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1 / 3)

段,這份文牒又被送回了中書省,理由是不在職責範圍之內,且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手頭積壓的事務繁重,實在沒有精力統籌這一趟的差事。而最終是趙國公長孫無忌進了一趟皇宮後,又將文牒放在了尚書省的案頭上,並出了個主意,讓不良帥負責此次的任務。

讀罷這卷文牒,張牧川不由地後脖子一陣發涼,事實已經很清楚了,這一趟的主要任務絕不是陪同緬氏使者進貢,緬氏就是把整個部族都賣了,也請不動趙國公出麵。

顯然,陽子比他張牧川更貴,真可能是站在長安之巔的人物。

會是誰呢?

文牒中並未明確說明,但結合李這個姓氏,以及那個陽字,張牧川還是猜到了陽子的真實身份。

長安的聖人生了許多女兒,其中第十七個女兒最受寵愛,盡管是庶出,卻是一直由長孫皇後照料,隻不過前兩年長孫皇後薨逝,聖人這才動了想要將第十七女兒嫁出去的心思。

而這聖人的第十七個女兒封號是高陽二字,裏麵正好有一個陽字。

答案呼之欲出,藏在籮筐裏的女人就是大唐的高陽公主。

傳聞說,這位高陽公主許的是尚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其實倒也算門當戶對,一時之佳話。

至於這位公主覺得佳不佳就沒人知道了,畢竟她的姐姐清河公主十歲便嫁給了程咬金的兒子,當時聲淚俱下地表示自己不願意,但聖人也隻是說了四個字,“汝命如此”。

張牧川此刻忽然有些理解清河公主的感受了,因為他們同樣都是滿腔的不願意,但同樣都無法推脫,隻能選擇接受。

另外,他也猜到了高陽公主為何會出現在六詔蠻荒之地,那些被父母管教太狠的子女,大多都希望遠走天涯。

六詔蠻荒距長安足夠遠,位置足夠偏,藏身這裏自然能躲開聖人的目光。

張牧川輕歎一聲,理解歸理解,但他依然有些怨憤。

如果高陽公主不逃到此處,他便不會接到這個任務,那也就不會有人頭滾滾之憂,眼下應該已經返還蜀中,與喜妹成親完婚,吃著古董羹,唱著歌,幸福日子美滋滋。

可怨憤並沒有任何作用,張牧川從來不是一個悲觀消極的人,事已至此,他隻能開始盤算著如何穩穩當當地走這一遭。

公主的身份一定不能揭穿,否則這一路上必然是腥風血雨。

李家的仇人太多太強大,不是他這樣的小人物能夠擺平的。現在想想不良帥的安排,他頓時覺得薑還是老的辣,混在進貢隊伍裏麵的確最為合適。

長長地吐出一口悶氣,張牧川決心還是先回到緬氏石城,畢竟今日就要出發前往長安了,隻能暫且走一步看一步,目前首要的是想法子如何將高陽公主順理成章地安插進使團隊伍。

然而,等他回到緬氏石城,這才發現路上想的所有法子全都沒了用處,高陽公主換了身男裝,竟已經得到了緬伯高賞識,混了個特招保鵝小吏的差事。

緬伯高看著張牧川風塵仆仆地回來,哈哈大笑道,“牧川兄弟真是個實在人啊!我這還沒下達任務呢,你就搶先一步幫我們使團前去探路了,太令人感動了……我決定了,等這一趟完美結束的時候,必定給你一個大大的禮包!”

張牧川嗬嗬笑著,躬身道謝一句,而後看向抱著大鵝的高陽公主,眨了眨眼睛道,“緬大人,這是……”

緬伯高以為張牧川問的是大鵝,一臉興奮地說道,“怎麼樣!我這寶貝鵝子漂亮不漂亮?你看它這羽毛,多白啊!你看它這腳丫子,多紅啊!你看它的……全身,多麼像天宮才有的神鳥啊!我給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大唐劍南道神鳥大總管,洱河飛禽大都督,緬氏祖傳祥瑞白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