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史玉柱的巨人,從迅速崛起到轟然倒塌,興的突然,敗的黯然。希望這一章能是一個鑒戒,使後來者不再重蹈覆轍。
第一節財政危機
為了實施“三大戰役”,巨人集團的員工數量在短短半年時間裏翻了將近4倍,如此巨大的人數增加,給巨人集團帶來的管理問題不單是表現在食堂不夠用上,更重要的是,這些員工需要有一個過程來適應巨人集團的工作方式,他們的領導也需要時間來完成從管10個人到管50個人的過渡。但是,從大規模招募到“三大戰役”開打,中間隻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說,從管理層到新員工,都是倉促上陣。
另一方麵,史玉柱為刺激分公司完成任務而采取的重獎政策,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動作走形”。有的分公司所報回款並沒有打給珠海總部,而是經銷商打給分公司的在途款;有的分公司將電腦銷售衝抵腦黃金專項貨款。虛報回款的情況層出不窮。這種情況在“三大戰役”開始之前就已經很嚴重。
王育在《誰為晚餐買單》一書中記錄了當時巨人集團的一次高層辦公會議。
張法蘭:分公司在挪用電腦貨款,資產流失嚴重。現在欠款最多的北京有200多萬,全國總計電腦庫存報賬是2000多萬……
史玉柱:資產在流失,實際庫存沒有這麼多,現在電腦一台也調不回來,誰的責任?貨也沒有,錢也沒有。這樣的管理,非砸不可。
劉偉:腦黃金回款也有假,一部分電腦貨款流入腦黃金,分公司靠此完成任務,獲得獎金。
張法蘭:我的話還沒講完,實際庫存是1200萬,其中400萬是破的,實實在在的是800萬。
史玉柱:分公司欠款為什麼不還?
張旅:可能在周轉。
史玉柱:這筆錢在不在?
張旅:800萬庫存不對,總部近期才發400萬的貨。
史玉柱:今年我們上電腦,如果製度跟不上,非做死不可,誰的責任,總要有人承擔,如果引不起重視,會出現資產流失的高峰。
周良正:腦黃金超賬齡的外欠貨款超過3000萬,分公司財務賬能不能作為依據,要打一個問號。有的分公司的庫存賬,由庫管替財務做,財務對倉庫沒有認真管理,分公司庫實不符,如果這樣管理,會出現很大問題。
張旅:我認為財務有問題,資料賬上沒有衝減。
周良正:沒按手續辦理。
張法蘭:我認為沒有錯。
史玉柱:誰的錯?王育的錯?他一直不說話。
王育:腦黃金和電腦銷售都捆綁在同一分公司內,不亂才怪。現在的問題是,催腦黃金回款就可以回款,催電腦回款也可以回款,一起催款,就發現問題了。
史玉柱:這個問題交給審計部門,沒錢有貨,沒貨有錢,不允許“爛賬有理論”。我們的問題在於部門協調不好,下次不要在內部扯皮,扯皮拉筋會使機構腐爛。以後開會不能強調客現原因,我們強調成功率。
這次會議之後,巨人展開了清欠工作。在1995年7月10日之前,“三大戰役”的回款裏,有超過三分之一都是清欠回來的錢。
而到了這個時候,巨人內部的問題已經不是清欠能夠解決的了,管理的混亂和失控,財務上的爛賬,都亟待解決。
隨後,為了扭轉市場上的被動局麵,史玉柱決定實行腦黃金的“買斷”,即通過讓經銷商以一個比較低的價格買斷產品的銷售權,以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擴大市場份額,保證回款。
史玉柱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巨人集團管理層不少人的反對。很多人擔心,這樣一來,在地方上就形成了經銷商挑戰分公司的局麵,市場會更加混亂。但經過“爛賬”一事之後,史玉柱對分公司已經不再信任。他的“買斷”方式,實際上相當於甩開分公司來做市場。而且,雖然存在風險,但也會有相應的收益,史玉柱認為:“亂會亂,但市場比以前更擴大了,縮短經銷環節。如果用戶沒有減少,產品的壽命也不會減少,亂與擴大市場,是正負之間的取舍問題。”
之所以冒這樣的風險,真正的原因還是“三大戰役”幾乎耗盡了巨人的資金。史玉柱在討論“買斷”問題的會議上說:“這次冒險實行買斷,希望走一次鋼絲,挽回一些損失。三大戰役造成的危機之一,是幾千萬上億元廣告費出現浪費,做了廣告,回款跟不上,現在,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出貨,不然每過去一天,我們的廣告力量就削減一天,所以……要找資金找利潤堵上,眼前我們的經濟狀況是拿不出錢做下期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