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昌國崛立羌水,梁酋帥九世稱王(2 / 3)

虎子卒,彌治立。虎子弟羊子對彌治襲位不滿,先奔吐穀渾,吐穀渾遣兵送羊子回宕昌,欲奪彌治位,彌治遣使向北魏求援。北魏獻文帝詔令武都鎮將宇文生前往救之,擊退吐穀渾。

448年,宕昌王梁瑾蔥遣使向北魏內附。457年,宋以輔國將軍梁瑾蔥為河州刺史、宕昌王。

461年,宋以宕昌王梁唐子為河州刺史。

476年,彌治子彌機為宕昌王。477年,武都國楊文度進攻仇池鎮並圍攻武都,梁彌機遣其二兄率眾救武都,擊走楊文度。478年,北魏遣鴻臚劉歸、謁者張察拜彌機為征南大將軍、西戎校尉、梁益二州牧、河南公、宕昌王。479年,南齊進號宕昌王彌機為鎮西將軍。481年,吐穀渾王度易侯兵伐宕昌,北魏孝文帝下令責之,賜吐穀渾錦彩120匹,喻令將所掠宕昌人口牲畜和財物,一律送還。度易侯奉詔行之。483年,南齊拜彌機為使持節、都督河梁二州軍事、鎮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梁二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

485年,彌機卒,子彌博立。吐穀渾攻打宕昌,彌博為吐穀渾所逼,東奔仇池。魏仇池鎮將穆亮以彌機事魏素厚,不惜滅亡。彌博為人凶悖,為部屬所不容,彌機兄子彌承為眾所附,穆亮上表請求立彌承為宕昌王,魏主采納。穆亮遂率騎3萬自鬆潘入,將吐穀渾驅走,立彌承而還。488年,彌承遣使向齊王朝請求賜給軍事和技術工藝書籍,齊王朝批複說:“知須軍儀等九種,並非所愛,但兵器種甚多,致之未易,內伎不堪涉遠。秘閣圖書,例不外出。《五經集注》《論語》,今特敕賜王各一部。”492年,北魏散騎常使張禮出使吐穀渾,吐穀渾國王伏連籌對張禮說:“襄者宕昌常自稱名,而見謂為大王,今忽稱仆,又拘執使人;欲使偏師往問,何如?”宕昌王一向稱吐穀渾為大王,處於從屬地位,今卻作大,欲往討之。禮曰:“君與宕昌皆為魏藩,比輒興兵攻之,殊違臣節。離京師之日,宰輔有言,以為君能自稱其過,則藩業可保,若其不悛,禍難將至矣。”伏連籌默然。

493年,魏王朝曰:“夫駿奔入覲,臣下之例程,賜馬賜車,君入之恒惠。今諸君蕃胤,皆慮集象趨鏘紫庭。貢餉皆畢,言旋無還。各可依秩賜車騎衣馬,務令優厚。其武興、宕昌,各賜錦、繒、纊一千,吐穀渾世子八百,鄧至世子雖因緣至都,變宜賁及,可賜三百。”500年,吐穀渾欺淩宕昌等魏藩國,魏宣武帝下詔伏連籌而責之:“梁州表送卿報宕昌書,梁彌邕(宕昌王)與卿並為邊附,論其國則鄰藩,論其位則同列,而稱書為表,名報為旨,有司以國有常刑,殷勤請討。朕慮險遠多虞,輕相拘惑,故宣此意,善自三思。”伏連籌接旨後,呈上表自申辭誠懇至。502年,梁進號宕昌王梁彌邕為鎮西將軍。後為安西將軍。

505年,北魏封梁彌博為宕昌王。南梁亦封彌博為使持節、都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國勢日減,宕昌王彌博投靠吐穀渾。536年,彌博叛魏,西魏遣儀同三司段敬討之。541年,彌博又舉兵反魏,屯兵於赤水城。西魏秦州刺史獨孤信討伐,軍未至彌博被部下所殺。彌博子弟擁兵三交穀口,拚力拒守。魏軍詭稱趨兵稠鬆嶺,乘宕昌兵不防,擊潰之。魏兵乘勝追擊,直至城下,宕昌羌眾皆降。魏以懷柔之策封彌博子梁彌定為宕昌王。

550年,宕昌國內亂,彌定為其宗人獠甘所襲,奔走西魏,獠甘自立為宕昌王。西魏涼州刺史史寧出擊獠甘,破之,獠甘率百騎奔生羌鞏廉玉。史寧複納彌定還位。又擊鞏廉玉,斬獠甘。565年,彌定反周,北周於洮州置總管府以鎮遏之。宕昌羌進攻石門戍,撤破橋道,以絕後援。洮州總管李賢率千騎擊之,斬獲數百,羌兵敗走。宕昌羌又引吐穀渾數千騎,將入西疆,李賢設伏兵阻擊,大破之,羌兵遂不敢犯寨。566年,即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北周詔令大將軍田弘進攻宕昌,獲其25王,拔其76寨,宕昌國遂亡。北周於宕昌置宕州,轄宕昌、甘鬆二郡。宕昌郡治陽宕即今南陽,領陽宕、和戎2縣,甘鬆郡治懷道即今舟曲峰迭,領懷道縣。

宕昌國敗於內亂,國力由此而大大削弱。宕昌國亦敗於吐穀渾,在吐穀渾的脅迫誘惑下,不自量力對外發動戰爭。宕昌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反叛北朝,進攻北周,最終被北周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