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過度權威的另一個後遺症是,在教育孩子時容易偏向嚴厲與專斷,使子女長期生活在服從與惶恐中。當孩子踏入社會時,除了性格上顯得較依賴於外界、缺乏獨立性外,往往很容易屈服於外界的權威、支配或欺淩比他弱小的人。
老爸對孩子百依百順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一些表現得比較陽剛的男性,他們的爸爸人都比較具有權威性及影響力,並且普遍參與家裏的各種決策。相反地,如果爸爸優柔寡斷、表現懦弱,並且不太參與家庭決策,甚至完全聽任母親指揮,那麼兒子的性格就比較容易缺乏男性氣概,而女兒則可能成為看不起男人的“女強人”。所以要做。個成功的天才爸爸,必須得到子女的尊敬,這樣才更有利於子女的人格發展。
十、爸爸對兒子的影響
在家庭裏,爸爸是子女性別角色的認同對象,男孩子會以爸爸的一舉…動作為他們男性角色及未來父親角色扮演的指標。如果母親表現出過多的權威,並且有取代父親角色的傾向,那麼對子女性別角色的認同就會產生困擾。
往往爸爸接觸社會的層麵比母親廣,所以爸爸也就成了引導子女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如果爸爸扮演一個隻重感情、沒有權威、沒有領導家庭能力的人,那麼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比較容易產生困難。絲毫沒有權威、沒有主見的爸爸,對子女的性別認同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兒子最易受爸爸的影響。由於爸爸是兒子認同的對象,所以爸爸影響兒子會比影響女兒要直接而且深遠。通常爸爸對兒子的影響是借由言教及身教兩種方式來傳達的,然而有時候這兩種方式也會存在矛盾。例如,一位商人爸爸告訴兒子不可撒謊,但是兒子卻看到他在商場裏的欺詐行為,結果兒子學到了後者,否定了爸爸的言教。
有些兒子一生的抱負取決於爸爸角色與行為的影響,有些兒子卻對他們的爸爸在精神生活上的好壞給予評估,然後以其評估的結論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例如一位爸爸,在外麵傳達給別人的是成功自信的形象,然而兒子所看到的卻是爸爸對生活感到苦悶的一麵。因此,無論爸爸如何說服兒子步他的後塵,如果兒子覺得爸爸是失敗的,他反而會極力避免踏上與爸爸相同的路,很多爸爸就這樣成了兒子負麵的楷模。所以在許多自傳中,做兒子的總是先以爸爸為楷模,然後在發現爸爸最大的缺點或虛假的一麵之後,他們就決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而不再受爸爸的左右。
一般而言,兒子是否容易受到爸爸影響,常與下列幾個因素有關:
(1)兒子是否對爸爸有真實而深厚的情感。
(2)爸爸傳達給兒子的教育是否屬於他個人的、專業的與精神上的良好行為。
(3)兒子是否與爸爸相處得很親昵、很融洽。
(4)是否有其他重要的人物(如母親)鼓勵兒子以爸爸為榜樣。
如能符合上述這些條件,那麼兒子就比較容易受到爸爸的影響。
除此之外,兒子很關心也很在乎爸爸的看法或意見,那麼爸爸的期望也會對兒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反過來說,如果兒子對爸爸具有敵意而且想反抗他,那麼兒子的所作所為就會故意和爸爸的意願背道而馳。
十一、爸爸對女兒的影響
除對兒子產生直接影響外,爸爸也間接地影響女兒。一般而言,母親對女兒的影響是直接的,而爸爸對女兒的影響則是間接的。例如母親會以其親身的經驗告訴女兒,什麼樣的男孩子是好的,什麼樣的男孩子是壞的,而女兒在作判斷時,則常會以爸爸作為比較的標準。比如,女兒在選擇終身伴侶時常會受到爸爸的影響。
譬如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是成功的,那麼女兒在擇偶時,很自然地會找一個和爸爸相類似的人;假如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是失敗的,那麼女兒在擇偶時,往往就會把爸爸當作反麵的標準。有位家境非常富裕的女孩,在眾親友的反對聲中嫁給了一個被譏為“既沒產業,又沒前途”的小公務員,因為她隻渴求一份安定平穩的感情生活,而不需要一個像她爸爸一般有錢有勢,卻經常不在家的男人。這就是爸爸的行為對女兒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