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第一”的郭璞
晉人郭璞是個非常神秘的人物,史存其事跡,多有術士的傳奇異聞色彩。他又是晉代詩壇被鍾嶸譽為“中興第一”的著名詩人,且學識淵博,精於文字訓詁學,造詣極深。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生於晉武帝鹹寧二年(276年)。少好經術,但口訥不善言論。初為臨沮長,常遊境內清溪山,《遊仙詩》中“清溪一千仞,中有一道士”即詠此。永嘉末年,河東將亂。郭璞卜之,知有變,投策而歎曰:“嗟乎,黔黎將淹於異類,桑梓其翦為龍(同壟)荒乎?”於是率親朋鄉鄰十餘家渡江而南,避地江左。既過江,宣城太守殷祐為參軍。殷祐右遷石頭(今江蘇南京市)督護,郭璞隨往。後丹陽太守王導看重其才華,任為自己的參軍。建武元年(317年),晉元帝司馬睿正式登基,建立東晉。元帝大興初年(318年),郭璞作《江賦》,極寫長江水流遠闊,波濤洶湧,地勢險峻,意在鼓舞江東統治者立國的信心。“其辭甚偉,為世所稱”,但稍嫌艱澀。後又獻《南郊賦》,為晉元帝登基治國以壯聲威。元帝見而嘉之,以為著作佐郎,命他與王隱共撰《晉史》。不久升為尚書郎。
郭璞為人不修威儀,性情輕率,形質頹索,嗜好酒色,時或過度,醉飽後常有失禮之過。著作郎幹寶常告誡他說:“非適性之道也。”郭璞回答說:“吾所受有本限,用之恒恐不得盡,卿乃憂酒色之為患乎?”但博學有通才,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曆算。《晉書·郭璞傳》載:“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也,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傳說,郭璞私愛一個婢女,卻無法得到,乃取小豆一鬥,繞主人宅散之,主人清晨見數千赤衣人圍其家,待近前細看時便消失,俄爾複現,甚惡之。請郭璞為卦。郭璞手指那個婢女說:“君家不宜蓄此婢,可於東南二十裏賣之,慎勿索取高價,則此妖可除也。”主人從之。郭璞陰令人賤買此婢,複為符投於井中,數千赤衣人皆反縛雙手,一一自投於井,主人大悅,郭璞遂攜婢而去。郭璞撰前後筮驗六十餘事,集為《洞林》。又抄京、費諸家精髓,撰寫《新林》十篇、《卜韻》一篇。時人或譏笑其卜筮,他便著《客傲》一篇作辯解,同時借此發出“才高位卑”的感歎。實際上郭璞的經術卜筮,很大程度上隻是借助此種形式,來隱晦曲折地表示對時局的看法。郭璞是一位具有政治敏感和抱負的文人,素有“除殘去穢”之誌。然出身低微,無法躋身於顯位要職。麵對統治階級內亂分裂的危機,岌岌可危的國家命運,郭璞隻好選擇這種曲折的進諫方式,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諫元帝減輕賦斂,勸溫嶠、庾亮起兵討伐王敦等,都借用了卜筮。
最初,郭璞常言殺我者“山宗”。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郭璞果然被一姓崇的構陷,為王敦所獲。王敦將舉兵圖反,使郭璞卜之。郭璞曰:“無成。”王敦本來懷疑郭璞有悖於自己,又聞卦凶,乃問曰:“卿更筮吾壽幾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王敦大怒曰:“卿壽幾何?”答曰:“命盡今日日中。”王敦甚怒,下令於南崗斬之。臨行,郭璞問行刑者欲何之。答曰:“南崗頭。”郭璞曰:“必在雙柏樹下。”既至,果如其言。郭璞又說:“此樹應有大鵲巢。”眾人果於樹枝間覓得一大鵲巢,密葉蔽之。遂就刑而死,時年四十九歲。王敦的叛亂平定後,晉明帝追贈他為弘農太守。郭璞好陰陽術數,以善卜筮聞名,由此也帶來了好事者的敷衍傳奇。
郭璞在文學方麵,成就可觀的當屬詩賦。《晉書·郭璞傳》稱其“詞賦為中興之冠”。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篇》亦評曰:“景純豔逸,足冠中興,郊賦既穆穆以大觀,仙詩亦飄飄而淩雲矣。”尤以詩名為最,有“中興第一”之譽。今存詩二十二首,以《遊仙詩》十四首為代表作。
遊仙內容在托名屈原的《遠遊》中已有涉及,以遊仙名篇則始於曹植。它往往借描述神仙境界以寄托作者的情懷。兩晉易代之際,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統治者內部相互傾軋。郭璞關心時政,意欲有為。然仕途險惡,隻好借遊仙之名,以宣泄對現實的不滿,於歌詠之中,見出憂生憤世之情。正如鍾嶸在《詩品》中所說:“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亦雲:“景純《遊仙》,當與屈子《運遊》同旨。蓋自傷坎,不成匡濟,寓旨懷生,用以寫鬱。”如《遊仙詩·雜縣寓魯門》: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湧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搖戲九垓。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詩歌開頭即用典,春秋魯國臧文仲為政,海鳥止於魯東門,無知而祀之。展禽說他不知鳥避海風之災而止於魯東門。是歲海多大風,冬暖。“雜縣”是一種海鳥。作者表麵是寫異常景觀,實是暗諷為政者昏庸不明。接下是海上風災的描寫。“吞舟湧海底,高浪駕蓬萊。”吞舟之魚從海底湧起,高高的海浪淩駕仙山,悲壯的景觀,暗喻世道動蕩險惡。“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繪寫仙境,寄托理想。由“陵陽挹丹溜”至“千歲方嬰孩”,作者選取了陵陽子明、容成公、嫦娥、洪崖、寧封子、五龍兄弟等仙人,極力渲染了他們悠閑自得的情趣,自由自在、不染塵俗的超凡生活。這裏在對仙人的崇慕中寄托著詩人的人生理想。而這一切又與海上災難景象形成了鮮明的比照,亦即理想與現實的比照。最後兩句“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燕昭王、漢武帝在曆史上均以求仙聞名,卻都不能升天為仙,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那種超凡脫俗、擯棄物累、飄然灑脫的性情和人格。詩人追慕神仙境界是基於現實世界的醜惡而抒發個人的感懷情緒,既蘊含著對現實的不滿與批判,亦抒寫著對理想世界及人格的追求。
其《遊仙詩》中還常抒寫遁世的情懷。如“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漆園(指莊子)有傲吏,萊氏(老萊子)有逸妻”;“放浪村澤外,被發師岩穴”。高蹈棲遁的情懷,憤世嫉俗的情緒,追慕道家的出世風采,在其遊仙詩中均有表現。所以劉熙載評曰:“《遊仙詩》假棲遁之言,而激烈悲憤,自在言外。”(《藝概》)
郭璞的《遊仙詩》名為遊仙,實為詠懷。劉勰評曰:“江左篇製,溺乎玄風。袁(袁宏)、孫(孫綽)以下,雖各有雕采,然辭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文心雕龍·明詩篇》)在“理過其辭,淡乎寡味”(鍾蠑《詩品》)的玄言詩風行的永嘉時期,其詩能夠“始變永嘉平淡之體”(《詩品》),清拔於玄風之中,別具一格。
郭璞一生博學多才,在諸多領域都有建樹。除詩賦、卜筮方麵外,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麵亦有很深的造詣,曾注釋《爾雅》、《周易》、《山海經》、《方言》、《穆天子傳》及《楚辭》等古籍。其中《爾雅注》和《山海經注》一直流傳至今,影響很大。《隋書·經籍誌》著錄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十七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郭弘農集》二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金丹道教始祖葛洪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這是杜甫《贈李白》詩中的兩句。詩中提到的葛洪,是兩晉時代著名的煉丹家,金丹道教始祖,字稚川,出生於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卒於晉哀帝興寧元年(363年),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葛洪少年時,勤奮好學,因家中貧窮,買不起書籍和紙筆,隻好上山砍柴賣錢買紙墨。當時,書籍很貴,隻能借別人的,連夜抄下來,供以後閱讀。經過長期的刻苦攻讀,青年時代的葛洪就已博覽群書,以儒學聞名鄉裏。他非常愛好“神仙導養之法”,其淵源來自於他的從祖父。
葛洪的從祖父名葛玄,孫吳時從學於方士左慈,傳說後來得道成仙,號曰“葛仙公”。他耗盡畢生心血研製了煉丹秘術,並將此術傳授給弟子鄭隱。葛洪少年時拜鄭隱為師,繼承了從祖父的煉丹之法。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道術,葛洪又長途跋涉,南下師事南海太守鮑玄。鮑玄也是道教人物,非常器重葛洪,並將女兒嫁給了他。
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義陽人張昌、石冰在荊州地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十二月,晉義郎周圮(周處之子)聯合前南平內王矩起兵江左,共推吳興太守顧秘都督揚州九郡軍事,發動江南地主共同起兵圍剿石冰。二十幾歲的葛洪也募集了數百人與各路大軍共同進擊,立下了赫赫軍功。於是加官為伏波將軍。晉惠帝永安元年(304年)三月,石冰在徐州一戰中被張統所殺,起義失敗。葛洪性格木訥,不好榮利,在平息石冰事件中,屢立戰功,事後卻從未談及。為了搜求異書,提高自己的學識,葛洪又北上京師。時“八王之亂”未息,同時江東又發生了陳敏領導的農民起義,普天之下兵荒馬亂、人心惶惶。葛洪遂南下避禍,在廣州刺史嵇含軍中任職。嵇含被害後,葛洪便留在了廣州。葛洪留居南方十多年,直到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才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