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公元前1102年,奄國都城外(今山東曲阜地區),數十萬西周大軍如鐵桶般團團圍住都城,漫山遍野的營帳一座挨一座,旌旗翻卷,中軍帳豎著的帥旗上繡著鬥大的“周\"字,在瑟瑟秋風中偶爾露出全部真容。看情景奄國都城內別說是人,就連一隻螞蟻也休想逃出西周的鐵牆銅壁般的包圍圈。

都城內,披甲帶胄的奄成王登上城頭,所過之處,將士無不帶傷者,呻吟哀號之聲不絕於耳。奄成王麵現悲色,沉默不語,自從紂王被西周各路討伐大軍逼得在鹿台自焚以後,成湯江山隨及煙消雲散,但紂王之子武庚父逃出朝歌後投奔了一直不服西周的諸候國奄國,作為諸候大國,奄成王雖然不滿紂王的倒行逆施,但對周武王姬發的大逆不道也不讚同,在他心中,商朝才是正統。紂王無道,但並不代表他的兒子也是昏君。你姬發自稱周武王倒也罷了,但也不能用西周國號取代商呀……奄成王便樹起反周大旗,希翼有朝一日能重返朝歌,恢複成湯江山……如此過了三年,奄成王不但沒有光複朝歌,自己的領地反而大片大片落入敵手,直至被西周大軍圍住都城,奄國,恐怕保不住了!奄成王想至此處,一股狠勁湧上來:他日吾東山再起之時,便是吾奮國國富民強之日。熱血沸騰之際便振臂高呼:“奄國兒郎,寧死不降,護吾黎民,複吾國土!”

城頭眾將見大王親臨前線,士氣大振,高舉手中兵器齊聲高呼:

“奄國兒郎,寧死不降,護吾黎民,複吾國土!

呼聲震天,傳遍原野。

“虎威將軍,遠威將軍,鎮威將軍,”奄成王喝道:“爾等三人按計劃行事,它日奄國興亡,全靠三位將軍了。”

“成王,你就帶大家一起走吧,未將願意留下來和周軍決一死戰!”虎威將軍懇求道。

奄成王拔出腰間青銅劍,虛指城外,喝道:“吾意已決,姬發要的是吾項上人頭,今日吾就如他所願。眾將士聽令,打開城門與周軍決一死戰,護吾黎民,奄國好兒郎們,殺!”……

次日,奄國國都城破,奄成王戰死,舊朝殷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死於亂軍之中。從密道逃脫的虎威將軍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今江蘇省常州市南麵的武進區一帶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城”。奉奄成王大兒子為國君,由於武進地區緊挨著浩瀚長江與太湖,也為了避免被周軍趕盡殺絕,奄人將“奄”字加上了“氵”偏旁,稱“淹”,在古代的“淹”字與“奄”字是通用的,“淹城”之名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遠威將軍帶著二王子北繞渤海灣遷至遼寧蓋州、蓋平,而入蓋馬大山,到達朝鮮半島,有的渡海而遷東瀛。

鎮威將軍所部都是婦孺老幼,一路向南方蜿蜒而行,公元前1100年,來到姑蔑地區(今江浙地區)時,忽然三聲鼓響,前麵的去路上出現了一支軍隊,一路逃避追殺的奄軍軍民早已如驚弓之鳥,暗暗叫苦,我等命休也,鎮威將軍驅馬上前拱手道:“哪位是將軍,請上前說話,吾等是東夷部族的奄國郎(郎同人),今路過寶地,請將軍看在東夷部族和姑蔑部族交好的份上放我等一條生路……”(注:兩個部族首領是三皇五帝中的兩帝)。

攔路的軍隊讓開一條道,鎮威將軍不敢久留,帶領軍民通過……

時光飛逝,一晃三千多年過去了,公遠1969年春季,浙江省江山市須江鎮達河上江壩村農民在當地上高山放牛時,發現一件銅甬鍾,之後在同一地點又清理出五件,這一發現驚動了省文物局,原本以為這隻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文物,卻在全國掀起了波瀾,日本奄國遺族,軍統局後代,從周朝到抗日戰爭,直至現在,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