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後記(1 / 2)

1680年,英國布裏斯托爾的一個家庭裏,愛德華·蒂奇呱呱墜地。

如果他出生在一個正常的國家,他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學一門手藝,然後找一個麵包師、箍桶匠、馬車夫這樣有前途的職業,娶個老婆生個孩子,“度過幸福完美的一生”。可是很不幸,他生活的國家在那個年代很不正常。

在那個年代,西班牙無疑是海上的霸主,英國女王對此頗為不服氣,視之為勁敵。雙方在海上大打出手,不同的是,西班牙靠的是無敵艦隊,英國靠的是海盜。

當然英國人不會這麼稱呼自己,英國海軍(也就是海盜)正麵交鋒占不到便宜,英國政府便默許一些武裝民船(還是海盜)在海上攻擊和搶劫那些過往的外國商船,當然,主要是西班牙商船。於是,英國海盜在海上見了船就燒,見了錢就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盜頭子,隻不過後來英國靠著這夥海盜和他們奪取的肮髒財富取得了世界霸權,所以這一頁曆史就變成了正麵的、積極的、浪漫的、英雄主義的。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大海盜時代,伴隨著硝煙和鮮血,英國出現了一大批“傑出人物”,他們個個愛崗敬業,努力奮鬥,成為著名的海盜頭子,比方說基德船長,比方說德雷克。

這其中就包括愛德華·蒂奇,後來的第一大海盜“黑胡子”。

拜女王陛下所賜,整個英國就是個海盜窩,像愛德華·蒂奇這樣的“有為青年”耳濡目染,自然會投身到“搶劫報國”的偉大事業中。他先給別人打下手,從底層幹起,從業務員(見習水手)幹到副經理(小艇艇長),再到自己開公司(當船長),一步一個腳印,最後變成了大集團的CEO,手下領了一個艦隊。而他主要的活動區域,就是加勒比海和大西洋。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這個名字來源於印第安人的部族,本意是“勇敢者”或是“堂堂正正的人”,航海學上稱之為中美海,從地圖上看,它被兩個島鏈和南美洲的一部分圍起來,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非封閉的)。周圍的國家眾多,比如說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海地、古巴……等等等等。這裏的地名也很複雜,國家分布在不同的群島和陸地上,比如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等,到處都是海峽。山多,島多,水深,氣候多變,潮濕,水文情況複雜,實在是海盜搶劫的樂園。

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加勒比海是印第安人的地方,比如卡利勃人、阿拉瓦人等,十五世紀末,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在巴哈馬群島“發現美洲”,西班牙人就竄過來開始殖民,手段當然是“文明”的,包括把原住民宰掉後挖出他嘴裏的金牙。別的國家也不甘其後,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丹麥人和法國人一波波地往這裏跑,一邊建立殖民地,一邊派船搶別的國家的商船。紛紛擾擾打了幾百年,兵匪不分,從而留下了很多“美麗的、英雄的、浪漫的”海上傳說。

說句寒磣話,所謂的一些曆史上的海軍名人、爵士什麼的,其實就是些地痞流氓,因為搶得多殺得多向主子進貢得多,於是就被封了爵位。這爵位流傳至今,他們的後代現在還以貴族自居,誇耀他們祖宗的“英雄事跡”,臉都不會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