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節(1 / 3)

……而這李安靜有個紈絝老表,也姓李,單名一個肅字。”

第一百零九章

這李肅出自趙郡望族,隋末大亂遷居河內,之後李唐建立,他又搬到了長安,投靠遠房親戚李綱。

他才疏學淺,又愛吹噓,實在不受李綱的待見,便隻是偶爾從東宮撿些跑腿的差事,掙點銀錢養家糊口。

日子一長,李肅接觸的權貴多了,又不滿足於現狀,轉而吹噓自己其實與高祖李淵一脈是遠房表親,因為他經常幫隱太子跑腿,所以相信這謠言的人很多。

高祖李淵、隱太子是何等雲端人物,自然不會出麵澄清,再加上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本就同源,硬要攀扯,也算是親戚。

李肅仗著“皇親”的名頭,在長安城內為非作歹,欺壓良善,經常強擄婦女入府,之所以事情沒有鬧開,除了這些受害者忌憚權威以外,還因為李肅每次淫辱婦女後,都會給對方一大筆銀錢。別人要是鬧到官府,他便說這婦女是樂戶,肯定是不滿價錢,故而誣告。

這法子百試百靈,隻是到了楊府卻是不行了。

李肅看上了楊府的三娘,本想擄進府內,卻被李安靜製止,說這楊府有個親戚叫楊立本,是前隋戴國公楊汪之子,如今又在大唐朝中任職官庫部郎中,若是把事情鬧大了,恐怕不好收拾。

隻是邪火難壓,李肅忍了好幾天,終究還是耐不住了,他輾轉反側,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餿主意。

當時隱太子意欲增加東宮勇士,以防不測,便讓人秘密采買盔甲、武器。

武器是可以自由買賣的,但盔甲可是禁物。

李肅把這差事接了過來,變了個名目,說是東宮需要一大批鐵釜銅鼎,用作祭祀烹飪,他私下弄了個招投晚宴,邀請的都是長安城內數一數二的富商。

原本楊府是不夠格的,但李肅設了個局,讓楊府在宴會名額拍賣場裏撿了個漏。

楊家大郎喜不自勝,以為這是天上掉餡餅了,本想轉手賣了名額,賺個差價,但被李肅收買的仆從上前勸告,說搏一搏,小院換大宅,還能攀上東宮這棵大樹。

誘惑實在太大,楊家大郎便聽從了這建議,賭上全部身家參加李肅的招投晚宴,並且幸運地拿下了這一樁差事。

楊府辛辛苦苦把鐵釜、銅鼎采買回來,這才從李肅那裏得知,東宮要的是盔甲,根本不是什麼鐵釜銅鼎,楊府采買回來的這些東西全都會回爐重造,製成一副副盔甲。

私鑄盔甲,這是謀逆大罪,李肅以此為要挾,說想保住楊府上下所有人的性命,必須乖乖聽他的話,把那三娘送到府內,兩家聯係緊密,如此楊府不僅不會招來災禍,還能跟著他飛黃騰達。

就在他奸計將要得逞的時候,東宮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幫太子運送鎧甲的爾朱煥、橋公山吃裏爬外,跑去高祖避暑的仁智宮告發,汙蔑楊文幹謀反。

而且,有一名叫杜風舉的寧州人也跑到仁智宮舉發,直言太子與楊文幹意欲謀反,想趁著高祖在外避暑的機會,把控長安,將高祖永遠留在仁智宮。

三人成虎,高祖大怒,便召隱太子李建成前去仁智宮敘話。

隱太子心裏害怕,叫來幕僚商討,有人提議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據城舉兵,但主簿趙宏智卻勸他前去請罪,畢竟秦王勢力強大,如果坐實了謀逆,那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張公謹、李孟嚐、屈突通、侯君集等人必定殺來,無人能擋。

權衡良久,隱太子還是決定去仁智宮解釋清楚,這事兒也不麻煩,隻要把楊文幹叫來對質,自然真相大白。

誰知高祖派遣司農卿宇文穎到慶州傳召楊文幹,這宇文穎與楊文幹一商量,兩人真的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