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種師道上殿,欽宗先是慰問了一下,緊接著問以軍事角度來看,是應該戰呢,還是應該和?種師道回答:“臣以為不應該和。京城方圓達八十裏,金軍隻有六萬,這怎麼能圍得住?況且城裏有可支用數年的糧草,百萬居民,金軍怎能攻破?隻要拒守以待勤王之師,至多半個月以後,敵兵自然困窘,那時是戰是和都出自我心。哪怕是和,也絕不到割地的地步。”
趙桓聽了猶豫,李邦彥李大首相卻憤怒了,他搜刮全城,把皇帝的家當都賣了,才湊足了錢去搞和談,現在錢都交過去了,種老頭又出幺蛾子,實在是孰不可忍。他跳出來說:“和談已定,敢言戰者斬!”
好威風,事後證明純粹是主動找抽。
種師道問他:“我在西北不知道京城如此高厚,守備有餘,你咋隨便就求和了呢?”
李邦彥:“國家無兵,迫不得已。”
種師道:“京城有百萬居民,不能野戰,守城總可以吧。”
李邦彥:“……我不懂軍事。”
不懂還出來混,種師道笑了,說:“你不懂軍事,總認得字吧,古代戰守之事你一點都不知道嗎?”
李邦彥鬱悶,沒話。
種師道繼續挑刺,“聽說城外的居民都被搶了,為啥不堅壁清野呢?這等於是變相的資敵。”
李邦彥:“……倉促之間,沒來得及。”
種師道笑,“好慌,好慌。”
旁邊的大臣,殿外的侍衛都跟著笑。到這步,李邦彥終於清醒了點,選擇靠邊站,給好人讓地方。
上麵的這一幕讓李綱很興奮,老種相公威武,讓李邦彥這個唱雜曲的潑皮丟丟臉,實在是太好了,讓投降派敗敗火,對國家民族都有好處。
但是副作用出現了,也許是老種相公的表現太好,讓趙桓感覺驚豔,他臨時作了個決定,給予種師道獨立軍權,與李綱分庭抗禮,二人平起平坐。
這是東京保衛戰的最大轉折點。一事而二統,是最要不得的事,不久之後就會證明,失敗倒黴全從這個事兒上來。
那麼為什麼出這個亂子呢,是上天厭宋,突然間讓趙桓的腦子秀逗了嗎?也不是,深究根底,這是趙桓的本性在作怪。宋欽宗一生的走向、結局,都從他的這一點本性上來。
——耍小聰明。
他的人生經曆注定了他時刻都有危機感,總是在尋找安全感。比如這時,軍權都交給李綱實在是迫不得已的事,說得難聽些,他之所以選擇抵抗,都是被李綱硬生生地攔在城裏,等於逼上梁山。這讓他怎麼能放心呢?在他心裏,外有金兵,內有權臣,真是如坐針氈。關鍵時刻,天上掉下個種哥哥,天賜良機啊,正好把李綱的危機解除了。
分李綱兵權。
更何況種師道是專業、資深的軍事人才,從哪點上說,都比李綱更適合對敵。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讓李綱下台,把軍權都交給種師道呢?
那樣,趙桓仍然會沒安全感!
一天之後,趙桓的安全感再一次增加了,又有援軍到位,這次來的也是聲名顯赫的西軍,是和種家軍齊名的姚家軍,由姚平仲率領。姚家到了,連種家也不能一家獨大。
軍方三權鼎立,無論是趙桓還是李邦彥,這幫人都鬆了口氣,決定抓緊時間辦正經事。
盡一切可能把開封城裏的好東西送給金軍。
這幾天裏,開封城有個奇異的景象,宋朝的勤王部隊源源開到,從一萬兩萬到十多萬,還在不斷地增加。城裏住不下,城外列寨的都很多。
與此同時,開封城的大門總是大開著,源源不斷的人流進進出出,帶著數不盡的金銀絹帛走向了金營。這些好東西不說拿給勤王的將士,反而送給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