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作家與寫作(3 / 3)

(六)

凡是草率寫作的人,一開始就表示自己並不認為自己的思想有價值。因為,隻有對思想的重要性和真實性有信心時,才會激發我們不屈不撓地熱心發掘最明晰、最有力和最引人的表達思想方式——正如隻有在裝寶貴的東西或無價的藝術品時,才會使用金銀盒子一樣。

很少人像建築師造房子一樣的寫作,建築師造房子時,往往事先繪圖並仔細思考最微小的細節。大多數人的寫作像是玩骨牌戲,他們的句子像骨牌戲一樣的,一個一個的連在一起,有的是經過思考的,有的則是偶然的。

寫作藝術中最主要的原則應該是:任何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隻能思想一件事情,因此,我們不應要求他在同一時間思想兩件事情,更不應要求他思想兩件以上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在句子中插入括號,把句子分開以適應括號中的文字,那麼,這就是要求一個人在同一時間思想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這種做法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在這方麵,德國作家違犯得最厲害。德語較其他現存語言更易於助長這種犯錯的情形,可以解釋這個事實,但不可以此為借口。用任何語言寫出來的散文沒有比用法文寫出來的散文讀來更輕鬆愉快,這就是為什麼法語通常不會犯這種錯誤的緣故。法國作家以最合乎邏輯和自然的順序將自己的思想一個一個地表達出來,然後一個一個地擺在讀者麵前,因此,讀者可以全力注意其中的每一思想。相反的,德國作家卻不同,德國作家把所有思想交織在複雜而又複雜的句子裏,因為他一定要在同一時間內表示好幾件事情而不把它們一個一個地表示出來。

德國人真正的國民性是沉滯。他們的步法、活動、語言、談詁、敘述方式、理解和思想方式中,尤其是寫作的風格中,明顯地表不出這一點,從他們喜歡使用冗長沉滯且複雜的句法中,也明顯地表不出這一點;冗長沉滯且複雜的句子增加記憶力的負擔,使我們忍耐,無助,一直到句子的最後,才能看出因由,才能解決這個謎。這是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如果他們也能裝腔作勢和說大話的話,一定也會在其中顯示出來。可是,隻有失去讀者。

把一種思想直接置於另一種思想之上,這顯然違背一一切健全理性。但是,如果一個作家在自己已經開始表達的語句中加上栗些元全不同的東西時,所發生的就是這種情形,於是,這時讀者所看到的,隻是毫無意義的一半句子,直到另一半句子出現時,才能抓住它的意義。這就像給客人一個空盤子讓他希望有東西在盤中出現一樣。

如果括號與原來句子並非密切合在一起,隻是為了直接破壞句子的結構而插進去的,那麼,這種造句的方式便達到不雅蓼的極點。如果我們說打斷別人的說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那麼,打斷自己說話,也同樣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可是,這種行為卻出現於下述的造句法中,多少年來,所有以賺錢為目的的下等的、粗心的胡說八遭看每一頁都用上五六次括號之多,並且以此為樂。這是突然停止一個詞語以便加上另一詞語。不過,他們這樣做,不隻是由於隋怠,也是由於愚昧,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可以使論述有生氣的做法。——其實,隻有在很少情形下,這種句法才有存在的理由。

(七)

任何著作上的特質——例如勸誘力或豐富的想像力,使用比喻的守護,大膽,嚴苛,簡明,在他們的步法、活動、語言、簡潔、單純中顯然地表現出來——都是不能靠閱讀表現這些特質的作品而獲得的。可是,如果我們早已具備這些特質,如果這些特質是我們的自然傾向,就是說,如果這些特質潛在於我們自己身上,那麼,就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作品而喚起自己身上原有的這種特質,那麼,我們就可以發覺這些特質,看看這些特質能夠產生什麼結果,在我們的自然傾向中加強這種特質,即在我們大膽運用這種特質時加強這種特質,判斷它的效力,因而學習如何對它加以正確的運用。隻有在這種時候,才算實際地具有這種特質。那麼,這是閱讀可以有功於寫作的惟一方式。它在我們對自己天賦才能所能有的運用中對我們有所裨益,因此,隻有當我們具有這種才能時,才會對我們有所裨益。如果我們不具備這種才能,就無法從閱讀中學到東西,隻能學到僵硬的形式,而成為表麵的模仿者。

(八)

像地層中一層一層地保留著古代生物的遺骸一樣,我們圖書館的書架上也一層一層地保留著過去的錯誤及其對錯誤所作的解釋,像古生物的遺骸一樣,這些錯誤及對錯誤所作的解釋,曾經是非常生動的,對它們所在的時代也產生過很大的騷動,可是,現在僵化了,隻有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才會重視它們。

據西羅多德說,澤克西斯在看到自己無數軍隊時心想,在這許多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會活到一百歲,因此,眼淚便流下來了;同樣,今天當我們看到厚厚的書目時心想,在這許多書籍當中,沒有一部書會留存十年,我們也不得不流淚了。

不讀書的藝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不讀書的藝術是對那些在任何特定時間引起一般讀者發生興趣的作品,根本不發生興趣。當某些政治上或教會方麵的小冊子或小說或詩歌在造成很大的騷動時,你應該記住,凡是為愚者而寫作的人都會獲得大量的讀者。——讀好書的先決條件是不讀壞書,因為人生是短暫的。

如果你有時間讀好書,那麼,買好書將是一件好事情。可是,通常,總是把買書誤認為得到了書中的寶藏。

(九)

在世界曆史上來說,半個世紀可算是相當長的時間了,因為,就曆史上經常發生事故而言,它的內容材料經常是在變動的。可是,相反的,在文學史上來說,半個世紀則根本不算時間,因為沒有什麼事件發生,情形還是和50年前一樣。

與這種情形一致的是,我們發現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時代精神大約每隔30年就宣告解體。因為,在這個期間,每個時代精神中所含的錯誤已經成熟了,這些錯誤的荒謬不合理的壓力摧毀了時代精神,同時也助長了相反觀點的力量。這樣,便突然產生一個變動。但是繼之而來的是另一方麵的錯誤。把這種情形周期性重複展示出來,將是文學史中真實的內容材料。

希望有一天有人寫出一部文學的悲劇史,告訴我們,很多國家現在雖然把她們偉大的作家和藝術家引為無上光榮,可是當這些人在世時,她們如何對待他們。在這種曆史中,作者會告訴我們,所有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真正優秀的作家,往往要耐心地對抗著最壞和最頑固的作家和藝術家;作者會描述所有人類真正啟蒙者,各種藝術的偉大大師們的痛苦;作者會讓我們知道,除以上少數的例外,這些人如何在貧困和不幸中受苦,沒有讚譽,沒有同情,沒有門人,而名聲、榮譽和財富卻歸於無價值的人;就是說,他們的命運多麼地像以掃的命運,當以掃外出打獵為父親獲取獵物時,他弟弟雅一奪去了父親對他的祝福;最後也告訴我們,盡管有這些阻攔,但是,他們對自己事業之愛卻支持著他們,一直到這樣一位人類教育家的艱苦奮鬥獲得最後勝利,永不凋謝的桂冠向他招手,而歌頌他的時刻也來到了:

沉重的甲胄變成了孩童輕便的衣服;

痛苦是短暫的,真而快樂卻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