜的小姑娘,日後會成為名傳千古的史家聖人,他們完全無法理解啊。

這要不是天幕在天上,不能下來跟他們對峙,他們都想問問對方,為什麼要信口雌黃,編造故事哄騙他們了!

“既然提到了太史官,就不得不提一嘴,在大帝執政時期的女官們了。要說女官,就絕對避不過一幅畫,新陽年間十二女官圖。”

“又名為,青雲閣十二尊。”

與此同時,天幕上顯現出青雲閣的介紹,相傳那是在大帝執政後期,大帝設置的一項功臣榮譽,隻要是有功於國家的功臣,就可以將其畫像掛入青雲閣,受後世敬仰。

一直到千年後,青雲閣內的功臣一共隻有一百位,而第一批進入青雲閣的,便是這新陽年間的十二位女官,也就被稱作青雲閣十二尊了。

女官,還有青雲閣?

文臣們看到那青雲閣的介紹,無不心神動蕩,心生向往,若是可以,他們也想做個入青雲閣,做受萬世敬仰的能臣之一。

可是為什麼青雲閣裏第一批進去的會全都是女官?

不過想想,這青雲閣就是第一任女帝設置的,她提拔女子,又將女子率先排入青雲閣,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文官們寧願承認女帝的身份,認為她向著女子,也不願意承認,後世的女官能力卓越,力壓一眾男子,憑本事入了青雲閣。

他們沒有親眼見到就下了定義,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還很陳舊。◆思◆兔◆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