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1 / 3)

阿裏用對總督兒子應有的尊敬接待了尤素福。作為莎爾瑪蒂的父親,阿裏很客氣地感謝了王子。但是他的條件是不能改變的:要是沒有一種技能,就不要幻想結成這樁婚事。對於王子來說,或者是接受或者是放棄,這要由他自己決定了。

年輕人想,莎爾瑪蒂一定會來幫助他的,最好莎爾瑪蒂不聽父親的話,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老牧人不讓他見她。而且阿裏從來沒有向女兒吐露過一點兒關於這件婚事的原委。自從駝背小醜來過後,他就把女兒一直關在家裏。

總督的兒子垂頭喪氣地下了山。怎麼辦呢?回大馬士革去,接受父親的嘲諷嗎?尤素福是決不甘心的。失去了莎爾瑪蒂,那就不如去死;要想改變老牧人頑固的想法,是一定辦不到的;要是因為自己心太軟而沒有把她搶過來,那真是太遺憾了。

尤素福正在發愁,忽然看見他的那匹馬。來的時候他把馬扔在山裏迷了路,現在他又走到這個橄欖林的邊上。遠處是一個村莊,房頂上升起了淡藍色的縷縷炊煙,不時還可以聽到一聲聲的狗叫。工人們的歌聲與鐵錘打鐵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尤素福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可以去學一種技能呢?難道那麼困難嗎?為這個姑娘難道不值得作出一切犧牲嗎?年輕人把他的馬、武器、繡花衣服和纏頭巾都拴在一棵橄欖樹上,走進一個人家。他抱怨說貝督因人①把他的衣服剝掉搶走了,於是他買了一身粗布衣服,化好了裝以後,就挨門挨戶去找地方學手藝。

尤素福很討人喜歡,所以他每到一家都受到最好的接待。但是學徒的條件很艱苦,這使他感到可怕。

學鐵匠要花兩年功夫,學製作陶器要一年,學泥水匠得六個月,這簡直和一個世紀一樣長。一個總督的兒子不能忍受這麼長時間的下等人生活。正在這時候,一個尖嗓子的人對他說:

“我的孩子,要是你著急,要是你沒有多大的野心,那你就跟我來吧,八天之內就叫你能養活自己。”尤素福抬起頭,看見離他幾步遠,有一個胖胖的小老頭兒,圓圓的肚子,一張看上去使人喜歡的臉。他是一個編織工人。老頭兒盤腿坐在一張板凳上,周圍都是麥稈和染成各種顏色的燈心草。他有一雙靈巧的手:先把草編成辮子,然後再作成各種樣式、各種圖案的筐子、籃子、席子,或者草帽。這個場麵使尤素福看得入了迷。

“你真是個好師傅。”尤素福拉著工人的手說,“要是你能在兩天內把這個手藝教給我,我可以給你一大筆錢。這是我預交的學費。”說著,尤素福就扔給胖老頭兩個金市。

一個能扔出金市的學徒,可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編織工人一下子就猜到了這是一個化了裝的王子。真有運氣!這個學生又聰明又有決心,所以在天黑之前,老頭就把編織的要領都教會他了。

老頭對徒弟說:“我的孩子,你出師了。你可以試試,是不是師傅白賺了你的錢。現在正是太陽落山的時候,下工的人都從這門口經過。你拿你編的席子出去賣,要是我說得不錯,你一定可以賺四個帕拉,對於一個初學的人來說,這當然算不錯的了。”

胖老頭真沒說錯。第一個買主給三個帕拉,賣主要五個帕拉,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買主答應給四個帕拉。他看了好幾遍席子,又挑了半天毛病,最後掏出錢包,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數出了四個。尤素福不但沒有要這四個銅錢,反而拿出一個金市來給買主,又拿出十個金市交給胖老頭。然後他緊緊抓住自己編的席子,像瘋子一樣跑出了村子。他跑到他的馬旁邊,把席子鋪在地上,用他的呢子鬥篷蓋住頭,高高興興地睡著了。尤素福第一次嚐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快樂。

天剛亮,阿裏趕著他的羊群出來放牧。他看見尤素福躺在洋槐樹底下;他竟比自己來得還早,阿裏真是驚奇極了。看見老牧人來了,尤素福就站起來,拿著他剛在上麵睡覺的那張席子對阿裏說:

“我的父親,你叫我學一種手藝,我已經學會了。這就是我的成果。請你檢查一下吧。”

“這是一張漂亮的席子,如果說編的技術還不夠好,但是它是誠心誠意地編出來的。一天編一張這種席子可以賺多少錢?”

“四個帕拉。”尤素福說,“我一天至少可以編兩張。”

“還是謙虛一點吧!”阿裏說,“謙虛最適合於初露頭角的人。一天四個帕拉並不算多。不過,今天四個,明天四個,加起來就有八個帕拉了,後天再賺四個,那就有十二個了,這樣下去,一個人就可以養活自己了。要是當初我當總督的時候,也學會一種手藝,我就不至於來放羊了。”

聽了這話,誰最驚奇?當然是尤素福了。於是阿裏給他講了自己的經曆。雖然阿裏是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但是人們應該理解一個作父親的尊嚴。在將要把女兒嫁出去的時候,阿裏還是高興地告訴女婿:莎爾瑪蒂並不是配不上他這個總督的兒子。

這一天,阿裏趕著羊比往常回去的早。尤素福要親自去感謝收留了阿裏和他女兒的農場主人。一個人最高興的時候,也一定最慷慨,尤素福送給農場主滿滿一袋金子,報答他對阿裏父女的仁慈。莎爾瑪蒂和總督的兒子見了麵,並且知道了尤素福的打算。她的回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