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永遠沐浴著他的陽光(2 / 2)

太陽和黎明的兒子一方麵,艾青用他的悲哀和憂患喚起我們對不幸現實的關切,另一方麵,也許是更為重要的,艾青始終在黑暗的沉夜點燃燭照周遭的火把,點燃向黑暗抗爭的信念。艾青從情感上、從心靈上導引我們。艾青是太陽和黎明的兒子,即使是在黑暗統治最沉重的時刻,他依然向我們傳達那偉大的信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他唱著一首又一首這樣的歌,在詛咒黑暗的同時,指出在黑暗的盡頭那光的存在。當我們在苦難中佇立太久,他發出“黎明的通知”;當漫長而恐怖的長夜剛剛過去,作為“死在第二次”的幸存者,他唱著“光的讚歌”出現在我們麵前。所以,艾青在我們的印象中,既是中國憂患的深刻傳達者,又是人類正義和理想福音的傳達者。

在中國詩壇,艾青是一位創作跨越的年代最長、始終充溢著青春的生命力的詩人。許多詩人進入生命的晚年,往往歌唱力不從心,而艾青卻在經曆了長久的苦難之後,在八十年代以《魚化石》、《光的讚歌》、《古羅馬的大鬥技場》等作品,創造了另一個青春期的輝煌。人們在描寫詩歌曆史時喜歡用新的或更新的潮流來替換甚至否定前行者的功績,在他們的觀念中,詩的進步是一種更迭或揚棄的過程。其實,詩的曆史更像是一種加法,而不是減法。有一些詩人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他將占領詩的所有空間和時間。艾青就是這樣一位永恒的詩人:以自己誠摯的心沉浸在萬人的悲歡、憎愛寫願望當中。他們(這時代的詩人)的創造意欲是伸長在人類的向著明日發出的願望麵前的6唯有不拂逆這人類共同意誌的詩人,才會被今日的人類所崇敬,被明日的人類所追懷。(《詩與時代》)能夠把握這種精神的詩人是不朽的。

當艾青站在我們身邊,即使他沉默,我們也會感到那強大的存在;當我們的身邊失去了艾青,我們真的感到了永難填補的空缺。艾青的太陽隕落了,他把長長的黑暗留在了我們心中,失去了義青,中同詩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全部的重量!這就是此刻我們送別這位偉大詩人寸的最真實的感受。

這本集子的部分文章,原先是作為另一本書的內容交付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那是一套由我擔任主編的叢書中的一本。海峽文藝出版社中途取消了這個計劃。連同我和王光明為這套叢書所寫的總序,一時都四散飄零。這種情況在我的經曆中,以前還從未有過。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看中了這些書稿,他們願意在“思想之旅書係”的總名目下安排其中一些書的出版。我和這家出版社以及本書的責任編輯王平先生合作得很好,這仿佛是補償了先前的遺憾。

這本書的內容大體圍繞著以世紀末文化和文藝思考為中心展開。“世紀留言”這題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我猶豫了一下,接受了。我之所以猶豫,是由於這名字有點“蒼老”,而我則還不思就此開始“蒼老”。論輩分,我還夠不上寫“留言”的資格。但若從另一個含義上看,它是“世紀”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紀中某“人”的留言。這樣,我也就釋然。我是代這個世紀“留言”給後來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