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燃燒的火藥桶(1 / 2)

隨著李文瑞的離去,蔡澤膺、羅興國和何玉衡聚在一起,麵色凝重。

他們明白,爭取到的時間極為寶貴,必須利用這段時間籌劃周全,不僅要救出李潤石,還要將李文瑞的真實麵目公之於眾。

“玉衡,我們可以去求助潤石的老師楊公,他在士林頗有威望,讓楊公嚐試聯絡一些有影響力的士紳和讀書人,爭取他們的支持,形成輿論壓力。”蔡澤膺沉聲道。

接著他閉上眼睛掙紮片刻,然後手臂一揮:“如辦法都不行,我們就組織工人暴動。”

三人分頭行動,整個計劃如同一張緊密編織的網,緩緩鋪開。

三人奔走於各大書院與茶館,暗中串聯有識之士,講述李潤石的遭遇與李文瑞的惡行,喚醒大眾的正義感。

同時深入工人群體,找到了幾個昔日綠林出身的工人兄弟,他們雖已金盆洗手,但對於兄弟情誼,仍舊義不容辭。

數日後,長沙城內流言四起,關於知府李文瑞貪汙的傳言愈演愈烈。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人們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而這一切,都在李文瑞的監視之下,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

楊公緊鎖著眉頭,站在書房窗前,望著外麵漸漸稀疏的煤氣燈,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作為一名飽讀詩書、深受士人敬仰的老學究,他深知此事背後的風險。

“潤石定能安然脫險,此乃天佑正道。”楊公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民心所向,正義使然。我們所做的,不僅是救一人,更是救一方風氣,守一城清白。”

他隨即提筆,開始草擬一封密信,寄往京城。

次日清晨,楊公親自前往長沙各處講壇進行演講,呼籲士子們站出來,給知府壓力,釋放李潤石。

隨著楊公的演講在長沙城內激起層層漣漪,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悄然彙聚。

在一家昏黃燈光下的老茶館內,銅製的管道縱橫交錯,冒著白色的蒸汽。

蔡澤膺與幾位平日裏難得一見的讀書人圍坐一處,他們低聲交談,每個人都顯得格外嚴肅。

茶館裏不時傳出淅淅索索的爭吵聲,但最終還是歸於一聲歎息。

茶館外,何玉衡與羅興國則與一群工人代表策劃著更為具體的行動計劃。

而遠在京城,一封由楊公親筆撰寫的秘信經過機械鳥的傳遞,被迅速遞送至某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案頭。

這封信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麵,在朝堂上激起了層層波瀾。

皇帝大怒,要求徹查此事。

大多數大臣們則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這都是小事情。

戶部尚書趨步向前,神色凝重地勸說道:“陛下,長沙府治若再不加以整飭,恐怕會激起民變,危及社稷安穩啊。”

其他大臣這才無話可說,讓皇帝象征性的差遣了一個欽差大臣前往長沙府。

現在朝廷上下都朝著立憲,哪有空管這些小事,可立憲最終還是得看皇帝的首肯,可不能讓皇帝丟了臉麵。

有沒有用,那就另外說了,皇帝嘛,哪有必要記那麼多小事情。

……

這一晚上發生了許多事情,長沙城內暗流湧動。

第二天清晨,長沙城卻仍未蘇醒,平日喧囂的街道今天卻是異常寧靜。

工業區更是人跡罕至,連往常絡繹不絕的工人也未見蹤影,工廠大門緊閉,周遭空氣裏彌漫著一股不尋常的沉寂。

偶有行人,也是步履匆匆,交換著忐忑的眼神,迅速消失在清冷的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