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新媽媽的飲食調養(2)(3 / 3)

從中醫上來說,母雞的雞肉屬陰,比較適合新媽媽、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

而老母雞由於生長期長,雞肉中所含的鮮味物質要比仔雞多,這是使雞湯味道更鮮美的主要原因。

另外,老母雞中脂肪含量比較高,燉出的湯也更香一些,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其實,如果從營養上來說,仔雞雞肉中的營養成分要比老母雞高得多。首先,仔雞的肉裏含蛋白質較多,而老母雞肉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其次,老母雞的雞肉隻占其體重的40%,且多是脂肪和彈性結締組織。彈性結締組織是一種不溶於水的彈性蛋白,隻能被人體少量吸收,會使老母雞的營養價值有所降低。而仔雞肉含彈性結締組織比較少,在做熟後,雞肉很容易分離開,變得細嫩、鬆軟,營養更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女性分娩以後,血液中的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這是為了泌乳素發揮泌乳作用,促進乳汁形成。而母雞肉中含有大量雌激素,當產後立即吃老母雞時,新媽媽體內的雌激素含量就會增加,這就抑製了泌乳素的功能,導致乳汁不足,甚至回乳。況且,老母雞很肥膩,在新媽媽體質較差時,過早地服用老母雞,還會影響胃腸功能,不利於康複,對於新媽媽的身材恢複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再拿母雞和公雞相比,公雞體內所含的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會使乳汁增多,這對嬰兒的身體健康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並且公雞所含脂肪較母雞少,不易導致發胖,嬰兒也不會因為乳汁中脂肪含量多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所以產後食公雞對母嬰均有益處。

老母雞雖有回乳作用,但其營養豐富,若新媽媽在產後十天左右,即在奶水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食用,仍是較好的產後滋補食品。

錯誤2:雞蛋吃得越多越好

有的新媽媽為了加強營養,分娩後和坐月子期間,常以多吃雞蛋來滋補身體的虧損,甚至天天吃雞蛋,頓頓吃雞蛋,用雞蛋取代了主食。其實吃雞蛋並非越多越好,吃雞蛋過多是有害的。

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豐富且利用率最高,蛋清中不但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組成模式與人體需要很相近,生物學價值達到95%以上,雞蛋蛋白質幾乎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利用,是食物中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雞蛋中還含有脂肪,脂肪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富含卵磷脂、卵黃素、鈣、鐵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D等,並且卵磷脂和卵黃素在維護神經係統的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新媽媽多吃雞蛋,有助於體力的恢複和嬰兒的生長發育,但是要注意適量,不要過多。

新媽媽在分娩過程中因體力消耗大,消化能力隨之下降。有些新媽媽為了加強營養,一天吃上10多個雞蛋,其實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醫不要迷信母雞燉湯

母雞體內含有較多雌激素,被新媽媽吸收後會抑製催乳素的分泌,從而造成新媽媽乳汁不足,甚至無奶。因此,滋補時完全沒有必要迷信老母雞燉湯的作用。

學研究發現,過多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髒的負擔。新媽媽因消化吸收功能減低,肝髒的解毒功能降低,腎髒清除廢物的能力下降。

如果在大量吃雞蛋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會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中異常分解,產生大量的氨、羥、酚、吲哚等。

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

現代醫學把這些症狀稱為“蛋白質中毒綜合征”。

蛋白質攝入量的多少,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蛋白質供應量每人每天每千克體重1.0~1.5克,占總熱量的15%左右,優質蛋白質應占總蛋白質的40%~50%。

新媽媽在整個產褥期間,每天隻需蛋白質100克左右即可滿足營養需要,因此,新媽媽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夠了。

雞蛋雖然富有營養,但相對缺乏糖類和維生素C。而且產後兩三天內,因體力消耗過多,消化功能不佳,每天吃過多的雞蛋會增加腸道的負擔,妨礙其他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進食過多的雞蛋,還會造成新媽媽消化不良或大便幹燥,不僅造成浪費,而且不到進補的目的。

多食雞蛋,極易損害腸胃功能,甚至帶來疾病。新媽媽所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麵的,光吃雞蛋影響了其他食品的食用,勢必會造成某些營養的缺乏。隻有食用多樣化的食物,才能起到互補作用,保持營養的平衡。

所以,新媽媽補身體,不要吃過多的雞蛋,要適量吃些肉、魚、禽、蝦、豆製品和蔬菜、水果等,以利盡快恢複健康。

錯誤3:湯越濃越好

剛生完孩子,新媽媽仍舊是全家的保護對象,大魚大肉肯定少不了,至於老火濃湯更是家常便飯——但你是否知道,這樣的飲食並不科學。

分娩後家裏人少不了給新媽媽燉一些營養豐富的湯,如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認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促進身體早些康複,還可使奶水多分泌些,使孩子得到充足的母乳。

這裏所說的濃湯,是指給新媽媽做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湯,如豬腳湯、肥雞湯等,有人認為這樣的湯營養豐富,最有補養效果。殊不知,新媽媽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會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而這種高脂肪奶水不能讓嬰兒很好地吸收營養,還容易使他們發生腹瀉。

同時,新媽媽攝取過多的高脂肪容易引起身體發胖,使身材難以盡快恢複。

適合新媽媽的湯

玉米須茶

可以起到消除水腫並預防身體肥胖的作用。有些新媽媽在分娩後會出現小便不利,身體浮腫的現象,大量補充水分時容易加重心髒的負擔。如果把玉米須放在開水中煮,每天當茶飲用,會幫助身體利尿,從而減輕水腫,而且不增加心髒的負擔,還具有減肥作用。

雞蛋不宜過多

新媽媽每天吃十幾個雞蛋與每天吃3個雞蛋,身體所吸收的營養是一樣的,吃多了,隻能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引起胃病。

海帶菜

能夠減少你的子宮出血並為身體補碘。海帶菜不僅是一種味美價廉的滋補品,還富含豐富的褐藻膠、碘質、粗蛋白、多種維生素和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這些都是你的身體在分娩後非常需要的營養。特別是碘質,不僅可以幫助你化除滯體內的淤血,還可以補充在懷孕期間被胎孩子奪取的大量甲狀腺激素,而碘是生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而且,海帶菜還具有利水消腫、收縮子宮、鎮定神經的功效,可以幫助子宮剝離麵盡快減少出血,避免產後產生抑鬱情緒。另外,海帶菜雖然營養豐富但熱量卻很低,因此還具有預防產後肥胖的作用。

鯉魚湯

可以幫你盡快排出惡露月子裏多吃鯉魚,能夠幫助子宮盡快排出所謂的“餘血”,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惡露”。

提醒一點,湯和肉要一同吃,這樣才能真正攝取到營養。

多喝營養湯

應該給新媽媽多喝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營養素的清湯,如精肉湯、蔬菜湯、蛋花湯、鮮魚湯等。

錯誤4:喝紅糖水太久

新媽媽分娩後,一般要喝些紅糖水,這是必要的,但如果吃紅糖過多,則會影響健康。新媽媽“坐月子”吃紅糖,這是中國人的習慣,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新媽媽產後體力消耗很大,一般都感到虛弱、疲勞、胃腸功能較差,所以最初幾天宜吃一些清淡而易於消化、富於營養的流體或半流體食物。又由於失血較多,需要補充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鐵,所以民間熟知的補養食品——紅糖水、紅糖水臥雞蛋就成為新媽媽產後服用的良藥、滋補佳品。紅糖還含有“益母草”成分,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排出產後宮腔內淤血,促使子宮早日複原。

新媽媽分娩後,元氣大損,體質虛弱,吃些紅糖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散風寒、活血化淤的功效。

但是,新媽媽切不可因紅糖有如此多的益處,就一味多吃。

一般來說,紅糖應食用一周左右,如果產後無限製地食用紅糖,對身體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因為目前新媽媽多為初新媽媽,產後子宮收縮一般是良好的,惡露的色和量均正常,血性惡露一般持續時間為7~10天。

如果新媽媽吃紅糖時間過長,例如達半個月至1個月以上時,陰道排出的液體多為鮮紅色血液。

這樣,新媽媽就會因為出血過多而造成失血性貧血,還可影響子宮複原和身體康複。

此外,食用紅糖每次要適量,如果食量過多會影響食欲。同時,胃裏經常有糖存在,可使胃腸道酸度增高,產生胃酸過多、腸內發酵等,使腹部不適,對胃腸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不良影響。

錯誤5:月子裏飲用茶水

近些年來,由於發現茶葉中含有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於是有些人便主張孕新媽媽與乳母應多飲茶,才有利於胎兒與嬰兒的發育。其實這種看法很片麵,甚至是有害的。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認識利用茶葉已有五千年的曆史,古人稱茶為萬病之藥,茶能養生,延年益壽。人體所需要的86種元素,已查明茶葉中有28種之多,所以說茶是人體營養的補充源。茶對開發智慧、預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腸道細菌結構和除臭、解毒方麵的功效已被許多科學研究所證實,因此它也是一種性能良好的機能調節劑。同時,茶還對多種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和輔助療效。

但是,新媽媽不宜喝太多茶。因為這段期間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則茶中含有高濃度的鞣酸會被黏膜給吸收,進而影響乳腺的血液循環,會抑製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茶葉中還含有咖啡因,飲用茶水後,使人精神振奮,不易入睡,影響新媽媽的休息和體力的恢複,同時茶內的咖啡因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容易使嬰兒發生腸痙攣和忽然無故啼哭現象。

控製食用紅糖時間

如果食用紅糖時間過長,會使惡露增多,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而且會影響子宮恢複以及新媽媽的身體健康。因此,新媽媽食用紅糖最好控製在10~12天之內。

茶葉含有較多鐵質,但同時也存在大量鞣酸,它們會結合成難溶性物質,阻礙了腸道對鐵質的吸收。況且一些新媽媽在孕期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而又得不到鐵的補充,以致病情加重。新媽媽也需要鐵質,以增強造血機能。故飲茶不利於新媽媽的身體康複。

喂奶期間忌飲茶

這是因為茶內的咖啡因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腹中,引起嬰兒腸痙攣。常飲茶的新媽媽哺育的孩子經常無緣無故地啼哭,就是這個道理。

錯誤6:經常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會有同紅酒、茶葉、水果、蔬菜中一樣的對健康有益的化學物質,目前,英國、美國許多本雜誌刊登了“巧克力對人體有益”這一好消息。

巧克力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外,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鋅、鐵、錳、銅、鎂、鉀和礦物質鈣以及氟等。需要強調的是,巧克力含有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作用的植物性化合物,如原花青素、兒茶素、表兒茶素和槲皮素。這些類黃酮物質屬於多酚,其中以原花青素含量最多。它不僅賦予了巧克力特有的香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免疫調節和抑製血小板凝聚等作用。英國某雜誌曾發表美國一個科研小組的研究成果,稱巧克力中含有苯酚,可預防心髒病。巧克力中添加的卵磷脂,其磷的成分對兒童大腦發育又是大有好處的。此外巧克力中含有微量的興奮成分,在人疲勞時食用,可提神醒腦,補充能量這些大概是其他食品不可比擬的。

新媽媽在產後需要給新生兒喂奶,如果過多食用巧克力,對哺乳嬰兒的發育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是因為,巧克力所含的可堿,會滲入母乳並在嬰兒體內蓄積,能損傷神經係統和心髒,並使肌肉鬆弛,排尿量增加,結果會使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

新媽媽整天吃巧克力,不僅會影響食欲,使身體發胖,而必需的營養素卻缺乏,不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

新媽媽不可多吃巧克力

巧克力美味又有一定營養,但是新媽媽可不能多吃巧克力,不僅影響新媽媽的身體康複,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錯誤7,吃硬、鹹、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產後是整個妊娠過程的結束階段,新媽媽由於分娩時帶來的創傷和出血,以及妊娠、分娩時的情緒變化,損耗了不少的元氣,所以有產後“百節空虛”的說法,稍有不慎就要引起疾病,因此,中醫要求新媽媽格外注意生活起居及飲食的禁忌。

產後要忌吃生食、冷食、盡可能不要吃存放時間較長的剩飯菜,未煮熟的食物往往不易消化,這對脾胃功能較差的新媽媽(特別是分娩後7~10天內的新媽媽)來說,是一個負擔,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不良,生冷食品未經高溫消毒,可能帶有細菌,進食後導致新媽媽患腸胃炎。另外,為了保證食品的衛生和食物易於消化,可不吃或少吃涼拌菜和冷葷。

一些涼拌的菜未經高溫消毒,新媽媽產後體質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對於某些脾胃虛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當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新鮮的水果,不包括在“禁忌”之內(另一說法:新媽媽頭2~3個月之內少吃甜食和水果,因為嬰兒需要這段時期來適應這些食物,否則孩子會拉肚子!當然如果孩子適應的還不錯就另當別論),水果有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與排泄的作用,但偏冷性的果菜最好避免(特別是分娩後7~10天內的新媽媽),如冬瓜、椰子水、楊桃汁、西瓜、梨子(鴨梨)、大白菜、橘子、葡萄柚、醃黃瓜、哈密瓜、竹筍、白蘿卜、茄子(毒性蔬菜)等等,一般在室內放置的水果,不會涼到刺激消化器官而影響健康的程度。

反之,在產後一個月應多吃一些易消化的新鮮時令水果,以增加營養及補充維生素;在夏季坐月子時可吃些適宜消暑的飲食,新媽媽出汗多、口渴時,可以食用綠豆湯、西紅柿,也可吃些西瓜和水果消暑,不必盲目忌口,以避免產褥中暑。

女性產後有乳房下垂的現象,很多人將其“歸功”於給孩子喂奶,但其實不然。除乳房外,其他部位如眼皮、臉頰、頷、上臂、腹、腿等所有肌肉都出現鬆弛及生皺紋的情況,這現象與產後的飲食調養有關。

產後少吃太鹹或太酸的食物為妙,由於鹽在體內會產生凝固水分或血液的作用,對新媽媽不太適合。

而酸類食物雖能夠幫助新媽媽減肥,但對產後易疲勞的身體,就太強了點,因會導致肌肉無力及下垂鬆弛。所以,如要早日回複苗條及富彈性的身段,便要謹慎選擇食物及多做運勸。

因為新媽媽產後由於體力透支,很多人會有牙齒鬆動的情況,過硬的食物一方麵對牙齒不好,另外一方麵也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給新媽媽做的飯要煮得軟一點,少吃堅硬的帶殼的食物,少吃油炸的食物。

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

既要保證新媽媽攝取足夠的營養和乳汁的分泌,又要避免營養過剩,造成生育性肥胖,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對新媽媽而言至關重要。

乳汁的分泌是新媽媽產後水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新媽媽大多出汗較多,體表的水分揮發也大於平時。

因此,新媽媽飲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點,如多喝湯、牛奶、粥等。

忌生冷食物

新媽媽由於分娩消耗大量體力,分娩後體內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兒和胎盤的娩出,都使得新媽媽代謝降低,體質大多從內熱到虛寒。因此,中醫主張產後宜溫,過於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飲、冷菜、涼拌菜等,從冰箱裏拿出的來水果和菜最好溫熱過再吃。

錯誤8:經常吃油條

油條是一種美味的食品,有很多人都喜歡將油條作為早點經常食用。但是,多吃油條對身體健康不利,對新媽媽和孩子的健康尤為不利。

但是你知道嗎?油條常吃也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油條屬於高溫油炸食品,油溫達190℃,並且油是反複使用的,會造成油脂老化色澤變深,黏度變大,異味增加,油脂中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如必須脂肪酸、各種維生素等成分,基本或全部被氧化破壞,不飽和脂肪酸發生聚合,形成二聚體、多聚體等大分子化合物,這些物質不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動物實驗證明,使用含高溫加熱油脂,就出現胃損傷和乳頭狀瘤,並有肝瘤、肺腺瘤,所以認為高溫油脂有致癌的可能性。許多學者認為:不飽和脂肪酸經反複高溫加熱後產生的各類聚合物,尤其是二聚體等毒性很強,大量動物實驗表明,這些聚合物能影響動物的正常發育,降低生育機能,使肝功能異常、肝髒腫大。再說,油條麵團中加入的堿和礬又對麵粉的營養成分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在油條的製作時,須加入一定量明礬,而明礬正是一種含鋁的無機物。經測定,每100克油條(約4根油條)的鋁含量約為50~55毫克。人體允許每日鋁攝入量是0.7毫克/千克體重。一個50千克體重的人,每日的鋁攝入量不應超過35毫克,即一個人每天吃3根油條(按每100克麵團作4根油條計算),就要攝入37.5~41.25毫克的鋁。炸油條時,每500克麵粉就要用15克明礬,也就是說,如果新媽媽每天吃兩根油條,就等於吃了3克明礬,這樣天天積蓄起來,其攝入的鋁相當驚人了。這些明礬中含的鋁通過乳汁,侵入孩子的身體,會使其形成大腦障礙,增加癡呆兒的機率。

蘇打作為膨鬆劑加入製油條的麵團中,雖然不會明顯損害人體健康,但它能使麵粉中的營養成分受到嚴重破壞,特別是B族維生素。經測定,麵粉做成油條後,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的損失率分別為100%、50%、48%。

油條屬於高溫油炸食品,熔點高,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吃了過多的油條不僅難消化,還會影響睡眠。新媽媽的腸胃功能暫時沒有徹底恢複,不宜吃油膩及難消化的食物。常常吃油條還會引起代謝紊亂,易引起一些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B 1、維生素B 2等,經過高溫油炸的油條恰恰對這兩種維生素破壞最大。

新媽媽不吃油條

在油條製作過程中必須要摻入明礬,它是對人體一種極有害的物質,它純屬是“鋁化合物”。如果長時間以油條為食,可使大量的鋁元素沉積在人體器官中,對新媽媽自己和孩子都造成極大的危害。

錯誤9:隻吃精製米麵

不少人在營養問題的認識上存在偏差,以為“吃好”就是要吃精米白麵,米要白,麵要精。實際上,粳米、麵粉越精越白,營養損失越多,所含的B族維生素也就越少。在我們目前的膳食中,最容易在烹調、加工過程中丟失的物質就是維生素,快餐中的維生素更是少得可憐。

人體中含有氫、碳、氮、氧、磷、鈣等ll種多量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99.95%),還有鐵、錳、鈷、銅、鋅、碘、釩、氟等14種微量元素(隻占體重的0.01%)。這些元素雖然在體內的比重極小,但卻是人體中必不可少的,一旦供應不足便可產生一係列疾病,甚至出現死亡。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乳母和孩子來說更需要,因為他們缺乏微量元素時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人們在生活中注意不偏食,尤其是孕婦,盡可能以“完整食品”(指未經細加工過的食品,或經部分精製的食品)作為熱量的主要來源。例如,少吃精製粳米和精製麵等。因為“完整食品”中含有人體所必須的各種微量元素(鉻、錳、鋅等)及維生素B l、B 6、E等,它們在精製加工過程中常常被損失掉,如果新媽媽偏食精米、精麵,則易患營養缺乏症。

一位生產後4個月的新媽媽,下肢浮腫的症狀還沒有得到緩解。她的小孩子情況也很糟糕,吃奶無力,渾身發軟,嘔吐腹脹,心率快,心髒還有輕微地腫大。一開始,醫生以為是感冒,但治療後卻不見好轉。

醫生在詳細詢問後得知,這位母親在懷孕期間的主食都是精細加工的白米。於是,醫生給嬰兒開出了維生素B1的藥方,一周後孩子的各項指標均恢複了正常。

穀類食物是我國大多數地區居民膳食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而引起維生素B1缺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期食用研磨過分精細的精米精麵。

市麵上的精米精麵在加工時都去掉了大量的米皮米胚,而維生素B 1恰恰在這些部分含量最多,可以達到80%。攝入不足、機體吸收利用障礙,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需要量增加(如妊娠)等因素,均能引起機體維生素B 1缺乏。

另外,米淘洗過多,習慣吃撈飯(不喝米湯),蔬菜切後浸泡過久,在食物中加堿燒煮等,均可造成維生素B 1的大量損失,導致維生素B 1缺乏病以消化係統、神經係統及心血管係統的症狀為主,臨床上根據年齡差異分為成人腳氣病和嬰兒腳氣病。該病在我國南方發病率較高,主要是由於這些地區以精米為主食。

天天都是白麵米飯、山珍海味、大肉大魚的人們,是不是該清理一下自己的腸胃呢?吃些粗糧可以使你的腸胃更健康,食欲更強。古語有句話叫做:“五穀為養”,意思是粗細糧均有豐富的營養,搭配著吃,就會對健康有利。我們知道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還有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粗糧由於加工簡單,營養損失比較少,保存了許多細糧中沒有的營養成分,比如食物纖維素較多,並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

很多粗糧還具有藥用價值:美國科學家發現,燕麥麩可降血脂、血糖,有利於防治糖尿病。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項調查也表明,蕎麥對糖尿病更為有益。而玉米可加速腸蠕動,有利於腸道排毒,從而減少患大腸癌的機會。此外,它還能有效防治高血脂、動脈硬化、膽結石等。

粗糧還可以減肥,就比如說玉米,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可是愛好減肥的女士的孩子。

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是減肥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