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早晨好,地球(1 / 1)

我們曾經問候過地球嗎?

據古籍記載,遠古先民剛剛走出森林而穴居的時候,仍被各種野獸的侵襲所困擾。尤其是蛇,比狼還難對付,因為它平時蟄伏於草叢亂石間,行走無聲來去無蹤。我們的先民一定是吃盡了蛇的苦頭,因而最初的人與人之間的問候語是:“無蛇乎?”一覺醒來,人們最關心的事情是:被蛇咬了沒有?

以後,構屋於高坡,並且麵南向陽,居住條件有所改善了,這問候語便成了:“無恙乎?”無論如何,鴻蒙初開的年代,疾病一定眾多而且人們束手無策。

經過了蛇與疾病的大肆進攻之後,經過磨難也經過考驗的人們,己經由雷擊的啟迪發明了鑽木取火,不再茹毛飲血,開始吃熟食,很香。新的問候語便應運而生:“吃過了嗎?”民以食為天的主題凸現了。

至於那還是本世紀20年代,時髦男女用的舶來品,與“密司”、“密司脫”一樣,言者寥寥聽者無幾。但,我很小的時候,聽家鄉的農民也說過英語,那應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西逃路上吃窩窩頭時流傳的,還留著對洋人洋槍的恐懼:“打疼不要哭!”這些年來,西風東漸,我們還是學了一些好的東西,比如匆匆忙忙上班路上的問候,“早安!”“早晨好!”這聲音如同早晨的陽光一樣,使人感到新的一天的溫馨。

但,概而言之,人還隻是局限在人與人之間的問候上。竊以為,每一天黎明,當晨光從窗欞間透來,星月隱去了,人類的生活、工作、學習又要借著陽光展開了,我們從心底裏發出的第一聲問候,應該是:“早晨好,地球。”承載我們的地球太累了。

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經有53億人,如果把地球比作一艘造物主恩賜的宇宙航船,它同時還要承載5萬億兆噸空氣、13億立方公裏的水,其中隻有2是淡水。53億人每天還都在生產各種垃圾,近20億人哭喊著肚子餓,或者沒有清潔時飲用水。20世紀末,世界人口將達到70億,到2050年則為100億。地球還是這個地球,它在不堪重負之下每年艱難航行的距離依舊是10億公裏,德國科學家烏希普克問道:“地球這艘航船還能有救嗎?”確實,我們對迄今為止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以近乎完美的生存環境哺育了人類的這個星球幾乎是無知的,除了無度的索取之外,談不上問候與愛心。

地球在一個星係的邊緣一人生的邊緣狀態便是由此給定的。地球不是穩妥地懸浮浩宇中的一一實際上人類生活的世界是分秒不停地旋轉著運行的、瞬息萬變的世界。

自轉、旋晃、顛搖,是地球的三種基本運動。它每24小時繞地軸自轉一周,它在繞太陽運行的時候本身由西向東自轉,它那傾斜的地軸沿著一個閉合圓周緩慢運行,每2600年完成一周,勾畫出一對錐體,此種運動稱為進動,極像陀螺的旋晃。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引力,進動的軌道並不是平滑的,仿佛邊緩緩進動,邊微微點頭,由此產生的顛搖效果稱為章動。更加奇妙的是這些運動都是同時發生同時進行的,一個個地疊加成不可思議的複合軌道運動。

於是便有了晝夜循環、一年四季、365天的曆法,便有了純屬自然現象的風化石、浪淘沙,以及崩塌和地震……

旋晃著顛搖著枯榮歲月。

地震是最可怕的災難,地球上嚴重破壞地貌的大地震一年發生20次,輕微的震顫為100萬次之多,即每分鍾出現兩次。一種形象的解釋是:地震是地球在太空中旋晃、顛搖時發出的“吱嘎”之聲。地球累了,太累了。

從每一天早晨問候地球開始,人啊,應該改變自己了!

1997年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