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卷四 插頁 四部總附錄 其一 投宿(3 / 3)

「頗曉得些。敢問長上,這後生是宅上何人?」

太公道:

「是老漢的兒子。」

白石頭道:

「既是宅內小官人,若愛學時,小人點拔他端正如何?」

太公道:

「恁地時十分好。」

便教那後生:

「來拜師父。」

那後生哪裏肯拜?心中越怒道:

「阿爹,休聽這廝胡說!若吃他贏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

白石頭道:

「小官人若不是當真時,較量一棒耍子。」

那後生就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向白石頭道:

「你來!你來!怕你不算好漢!」

白石頭隻是笑,不肯動手。太公道:

「客官,既是肯教小頑時,使一棒,何妨?」

白石頭笑道:

「恐衝撞了令郎,須不好看。」

太公道:

「這個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腳,也是他自作自受。」

白石頭道:

「恕無禮!」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裏,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那後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徑奔向白石頭。白石頭托地拖著棒便走。那後生掄著棒又趕入來。白石頭回身把棒往空地裏劈將下來。那後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白石頭卻不打下來,將棒一掣,卻往後生懷裏直搠將來。隻一繳,那後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後倒了。白石頭連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

「休怪,休怪!」

那後生爬將起來,便去旁邊掇條凳子納白石頭坐,便拜道:

「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值半分!師父,沒奈何,隻得請教!」

白石頭道:

「我祖孫二人連日在此攪擾宅上,無恩可報,當以效力。」

太公大喜,教那後生穿了衣裳,一同來到後堂坐下,叫莊客殺了一個羊,安排酒食果品之類,就請白石頭的姥娘一同赴席。四個人坐定,一麵把盞。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說道:

「師父如此高強,必是一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白石頭笑道:

「『奸不廝欺,俏不廝瞞』,小人不姓張,俺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白石頭的便是。這槍棒終日搏弄。為因新任一個劉太尉,原被先父白螞蟻打翻,今做殿師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白石頭。小人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隻得祖孫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不想到這裏來,得遇長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姥娘的病患,連日管顧,甚是不當。既然令郎肯學時,小人一力奉教。隻是令郎學的都是花棒,隻好看,上陣無用。小人重新點撥他。」

太公見說了,便道:

「我兒,可知輸了!快來再拜師父。」

那後生又拜了白石頭。太公道:

「教頭在上:老漢祖居在這延津縣界,前邊便是老土崗,便喚做老莊。村莊總有三四百家都姓豬。老漢的兒子從小不負農業,隻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老漢隻得隨著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俏肩膊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小豬蛋。教頭今日既到這裏,一發成全了他亦好。老漢自當重重酬謝。」白石頭大喜道:

「太公放心!既然如此說時,小人一發教了令郎方去。」

自當日為始,吃了酒食,留住白教頭祖孫二人在莊上。小豬蛋每日求白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豬太公自去延津縣中承當裏正,不在話下。

不覺荏苒光陰,早過半年之上。小豬蛋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澗、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耙,一一學得精熟。多得白石頭盡心指教,點撥得件件都有奧妙。白石頭見他學得精熟了,自思在此雖好,隻是不了;一日想起來,相辭要上延安府去。小豬蛋哪裏肯放?說道:

「師父隻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們祖孫二人,以終天年,多少是好。」

白石頭道:

「賢弟,多蒙你好心,在此十分好,隻恐劉太尉追捕到來,負累了你,不當穩便;以此兩難。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著在老種經略處勾當。那裏是鎮守邊庭,用人之際,足可安身立命。」

小豬蛋並太公苦留不住,隻得安排一個筵席送行,托出一盤──兩個緞子,一百兩花銀謝師。次日,白石頭收拾了擔兒,備了馬,祖孫二人,相辭豬太公、小豬蛋。請姥娘上了馬,望延安府路途進發。小豬蛋叫莊客挑了擔子,親送十裏之程,心中難舍。小豬蛋當時拜別了師父,灑淚分手,和莊客自回。白教頭依舊自挑了擔兒,跟著馬,祖孫二人自取關西路裏去了。

──《水滸》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