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我祈願的黃昏(1 / 2)

一一冰心《霞》讀後感

收到友人寄來的冰心先生的《霞》,已有相當的日子。那時正在家鄉福建講學。隨後返京,忙亂中無法靜思,擱下了。此刻是丙寅除夕,展讀佳篇在這燭光搖曳的夜晚,不想竟生起感慨。

又是一年的終了,北國寒冬的暮空,霞已褪盡。周遭響起了稀疏的爆竹聲。爆竹在孩子的心靈,總是歡樂的點綴。此刻在我卻淒然。我從這種傳統的歡樂表達中,似乎覺到了某種深刻的麻木,於是竟有了輕輕的一歎!

人類的脆弱是無需掩飾的,最堅強的靈魂,有時也不堪命運的一擊。何況就多數人而言,並非都是堅強的。“人不過是一種蘆葦一一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思想的蘆葦。整個宇宙不需要把自己武裝起來去摧毀它。一點蒸汽、一滴水,就足以摧毀他。”我們都是這蘆葦叢中的一棵,我們易於為命運所折斷。

這個冬季寒冷且漫長,加上個人的特殊因素(我的生曰是舊曆年底、新曆年初,孩童時節過除夕總伴隨著增長一歲內歡喜,如今每過一年日遲魯之感便增一分),使我在這夜晚想起寫過不止一許悲哀的除夕詩的黃仲則。這黽是他;勺兩章《癸已除夕偶成》: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憤立市撟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年年此夕費吟呻,上女燈前竊笑頻。

汝輩何知吾自悔,柱扼心,作詩人!

我的人生態度本不會喜歡他這種無盡渲染的愁苦,但他的詩此刻卻令我心傾。我的心力“枉拋”了麼?我不知道。但我不會如他那樣“自悔”。盡管如此,我卻不由自已地同情,甚至欣賞了他的人生的懺悔。也許是他那種對於潛在優患的敏感的引發,我是深深地沉浸在他的哀音之中了。當然我清楚,這憂患並不單單屬於個人。

那位把人喻為蘆葦的論者可能講得不全麵。人的脆弱有時恰恰在於他會思想。精神危機隨時都會產生。事業的挫折、時世的艱危,都可能無情地將這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摧折。而人卻不期望依靠外力,人隻能倚賴自身的力量,度過危機並楊救自己。

說到冰心先生的文章人格,自我童年開始即奉為楷模。曆紋十年而景仰之心不減。就在這個夜曉,當我的一片愁心傾向廣削中則的詩境。冰心的霞光卻又一次把我帶進另一個世界。這位竭盡心力禮讚母親和大海、始終以博大的愛溫暖人們心靈的作家,此刻通過澹泊的筆墨揭示了由眾多的雲翳造成的落照的舒美。出以平淡的深蘊,竟以巨大的力量震動我的心靈。

早年的冰心,也曾不隻一次寫到霞光的美豔,但那時年輕的她,更多的是寄托了青春的典雅和優美的情操。直到《寄小讀者》四版自序,在燕京大學的朗潤園,她的眼前再現的慰冰湖、沙穰山光水色映襯下的晨曦與晚照,已呈現出生命的壯美:

年來筆下銷沉多了,然而我覺得抒寫的婧緒,總是不絕如縷,欲加記得一九二四年的初春,在沙穣青山的病榻上,背倚著樓欄疾望:正是山雨欲來的時候,濕風四起,成片中夾帶著新草的濃香。黑雲飛聚,壓蓋得樓前的層山疊嶂,浮起了豔豔的綠尤。天容如墨,而如墨的雲梂中,萬縷霞光,燦穿四射,影滿大地!我那時神悚目奪,程然驚悅,我在預覺著這場風雨後芳馨濃鬱的春光!

這一段文字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精湛的美文的描寫,而旦是生命信念的傳達。較之前者,寫於大約六十年後的《霞》,文字雖平淡丫,但成熟的人生的徹悟卻極動人。冰心無疑把早年的感受與晚近的思考作過比較,她對此作出包蘊載人卞的十詁休驗的行理的婦納。她講的雲彩更多,霞光才更美麗,特別是透過層雲迸發而出的璀燦,以潛在的堅定顯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