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變法改製(四)(2 / 2)

實際上,雖然吹得牛皮哄哄,但唐代的核心戰鬥力,從來都不是這些府兵。早在李二征高麗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是依靠募兵作戰了。而李唐軍隊的核心兵力,完全是十幾萬“城傍”。

所謂的城傍,就是內遷的胡人和蠻族,比如突厥之類的。李唐朝廷把這些胡人的部落組織完整地保留下來,將他們安置在邊境地區,讓他們繼續保持原來那種兵牧合一的生活方式,以便戰時用他們當兵打仗。

可以說,使用城傍,是李唐朝廷的一種無奈之策,起因就是由於府兵不堪用。再加上初唐的幾代皇帝、包括武媚娘那個****在內,全都好大喜功。明明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卻沒有一個肯像文景二帝那樣休養生息、積累國力,而是寧可把沉重的軍費轉嫁到老百姓頭上,也要對外四處用兵,導致必須嚴重依賴邊疆的城傍。

同時,這也是一種極為腦/殘的政策。在這項政策下,城傍事實上成為了國家軍隊的主力,國之利器逐漸被他們掌握,致使蠻胡日盛。而更腦/殘的是,李唐居然還有組織地向胡人大規模傳播各種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使得胡人真正地從根本上壯大了起來。

這樣的做法,不僅給李唐朝廷自己釀製了一杯苦酒,甚至還影響到了以後幾百年、上千年的胡族大盛的格局。

無獨有偶的是,曆史上的羅馬帝國,也一樣犯了這個錯誤。

到了兩三百年後的羅馬帝國後期,由於內部爆發的社會經濟矛盾日漸激化,奴隸起義不斷興起,外部又不斷受到蠻族的入侵,國家可謂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為了應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軍隊就一再擴編,數量翻了三倍還多,真正地達到了百萬之眾。

然而相對於廣闊的國土麵積來說,作為國家核心民族的羅馬公民的數量,就是個巨大的悲劇。一百萬軍隊,如果隻依靠羅馬公民,那是無論如何也組建不出來的。於是羅馬的皇帝們就出了一個昏招,開始大量使用日爾曼蠻族雇傭軍。

這個昏招造成的結果就是,蠻族雇傭軍不但學會了羅馬的軍事組織能力,而且還不斷地滲透到羅馬帝國的軍隊之中。在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不單是普通士兵,就連將官的位置,也被他們一步步地蠶食了下去。

就這樣,日耳曼蠻族就逐步取得了羅馬軍隊的控製權,變成了羅馬人不可扼製的力量。結果在東西羅馬分裂之後不久,西羅馬就被蠻族徹底滅亡了。

王遠雖然對古羅馬的曆史知道得很少,但這種事情絕對還是知道的。而對於李唐厚養蠻胡、並傳法於四夷所造成的惡果,王遠更是十分清楚。

追根溯源,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府兵製度延續得太久,導致初唐時期內地一直沒有可用的兵製,李唐也不見得就必須依賴蠻胡作戰。而同樣的道理,如果羅馬不是一直錯誤地實行殖民化統治,而是像華夏那樣,用自己的文化去同化大多數被征服的民族,又豈會連一百萬可以當兵的公民都湊不出來,以至於必須使用蠻族雇傭軍。

這些都是經驗教訓啊,王遠暗想道。

不得不說,王遠同學的發散性思維真的很強大,從一個兵役製度,他居然就直接聯想了這麼多東西。不過呢,這些事情之間確實是有許多聯係。兵役製度,乃至任何一項重大的製度,都必然會對另外一些製度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是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不可不慎重。

很顯然,雖然這種自耕農兵役製度確實也有一些優點,而且看起來似乎也很適合目前的局麵,但王遠還是斷然否決了。為了省得將來又要改來改去的麻煩,就連先暫時實行一下,他也不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