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卷四 之外聲音與春夏秋冬(2 / 3)

「這恐懼不是我造成的。」

「我對他恐懼的造成沒有責任。」

「原來這恐懼並不是對我而來。」

「他走到這裏並不是為了西瓜。」

「他的虛張聲勢讓我感到奇怪。」

「他的裝腔作勢讓我感到憤怒。」

「我感到這個小雞巴孩所做的一切對我是一種挑戰。」

「我感到這個小雞巴孩所做的一切對我是一種汙辱。」

……

於是當白石頭走到瓜田的中央走到了老得舅舅的麵前,極力用平靜的口吻談判的口吻甚至是漫不經心和理所當然因此就帶來了一些成年人的玩笑的口吻就像是買一碗雜碎接著要添湯一樣地在那裏說:

「不過了,再給添一碗湯。」

「老得舅舅,瓜已經熟了。為什麼不殺瓜呢?」

老得舅舅這時就胸有成竹和毫不驚慌了──甚至還有些鄙夷,也開始用平靜的口吻談判的口吻漫不經心的口吻當然也是成年人的玩笑的口吻用炒菜的勺子擋住了伸來的湯碗:

「還是別添了,你不過,我還要過呢?」

「瓜還沒有熟,怎麼能殺瓜呢?」

馬上給了白石頭一個反問。30年後,當白石頭一股腦都把自己和所有的小搗子沒有成為英雄而進城當了民工的責任推給了已經得癌症去世有口也講不清的老得舅舅,一次想起往事和身前身後事,又在那裏自言自語和喃喃自語地說:

「從小遇到的是一個老得,你讓我們怎麼成為雄鷹呢?」

「一個阿拉伯漢子塞給英雄的是左輪手槍,而老得舅舅告訴我們的是西瓜沒熟。哪差哪兒了!」

雲雲。讓明智者和明戲者聽了一笑。──就是小的時候塞給你一個導彈,到頭來你還會是這個德行。西瓜的不熟,也是你造成的。倒是他對老得舅舅的橫加指責和漫畫化的批評──久而久之,也是隔牆有耳和太陽有耳──越過960萬平方公裏傳到了老得舅舅的兒子大椿樹表哥耳朵裏,大椿樹表哥不幹了。一次白石頭在草青青來幼鹿鳴的時節又回故鄉的時候,就被大椿樹表哥堵到了村頭糞堆旁。大椿樹認真地說:

「哥哥什麼地方得罪你了?」

倒是弄得白石頭在那裏一楞:「沒有哇。」

大椿樹:「這就對了。打小在一起,我沒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地方;那年你往五礦打電話,我還是讚成和擁護你的。」

白石頭想了想說:「那是。那是。」

大椿樹:「既然我沒得罪你,你怎麼總是背後說俺爹呢?」

白石頭又一楞:「沒有哇。」

大椿樹接著就舉出一串名字──以後交友也得注意呀──都說他親耳聽到過白石頭在喃喃自語的時候內容有涉及到老得舅舅的──說得最多的是王朔、童忠貴和管謨業。而且都是不讓他吃西瓜的。甚至都傳到了美國。說著說著大椿樹就有些著急了:西瓜沒熟就是沒熟,一個沒熟的西瓜,還要放到幾十年後再打開嗎?吃了這西瓜你就成為雄鷹了?不吃這西瓜俺爹就誤了你一生?一切都是俺爹的責任所有的屎盆子都要扣到俺爹的頭上嗎?一些人到底是怎樣對待教育的?有多少中小學生失學和在危房裏上課而你們還在大吃大喝貪汙腐化頓頓吃肉丸和三陪過後盡開顏……當然說著說著大椿樹也像喃喃自語的白石頭一樣有些不著邊際和抓不住重點了。看來到底是同齡人呀,大家都提前患上老年癡呆症了。最後還是白石頭聽著聽著,首先鬆了一口氣,才主動替大椿樹把話題拉了回來──不然兩個人同時在那裏自言自語和喃喃自語最後兩個人就永遠不能相交了;趁著大家還沒有到那種地步,白石頭還是以大局為重地把它拉了回來,還是拉了大椿樹一把和向他提了個醒。於是在那裏拍著大椿樹的膝蓋說:

「原來是為了這個,原來主要是說老得舅不讓我吃西瓜的事,而我幾十年後還趁著老得舅舅先走了一步在那裏搞秋後算賬──是不是主要說的是這個?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放下教育先說西瓜。西瓜都弄不通,何談教育?」

這時倒是大椿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他想了想自己的中心意思和現實不高興的主要原因,接著又生氣了:西瓜和教育,怎麼沒有聯係呢?幾十後過去了,為了一個西瓜還背後說俺爹──這是不是缺乏教育的表現?你是不是這樣說的?大家傳的是不是事實?白石頭這時又鬆了一口氣,開始對生活全部買單,將嘴貼到大椿樹的耳朵上說:

「是事實,是這樣說過──還是老弟我年記大了,自已也不知道整天都在喃喃自語些什麼。可能涉及到老得舅舅了。如果因此傷害了老得舅舅的亡靈和你的感情的話,我馬上向你們父子道歉,保證今後不說就是了──不經你提醒我不明白,一經你提醒我也想通了,事情已經過去30年了,再說還有什麼用?再說也回不到1944年或是1969年了,我們也拿不到左輪手槍了,說也是白說,不但傷害了老得舅,自己想想也空對傷心──就是不為老得舅,純粹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今後也不說了。你就放心吧。同時我還要告訴你,我說老得舅的時候,並不是單說他的壞話他因為一個西瓜就把我們變成一地麵瓜和將下一代引到哪裏去的不好的一麵,同時我還自言自語和喃喃自語地說過他不少好話呢你們怎麼就不傳呢?──從王朔到管謨業再到你──你現在秋後算賬怎麼隻給我大鬥進小鬥出算不好的一麵怎麼就忘了算好的一麵呢?我還表揚過他的人品呢,我還說過他是一個木訥的人是一個忠厚的人是一個勤勤懇懇和任勞任怨的人腦袋圓得也像西瓜──自從告別了老得舅,再沒有見過一個腦袋像他那麼圓的人!……」

本來白石頭不自作聰明地說他表揚過老得舅舅,隻承認他背後攻擊過老得舅舅在那裏檢討一番也就完了──過去說的,承認;今後怎麼辦?改正;但是白石頭自作聰明地又在那裏加上了一段表揚,大椿樹馬上又生氣了──這次不是生氣過去的謠傳而是生氣現行的對老得舅舅的評價。大椿樹說:

「你如果背後不這麼評價俺爹的品質我不生氣,你這麼評價俺爹就可見你背後把俺爹毀成什麼樣子了──可知你這樣對俺爹的表揚,比聲討西瓜還歪曲俺爹和讓他的後代生氣呢。你把俺爹看成什麼人了?你以為他就是一個木訥的老實疙瘩?你跟他接觸的也就是那麼表麵的幾次,也就是你大搖大擺的時候不讓你吃西瓜,我夜夜睡在他身邊,你知道他夢裏囈裏都說些什麼?」

白石頭一楞:「都說些什麼?」

大椿樹:

「說的都是殺人放火的事。說的都是你前三卷裏寫的那些不著腔調和雲裏霧裏的事。你以為你已經很聰明了?說到底,你也不過是趁俺爹不在的時候在那裏重現和抄襲俺爹罷了。」

這倒讓白石頭大吃一驚。不管大椿樹是什麼目的吧,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吧,不管他出於什麼動機是不是胡說八道純粹為了在氣概上壓倒對方於是就不擇手段吧,但他一下子還是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打到了白石頭的痛處,一下就把白石頭逼到了牆角。白石頭張張嘴沒有話說,再張張嘴還是沒有話說,於是隻好對世界和老得表揚的錯誤也如數買單。於是在那裏自言自語和喃喃自語地說:

「看來還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呀。今後說不得老得。今後說不得老得。」

「既不能怪左輪手槍,也不能怪老得。」「關鍵還是怪自己。」

「老得還是好老得。老得也不該負這個曆史責任。」

這時大椿樹倒在那裏高興了,說:

「這就對了。這就對了。」

於是從此,在白石頭心中,因為過去的老得,大椿樹的地位也一下提高了,也開始成了讓白石頭感到恐懼的一部份。白石頭又在那裏自言自語和喃喃自語地說:

「一切也不怪大椿樹,一切也不怪大椿樹!」

當以後朋友們問起白石頭認不認識老得和大椿樹的時候,白石頭一方麵感到心有餘悸,另一方麵也為自己又在世界上找了一個恐怖附著點而興奮──不是比恐怖總找不到落點要好嗎?──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於是一方麵痛快地答應下來說「認識」,一方麵又怕大椿樹將來秋後算賬有些心虛地說:

「說是認識,但也隻是在少年的瓜棚裏見過他──可老得舅舅見得人多了,南來北往的人天天不斷,我認識老得舅,誰知道老得舅認不認識我呢?──或者說,隻能說見過,不敢說認識。」

「大椿樹是我表哥,小時候和他一塊玩過尿泥。我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但是認識和消化得還不深刻──於是,怕也不能說認識吧?」

就像買了雜碎要添湯一樣,一麵用開玩笑的口氣來遮擋自己的被動和尷尬,將碗伸了上去:

「大哥,不過了,再給添一碗湯。」

一麵用手遮擋住前方如同遮擋前方來的光一樣:

「我見不得老得。」

「我見不得大椿樹。」

大椿樹初聽這些傳言還很高興,自命不凡的白石頭,也不是不可戰勝嘛;迎頭痛擊一次,還是有進步嘛;但是久而久之,他開始嗅到味道有些不對,認識到這也是白石頭陰謀的一部分,於是也像雜碎湯的老板發覺了添湯者的陰謀一樣,馬上就把鐵勺給伸了過來,擋住了白石頭恬著臉遞上來的碗──也像當年的老得舅一樣,用得也是一種玩笑的口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還是別添了,你不過,我還要過呢。」說:「你怎麼見不得我呢?你怎麼就見不得我爹呢?你真是被我們父子嚇壞了呢,還是為了你自己的什麼陰暗和見不得人的心理在這裏裝孫子呢?你一開始這樣說還沒有什麼,怎麼說著說著我就有些心驚肉跳呢?俺爹在墳裏的亡靈都不得安寧。湯不要再添了,話不要再這麼說了;如果你還要這麼說下去,我就要從反麵理解了!」

白石頭另一方麵的陰謀就這樣流產了。在世界上的恐懼又失去了一個附著點,於是整天又開始慌裏慌張和魂不守舍。隻要別人一提秋天的瓜棚,他就搖著手說:

「以後再不說老得。」

「以後再不說大椿樹。」

說著說著無意中又說出一句:

「以後再不說秋天。」

於是無意之中又從另一方麵得到靈感,又把這附著點像抓到水裏的一根稻草一樣加到了1969年的秋天頭上,於是又成了:

「我見不得秋天。」

接著開始在遇到秋天的日子裏索索發抖和恐懼非常。發抖一陣,大汗淋漓一陣,就像吸過鴉片一樣要舒坦一會呢。雖然這陰謀最後也被大椿樹發覺了,但秋天是大家的,比不得個人和你爹,於是大椿樹也隻好作出不屑的態度將手往身後戳了一下──他是多麼地不可救藥呀,才大度的讓了他一碼。就讓他說秋天去吧,秋天總要過去,寒冬總要來臨,到了冬天沒有雪花,到了冬天豬血滴在塵土飛揚的地上,已經中年的白石頭,這時你不就像寒號鳥一樣要躲在石縫裏索索發抖嗎?1969年的冬天和秋天固然是大雪紛飛和涼風習習,但是現在你把1996年的冬天和秋天附加到1969年的秋天和冬天頭上──這時左輪手槍、大椿樹和老得舅舅還在其次──你的恐懼不就附加得更加錯位和荒唐了嗎?我們讓你回到1969年,是因為你對1969年和2996年在前三卷裏已經附加得夠多了,現在讓你用一個清明和真誠的現實作為一個鉛鉈和水桶來拉住它們,沒想到你還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地又原本照搬地回來和附加上了。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在1969年呆著嗎?你非要把你現在和將來的成年人的苦惱和恐懼,生生地加在一個11歲孩子的頭上嗎?就不能讓他們像花朵一樣開放過一陣舒心和無憂無慮的生活嗎?就不能讓他們清靜一會兒單純一些無目的一些嗎?就不能忘懷釋懷去他媽的一些嗎?就不能拋棄現實主義一會兒讓我們回到浪漫的因此也是更加現實的1969年一會嗎?你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合成而是剝離。你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尋找而是拋棄。──請把1969年和1996年或是2996年給剝離開來吧,請暫時讓1969年呆在30年前的水中沉穩不動吧,請暫時讓1996和2996給孩子們讓開一條大路吧。

……

接著我們開始剝開1996或是2996年而回到1969年甚至連業已沉重的敘述中的1969年的秋天和冬天也剝離開了,暫時回到了輕鬆的1969年的春天和夏天。春天和夏天不涉及大雪及豬血,春天和夏天隻有欣欣向榮的草木和花朵。夏天裏白天驕陽似火,但晚上涼風習習。那畢竟是一個臭氧層堆積的夏天。驕陽似火的時候我們將茄子放到機井水上去衝,一直將茄子衝得黑紫,然後放到嘴裏去吃──它是多麼地甘甜;涼風習習的晚上,我們扛著鋪蓋走到了打麥場。鄉村打麥場的天空萬籟俱寂,我們頭頂上是滿天的繁星。我們赤身裸體躺在打麥場上,雖然和這星空有些不太協調,但是我們也有許多感覺和欲言又止呢。村莊這時成了一堆塑像,爹娘早已經進入夢鄉。這時我們沒有負擔──我們還不知道1996年為何物,我們環顧左右,不知言他;我們思緒萬千,可又抽不出要說的一絲一縷。我們身邊沒有姑娘,呂桂花已經離我們而去,牛三斤已經在五礦被狂風中的窗戶拍死──生活的詩意一下子全部消釋,何況明天或是後天又有幾個村裏的表姐要嫁人。不嫁人之前,我們看著她並無可愛之處,在一起幹活的時候我們還用一塊烤焦的白薯來耍弄她;現在她要嫁人了,我們心裏倒是對她湧起了無限的深情。她要去的村莊叫什麼?她要嫁得人是誰?過去我們想都沒有想過,現在我們都格外關心和憤恨。──一個素不相識的東莊表姐──我們的村莊分東莊西莊──嫁到十裏之外,在她出嫁的當天晚上,我們竟突發奇想地跑到那個村。雖然過去素不相識,但表姐一聽我們來自老莊,拉著我們的手,一下就淚流滿麵。

「我的好兄弟。」

接著嗓子在那裏哽咽。站滿一屋子的黑瘦小身子,這時像一尊尊塑像一樣肅穆。──當我們躺在打麥場想著明天又要有表姐出嫁的時候,而這個表姐我們還對她玩過惡作劇──白薯烤好了而不讓她吃,讓她在一邊幹看著,我們都無著無落的哭了。所有的親人和人們,我們想念你們,在這1969年的打麥場上。從此再沒有一個時刻能讓我們這群搗子這麼胸懷人類和放眼世界了。如果說當時我們隻是一種自憐和對自己身體之外事物的敏感和憂愁,是一種少年時代應有的煩惱和胸懷的話,那麼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都四處分散和煙消雲散了,呂桂花已經變成了一個水缸,出嫁的表姐們都未老先衰地開始頭發裏藏著麥秸胸前露著一對紫黑的大奶的時候,這時見麵再也拉不起手來的時候,我們想到當年的打麥場和新房的味道──表姐,你在出嫁前夜對未來和明天的向往和擔心的時候,我們又該說些什麼呢?──我們並沒有將我們的當年給忘記。我們將我們的小手反扣到我們的後腦勺上,我們將我們黝黑的小身子放倒在一堆麥秸上,我們對著密麻的星空欲言又止。如果這個時候讓我們大哭一場也毫不做作,但是我們沒有哭,反倒從另一個極端走回來放聲唱歌。我們唱什麼呢?作為一群十一二歲的鄉村孩子,我們又是一群沒有自己歌的少年。我們張張嘴,不知該唱什麼;我們張張嘴,又不知該唱什麼。不但我們不知該唱什麼,就是當年的成年人和後來當我們成為成年人之後──不說1969年就說這以後──你們知道自己該唱什麼嗎?隻是在偶爾的興奮中,不唱就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非要歌之舞之才能將自己發泄出去的時候,我們僅僅是唱起了別人給我們譜成和規定的歌──原來我們唱的還是別人。──當然這個時候我們唱什麼和舞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歌和舞這時僅僅成了我們的一個借助,就好象我們把恐懼附加在誰身上一樣,但是那發出的聲調和舞起的身姿,畢竟不能確切的表達我們的含義呀。但是,當我們沒有自己的歌和自己的舞的時候,我們也隻能這麼湊合了,就好象我們沒有固定的愛隻好博愛一樣,就好象我們心裏正受著創傷我們見到每一個人都想眼淚汪汪地上前拉住他的手傾訴一樣──哪怕這個時候你碰到一個乞丐也會格外地施舍。在表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我們唱什麼,都像麵對滿桌的食物沒有一碗屬於自己的麵條或雜碎湯我們還是吃得賊飽一樣──最後主人問我們:

「吃得怎麼樣?」

我們鄭重其事地點著頭:

「吃得挺好。」

當我們麵對著星空前思後想欲言又止心中有說不出的柔情和思念我們沒有別的渠道可以發泄隻好把痛哭改成唱歌而又沒有自己的歌於是就失去目標和沒有固定的目標胡唱一番之後主人問:

「唱得怎麼樣?」

我們鄭重地抹著臉上的淚說:

「唱得挺好。」

「唱得挺過癮。」

當然我們唱著唱著,就超越歌詞動了真情。當時我們愛唱的1969年的歌曲有三:

一,《南飛的大雁》──歌曰:

南飛的大雁

請你快快飛

捎個信兒到北京

革命戰士永遠想念毛主席

敬愛的毛主席

請您放心

革命戰士為您刀山敢上火海敢闖

革命戰士永遠跟您鬧革命

……

在這寂靜和星空滿天的鄉村夜晚,我們唱得柔情似水和壯懷激烈。甚至我們覺得歌詞僅僅就這麼兩段,還不夠我們抒情的。我們的情懷還沒有到抒到極致一切還意猶未盡歌詞怎麼像兔子尾巴一樣就沒有了呢?我們對歌曲沒有第三段第四段對一切沒有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歌曲都憤怒無比。怎麼能這樣呢?我們什麼還沒來得及對毛主席說呢。我們少年的孤寂和煩惱,我們對世界未來不可把握的擔憂和向往,我們對表姐們、對呂桂花、特別是根據歌詞大意對南飛的雁對自身對異性當然說起來也有些對毛主席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毛主席於是這裏的毛主席也就概念化擬人化和私人化了,我們就在「毛主席」裏麵偷梁換柱和加了許多私情──的感情到哪裏去寄托?我們在一個革命化的語錄口號橫行和高唱的年代能夠這樣夾帶私情,也證明我們的故鄉和人民是多麼地富有生命力和壓抑不住的想象力呀,又是多麼地善於將具體擬化成抽象呀──讓驚心動魄的革命一下就變成私人感情的寄托和鄉村夜晚的思念了。唱著唱著,我們甚至連歌詞和曲調本身都超越了呢,我們已經不知道唱的是什麼和喊的什麼這時唱什麼和喊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在那裏唱和喊也就夠了,於是我們無邊的思念和情感,一群鄉下孩子對世界和未來的終極關懷包括對自己的傷感、敏感和對不可知的畏懼,全部在一隻南飛的大雁身上噴薄而出了。不隻是寄托,還是噴湧──除了表姐出嫁,那時我們對自己最為擔心的是──特別是看到自己指頭出血或是在暮色和炊煙中看到無邊袤遠的宇宙時──我們已經開始擔心自己與世界關係的根本:

假如我明天死了怎麼辦?

我明天會死嗎?

我什麼時候死?

……

想著想著,就不寒而栗的在那裏索索發抖。就在那裏想喊想哭和想跪到地上去乞求上蒼。等你情緒稍微平靜之後,接著你的疑問和擔心會轉化成:

我還沒有接觸過異性,什麼時候接觸異性我又不知道,那麼我會在接觸異性之前死掉嗎?──雖然這個事實還沒有到來,但是這樣一個問題本身也夠叫我恐怖和擔憂的了──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可就在世界上白走一遭;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連異性是什麼樣和與異性瘋狂地在一起是什麼情形還不知道呢。

……

當你的情緒終於平靜下來,接著你的擔憂又會漸漸地將目的固定化。這時你會想:

在這個世界上屬於我的異性在哪裏?她現在生活在世界上的什麼角落?

……

接著你對世界都心疼的哭了。這時你的思念和具體的延伸可不就附加到表姐和偉人身上了嗎?──30的年後你看到古往今來的詩人往往都把偉人虛擬成「美人」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燈下閱讀的時候你還不理解,現在你就理解了。本來一切的詰問和擔心都是不可名狀和無可敘說的,現在因為擬人和具體的開始,你也就和隨便那一首歌的情緒同流合汙和一拍即合。南飛的大雁、表姐和毛主席就是我們的「美人」──大雁和表姐無足輕重,但是敬愛的毛主席,請你在天之靈原諒我們,30年前我們對您老人家的偷梁換柱和橫加猜想毫無惡意,就像30年後我們看到京城的麵的和修自行車的鋪子裏都掛的都是您的頭像,我們會陡然產生一種思念一樣。歌曲隻是我們一種無邊情緒的寄托。未來的姑娘,也僅僅是一個附著物。我們擔憂著具體,但我們的思念和擔憂卻又遠遠超越了這些具象。是在具體之中,又在具體之上。是在雲霧之中,又在雲霧之上──也隻有這樣,我們的心緒才能和廣袤無邊和浩瀚如煙的星空相匹配呢,我們才能和毛主席晚年對於哲學和人類的思考殊途同歸呢。在這樣的夜空和這樣的打麥場上,不要說南飛的大雁,就是北飛和北非的大雁,不管他是革命或是反革命,都沒有一首歌曲能夠代表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的心呀──我們和您,毛主席。於是我們也就幹脆不挑揀了。倒是什麼歌曲對我們都一樣了。我們也就隨便找到一首歌曲在那裏唱起來喊起來歌起來舞起來唱著唱著我們就自動到達了我們的中心、我們的所知和我們的獨處──思念和擔憂這時也顯得十分外在化了。到了第二天你們還問:

「昨天晚上你們又在打麥場上唱歌了。」

我們鄭重地點了點頭。

「昨天晚上你們又在唱革命歌曲了?」

我們又鄭重地點了點頭。

「你們又在思念毛主席了?」

我們鄭重地點了點頭。

「聽上去你們唱得還是挺動情和挺激動的。」

我們鄭重地點了點頭。

「你們唱著唱著都哭了吧?」

我們鄭重地點了點頭。

……

雖然你們說的一切都不著邊際和隔靴搔癢,但是你們說得都對。於是我們又在這裏毫無分歧地達成一致了。──也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覺得思念毛主席的《南飛的大雁》的歌詞隻有兩段是不夠的。我們的思念怎麼能用兩段概括呢?怎麼能讓這些情緒攔腰斬斷和戛然而止呢?──大雁南飛之後,我們的思緒到了無邊也就穩定和踏實了。我們飛躍了將來、無邊、宇宙、生死、異性、呂桂花、表姐──在這一切敏感、傷感和傷心的情緒暫時過去還沒有卷土重來的空擋裏,就好象我們成年之後在兩個恐懼之間的空檔裏一樣,我們集體都放下心來了。一個風潮剛剛過去,另一個風潮還沒有來臨呢。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突然又爽朗起來。不要以為我們的童年全是憂愁的歲月,我們在憂愁和憂愁之間,也有笑語歡聲的爽朗和不顧一切的蠻野呢。這個時候什麼都不在話下,包括將來、無邊、宇宙、生死、屬於你的異性、呂桂花和表姐。我們已經拋棄了抽象,現在我們隻對具體和現在感興趣。我們開始調皮、戲嬉和胡鬧──不遵守世界的一切既定、規矩和路線。這時月亮升上來了,朗朗世界,蕩蕩乾坤,打麥場上一片光明,我們不爽朗誰爽朗?我們不高歌誰高歌?於是就又引吭高歌起來。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再唱憂愁的歌,我們要讓歌聲昂揚起來──當然就是昂揚,我們也沒有自己的歌,但是因為我們在爽朗之前對憂愁和恐懼的歌唱已經有了實踐了,這時我們的調皮、戲嬉和胡鬧,我們的爽朗和昂揚也就有經驗可以借鑒了。世界本來就有一條規律,相反的兩極,不同的情緒,到頭來都是殊途同歸的。就像世界上雖然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是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愛和絕對的恨──愛和恨是可以轉化有時愛才是恨和恨才是愛一樣。於是我們也就毫不費力地撿起了一個或者說是順手牽羊拾起一個歌曲在那裏引吭高歌地唱上了,就開始抒發我們的革命豪情和爽朗的開心和寄托了,就開始表達我們的壯誌和胸懷,訴說我們的追求和目標了。在一種共同的豪情下,我們突然感到有些傑出人物也不算什麼了,他不過也是借著一時而不是全部的情緒暫時忘了憂愁和恐懼隻是懷揣著月亮升起時候的爽朗和決心就上路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也是片麵的隻知道愛和恨的單純含義隻知道朋友就是朋友敵人就是敵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於是他也就沒有什麼了不起也不過是我們這群搗子中的片麵者我們不管他背離了瓜田而我們還是瓜田中的一群麵瓜的事實我們就判定我們相差無幾說不定我們比他們還更全麵更豪爽於是我們也就居高臨下地更加寬慰和放心了。我們也就更加大膽地可以高唱可以隨便挑什麼歌了。挑什麼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管什麼歌都能同樣寄托我們的豪爽和昂揚──在當時鄉村的舞台上,那些匆忙上馬和土法上馬的村莊劇團所唱的樣板戲給我們帶來了多少興奮和歡樂呀。──家家還有一個小喇叭,一根電線扯過來,「哇裏哇啦」就唱起了樣板戲──我們每天在舞台上和喇叭裏聽的都是這個,我們自己就變成了胡傳奎和阿慶嫂──胡傳奎問得好:阿慶呢?就好象是問呂桂花:老王呢?或者是:牛三斤呢?──我們看到舞台上的鐵梅和喜兒,就好象突然找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姑娘。這時她們唱的什麼就像我們在打麥場上要唱什麼一樣是不重要的。我們看著你在那裏穿著戲服和打著胭脂在馬燈下走來走去,我們幻想你下了舞台就跟我們回家。台下人頭攢動,我們大呼小叫。誰說我們鄉下少年沒有情調和不注重氣氛呢?這就是我們和時代共同攜手創造的一例。就好象30年後我們作為民工進城,你也能在街頭看到我們穿著廉價的西裝滿懷豪情地站在街頭向自行車人流中的姑娘乜來乜去呢。──那是一個讓人興奮的年代。台上唱著唱著,還突然伸出兩隻長號,等鐵梅的拖腔唱完,抓住尾巴再「嘟嘟──」地懷念一陣。除了台下和台上,我們還特別關心後台的一切呢──我們爬上台子鑽到幕布之中。阿慶嫂和鐵梅在台上互不相幹,怎麼到了後台就湊到一起嘀嘀咕咕呢?──她們在說些什麼?座山雕和喜兒原來是夫妻。郭建光和劉副官原來在後台是一個人。阿慶嫂和鐵梅,還有喜兒和柯湘,為什麼突然鑽出幕布向黑暗的野地裏走去了呢?她們要去幹什麼?楊白勞也想跟著去,被一群戲中的英雄婦女給哄笑著趕了回來。這時小豬蛋和大椿樹故作聰明地說──其實他們不說我們還能不知道嗎?現在他們自作主張地將這神秘給挑破了,反倒讓我們氣憤──:

「她們肯定撒尿去了。」

「這是女人的習慣,撒尿也要結伴。」

「她們要走到看不見人的地方才解褲子呢。」

「看,她們已經蹲下了。」

「她們已經撒尿了。」

……

接著大家就不說話了。不知道誰還憤怒地吐了一口痰。這時我們又有一個擔憂:她們最好隻撒一下尿就夠了,千萬不要解大便。撒尿對我們有美感,一解大便可就破壞了我們的幻想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白石頭養成了不但關心前台還關心後台,不但關心桌上的菜還關心廚房剝蔥剝蒜的習慣。最後的效果就是不管反映到生活還是反映到藝術上他就比我們深刻了。當別人讚揚他的時候,他就往往會不著邊際地自言自語或是喃喃自語地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

所以當一群搗子在月亮升起的打麥場上要告別擔憂和恐懼唱一下豪放和爽朗的歌時,大家就開始在八個樣板戲中挑來挑去。幸好是一花獨放,讓我們挑選起來不傷腦筋。我們不用費什麼勁當然還是費了很大勁大家對待八個樣板戲就像揀爛梨或是挑爛桃一樣在那裏扒來揀去──正因為是八個,意見也不太好統一呢;隻是揀到最後,筐裏已經沒有什麼爛梨可供挑揀了,大家才以三分之二的壓倒多數排除了胡傳奎和阿慶嫂、鐵梅、喜兒還有不爭氣的楊白勞──女兒都讓人騙去,你還喝什麼鹵水呢?──終於選到了郭建光頭上。也就隻好是他了。也就隻好是《十八顆青鬆》。我們的搗子正好是18個,大豬蛋、大椿樹、禿老頂和劉老扁、小劉兒和白石頭……還不是18顆爛梨一樣的青鬆嗎?於是我們就慷慨激昂地唱出了我們心中的1969年的打麥場上的豪放和爽朗。冰盤一樣的大月亮,就在我們的合唱聲中冉冉升起。

要學那

泰山頂上一青鬆

挺然屹立傲蒼穹

八千裏風暴吹不倒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多大的汽派,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我們無往而不勝。讓他們都見鬼去吧。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我們再不是那悲悲切切和庸人自擾的人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的胸懷一下就開闊了。媽的,還有什麼恐懼和擔心的?為什麼非要在恐懼和恐懼之間夾縫裏求生存呢?我們不怕!一切的恐懼和煩惱,就當作是對我們的修煉吧。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成為我們的附著物吧。當我恐懼你們一切的時候,我也就一切都不怕了。當我對你們的一切都膽顫心驚和不知暴風雨什麼時候會來的時候,我也就無往而不勝了。暴風雨,來得再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