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抓住人心——費盡心機“感化”盟友(1 / 1)

“在所有投資中,感情投資花費少,回報率最高。”——藤田田

1943年發生了暗殺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的事件,這使德國和意大利的關係趨於緊張。這年5月2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國聯宣布對意大利實行製裁,希特勒趁機討好墨索裏尼。

後來,應德國的邀請,墨索裏尼出訪德國。9月23日,墨索裏尼連同隨員100多人離開意大利。

兩天後,身穿黨服的希特勒親自在慕尼黑車站迎接了他。希特勒伸出雙手向他{L-End}表示歡迎。此時,鼓聲大作,群眾高喊“元首”和“總理”。納粹黨還在該地安排了組織得非常完善的歡迎節目,包括黨衛隊的閱兵式。

墨索裏尼還沒有喘過氣來,就被帶到梅克倫堡去,通過陸軍的演習觀察了德國的軍事力量。接著,他又到埃森參觀了克虜伯各工廠的工業實力。

墨索裏尼的這次訪問在柏林達到最高潮,柏林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從車站至市中心,沿著凱旋大街的兩旁近百萬群眾——許多人是用專列從鄰近各省拉來的——夾道歡迎。市中心掛滿了法西斯和國社黨的旗幟。在每個廣場都架設了塔樓,交替著出現德國國徽和意大利國徽。兩位獨裁者肩並肩站在敞篷車上。歡迎隊伍朝他們歡呼。此情此景確實令墨索裏尼高興不已。

次日的接待尤其隆重熱烈,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二人重返奧林匹克運動場。希特勒特意讓墨索裏尼先進場,好讓他高興一番。然後,希特勒向“此時時刻正帶著深情厚誼分享這一具有曆史意義事件的兩國1.15億公民”發{L-End}表了簡短的開場演說。

他斷言道:“我們的社會不僅是個信念社會,而且也是個行動的社會。德國已再次成為世界強國。我們兩國的力量是……維護歐洲文明的最強大的保證,是忠誠於其文化的力量,是反對破壞勢力的武裝力量。”

墨索裏尼大步走到麥克風前。由於他堅持要講德語,如此壯觀的場麵又令他激動萬分,所以,他越講越快,使聽眾隻能聽懂隻言片語。

“柏林-羅馬軸心”,他喊道,“建立於1935年秋天。兩年來,這個軸心為我們兩國人民的更加團結,為歐洲的和平,起到了極好的作用。”

他說,他的來訪並非普通的外交或政治訪問,而是具有同一目標的兩個革命的團結的{L-End}表現。

猛然間,運動場上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墨索裏尼的講稿被淋透了。滿是雨水的麥克風和擴音器使他的聲音都變了。但是,他剛毅地繼續講道:

“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真正民主國家是德國和意大利,我有個朋友,我將與他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直到最後。”

到大會結束時,墨索裏尼已成了落湯雞。但是,這個煞風景的意外並沒有減退這次訪問對墨索裏尼產生的魅力。德國人為他精心安排的實力炫耀使他像著了迷似的回到意大利。對此,對德國的實力不可磨滅的印象牢牢地打在墨索裏尼的心上,使他再也無法從中得到解脫。

與意大利結盟,是希特勒對外擴張計劃中重要的一步。希特勒上台伊始,就把它作為納粹德國外交政策的一項主要任務。在拉住墨索裏尼這位意大利盟友上,希特勒在這方麵可謂費盡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