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鳴沙之禱(4)(1 / 3)

一天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倘若告別的時刻你心有所動,憂鬱並且感傷,甚至希望時光倒流,眷戀曆史,那便是生命的痛苦。因為我們終於再一次由自兗驗證了:泥漿不會重新變成礫石,不可能再度回到已經崩塌的高峰上;同時,人們又能借助回憶站在曆史的製高點上,感覺現實的喧囂與浮躁,讓痛苦生出智慧來。

我們的同輩一起衰老了,有的早逝了。

我們看見老北京是怎樣一片片地消失的,先是消失城牆,後來消失城門樓子,這幾年胡同、四合院又快消失幹淨了。

我們還聽說一處新的煤田正在幵掘,而老的煤礦已經采完了,一處富饒的能源消耗殆盡了。

我們偶爾會坐在火堆旁,那是郊外的一次燒烤野餐,想起了木柴作為能源的年代,人間的溫暖是森林賜與的。森林燒得所剩無幾之後又挖到了煤,你先點火,看火苗竄起成為火焰,愈是燃燒得壯麗的愈是短暫,留下一堆白色灰燼,那灰燼還是熱,卻從此沉寂成為廢墟。

發光發熱都不是永恒的。

我們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輝煌。

我們周圍常有人說:“時間過得真快。”還有人甚至這樣感歎:“這個世界上的時間都要用完了嗎?”所謂生命體驗,概而言之就是時光流逝的體驗。

我們體驗著物質的豐富,同時體驗著精神的孤獨;我們的一生中運氣好一些的總是在搬家,又往往困惑於家園何在?我們身居鬧市為霓虹燈而灼目,頭頂的星空卻已被水泥樓群切割成小塊……

迄今為止,人類的曆史是勇往直前、所向無敵的曆史,人類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天災人禍,從蕭條、饑餓、戰爭中漸漸恢複。20世紀結束的時候,地球人類的物質文明足可以傲視己經過去的任何歲月。不僅如此,人類已經控製了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重要生態場所,以征服者的姿態支配著地球命運,並且正在試圖左右宇宙的未來。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麵對環境汙染、荒漠化、石油和水危機。南極臭氧層空洞正以一年一個美國陸地麵積的速度擴展,全世界有10億人吃不飽飯,10億人喝不到清潔水,17億人沒有良好的衛生設施。全世界每過去24小時,就會有150?200種生物在地球上消失,我們僅剩的森林每年被伐光的有460萬公頃……

我們富裕了,也貧困了。

我們告別一一這是告別1000年啊假如沒有痛苦或者毫無智慧,那真是愧對前人,也愧對子孫了。

尼克鬆在展望21世紀時痛苦地說:“危險來自世界將為人類自身的力量摧毀一除非我們采取決定性的行動加以防範。”曆史永遠是現實的鏡子。

然而,人的曆史的局限性同樣也會帶到現實中來。所以我們在穿越本世紀最後一個隧道的時候,萬不能忘記:默想太陽輝煌,默想星雲夢幻,默想人地深厚。

你在默想時會聽見地球說:“人啊,我愛你們,我總是讓每一個早晨準時到來,綠色與孩子們喜悅的,就是我喜悅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那是人類行為所致,但地球還在愛著我們,四季還在眷顧我們。

什麼時候,讓痛苦的智慧變成人類向地球共同的懺悔的行動呢?比如從節約一滴水幵始,從撿拾一張廢紙開始,從扶助一棵小草幵始,從放生一隻小鳥開始,從遠離奢侈開始。

如是,智慧將會蒙福,人的家園便有幸了!1996年歲末之夜於北京時間的智慧偶爾地,我在打發時間時,竟也體會到了時間的智慧。

讀今年第二期《讀書》,讀到最後一頁是書刊廣告,這廣告不僅可讀還使我驚喜莫名,便一讀再讀。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的《第一推動》叢書麵世,第一輯共九種,第一本便是求索已久的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寫時間史,為時間立傳,這真是人智大勇了。據我所知湖南科技出版社為出版單冊的《時間簡史》曾經費盡周折,而現在竟然以困擾科學界很久多少人心向往之的“第一推動”之名,推出一套,展示的是揭幵時叫最大奧秘的科學旅程,是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為一個地方科技出版社歎,歎他們敢於形而上的膽略。

時下的中國,崇洋之風幾成時尚,動輒“北方香港”、“中國曼哈頓”、“中國華爾街”。就連上海灘當年被殖民時“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史實,也有人公然寫文章否認。此種國民心態之下,是難以學到西方文明精髓的。即如《時間簡史》帶給西方乃至世界的衝擊,我們便一概不知,據本書的譯者說,霍金這部著作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理論物理學界,一時間讀沒讀這部書,在西方竟成了一個人有沒有文化的標誌之一。誰都知道時間,我們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塊表,手表有優劣,時間卻是一如既往地朝著一個方向運行。白駒過隙說的是細若遊絲,日月經天卻可以徹上徹下,它和空間同在,卻又無依無傍,它究竟是無始無終呢?還是無中生有?細想時間還會想起古老的智慧,“時光一去不複返”便是簡單而又樸實的至理名言。你能讓燃盡之後的篝火的灰燼中重新跳出火苗來嗎?你能讓己經崩塌的山崖上的石塊重新回到原來的陡壁上堆砌高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