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有心,予付度之。”——《孟子》
1943年10月,墨索裏尼的女婿、外交部長齊亞諾伯爵先在柏林同德國外長牛賴特舉行了幾次會談,於10月24日在貝希特斯加登又拜會了希特勒本人。
希特勒這天情緒很好,態度友善,他對齊亞諾說:“墨索裏尼是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誰都遠遠比不上他。”
接著,他說道:“意大利和德國一起,不僅可以征服布爾什維克主義,而且可以征服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
很快,希特勒談到爭取波蘭、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日本的可能性。
然後,他又提醒齊亞諾說:“德國和意大利的重整軍備的進程要比英國所能做到的快得多。在英國,不僅是生產船艦、槍炮與飛機,而且要在心理上重新裝備起來,這個工作需要的時間更長,更加困難。三年以後,德國將準備就緒;四年以後,將準備得更好;如果給它五年時間,那還要好……英國人說,今天的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是冒險家領導的,即德國和意大利。但英國在建立帝國的時候,也是冒險家領導的。今天治理英國的隻是些不稱職的人罷了。”
10月25日,德意雙方代{L-End}表在柏林秘密簽訂了《德意協定》。
《協定》規定:德國承認意大利兼並埃塞俄比亞(阿比西尼亞);雙方共同承認佛朗哥政權,對“不幹涉”政策采取共同立場;兩國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地區劃分勢力範圍;兩國在重要國際問題上采取共同方針。
此協定的簽訂標誌著柏林-羅馬“軸心”正式建立。
希特勒在需要采取迂回策略的時候,也會放下架子、懂得後退。在口才{L-End}表達中,善於處於下風,而是策略的需要。能屈能伸,在口才{L-End}表達的他也不一味強硬,以化解尷尬的局麵、解決眼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