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真正名稱是電子計算機,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是一種用電子技術實現數學運算的計算工具。由於最初的電子計算機體積龐大,造價昂貴,所以在全球普及緩慢,後來隨著數字技術對模擬技術的取代,電子計算機越來越向輕巧、靈活方麵發展,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低。當它在全麵普及時,中國因為漢字的輸入問題大受阻礙,除非你認識英文,否則你沒法使用它。隨著漢字全拚特別是王選發明的漢字五筆輸入法的成功,漢字的輸入得以解決,但電腦軟件的“中文化”問題,成為電腦能否在中國普及的關鍵,史玉柱一下子看到了這裏的市場前景。
史玉柱在電腦方麵有他自己獨特的靈感和創造力,他研究電腦,不是為了解決數字計算、數據采集和處理以及自動控製問題,而是固化字體、增加字庫和設計表格,增大排版空間和提高處理速度等“漢化”工作。早期的電腦漢字輸入係統,漢字除橫豎點撇捺等非規則筆劃都是有鋸齒的,漢字的字體和排版方式也是非常單調和呆板的,史玉柱就選擇從這裏人手,進行他另一種數學的排列組合,他開發出的東西別人用了都說好,這時,他就萌生了送知識產品走向市場的想法,突然看到了美好的市場前景,他的頭腦盤旋著創業的夢想,心中湧起在電腦行業幹一場的衝動,於是他毅然辭職下海。
史玉柱是這樣一種人:想不到的就不想,不感興趣的就不做,但想到了又感興趣,他就要一頭鑽進去,而不管別人怎樣想怎樣看。
主意已定的史玉柱,毅然向他的同事和家人宣布他要下海,親戚朋友一致反對說:“多少人削尖腦袋往省統計局鑽?你卻離開。下海哪有那麼容易,失敗了怎麼辦?”可是史玉柱犯了強脾氣,“如果下海失敗,我就跳海!”一句話把別人嚇住了,不再勸了。
1989年7月史玉柱帶著他僅有的4000元錢來到深圳,從此開始了他在商界的“賭徒生涯”。在以後的商業操作中,天生“賭徒”的狂熱賭性讓世人一覽無餘。
英雄總有共同之處,但凡了不起的企業家都是賭性的載體。事實上,史玉柱的行事方式在很多方麵都和世界首富、軟件霸主——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非常相似,而其中最突出的一類就是賭性相同。
比爾·蓋茨是一個天才,智商高達220。但是,從古到今,天才都不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假如比爾·蓋茨也像一般人那樣,貪圖安逸的生活,過於依賴自己的天才而放棄奮鬥的話,他必將埋沒在眾多庸才之中,默默無聞。天才在比爾·蓋茨的成功中隻占很小的比例,他走的是一條奮鬥的冒險之路。史玉柱之所以崇拜比爾·蓋茨,最主要的還是欣賞他的冒險精神。
對於自己的興趣所在,比爾,蓋茨和史玉柱一樣表現出非凡的狂熱,這種狂熱使得他們甘願拿一切作賭。正像史玉柱研究生畢業後為了自己熱愛的軟件開發事業,毅然辭別安徽省統計局的工作一樣,比爾·蓋茨在確定了自己的興趣點之後,跟多少人夢想的高等學府哈佛說了bye-bye。
離開哈佛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比爾·蓋茨必須設法說服對他寄予厚望的父母,而父母卻極其希望他拿到哈佛大學的學位。比爾·蓋茨硬著頭皮對父母說了他的計劃,說他準備退學,去和他的好友保羅·艾倫成立一家電腦軟件公司。
更過分的是,蓋茨還說,他們不想在家鄉西雅圖開公司,他們想去的地方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要知道,在西雅圖人眼中,新墨西哥全是沙漠,到處塵土飛揚。這讓他父母很不可思議,她們為兒子擔心。
母親堅決反對蓋茨的決定,她希望蓋茨在取得學位之前不要離開學校。哈佛的學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啊!蓋茨的父親也極力主張兒子繼續其學業,因為開公司的機會很多,而讀哈佛的機會卻很難得。
一般來說,作為年輕人,多聽聽父母師長的意見還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豐富,能看到許多自己看不到的東西。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當自己決心去幹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且不計後果時,可以不聽任何人的意見。幹事業是有風險的,蓋茨決定退學開公司,未必有必勝的把握,萬一失敗呢?他肯定想到過這個問題,但他仍決意要幹,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