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人啊,你要讚美水(1 / 2)

在支撐地球生命存在的諸多條件中,陽光、空氣和水是更加基本的,從而也是最主要的三大要素。如果再把陽光、空氣和水作一番比較,我們又會發現這個世界是缺水的一一這裏指的是淡水,亦即飲用水一一而且不容易得到。

盡管人類居住的地球有70.8的麵積被海洋覆蓋著,全球藏水總量約13.7億立方公裏,可是淡水隻占2.53。在所有的這些淡水中,又有687儲存於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及永久性“雪蓋”中,人類利用這些淡水資源尚需時日。

淡水所占的比例是少而又少,但地球上海洋的幅員卻是如此廣闊,其總量的浩瀚與豐富在通常情況下絕不可能使人類步入缺水的危機。問題是:至今在絕大多數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到處都是對水資源的過量盲目幵采,肆意揮霍浪費以及粗暴的踐踏與汙染。

水是那樣普通,普通到讓人須臾不可離開,而又隨時可以忘卻。人隻是在餓的時候想到吃飯,渴的時候想到喝水,而對於糧食和水本身,可以說從未關心過。

水,總是在流動著,黃河長江,載浮載沉,滔滔東去,一路滋潤,一路養育,然後赤條條地湧進大海。

水的曆程造就了生命的曆程,卻又隱身於生命之內。有相當於全球河流一半的水,流淌在人類和動物的血管裏,流淌在植物的根莖、葉脈之中。

便有人類的靈智閃射、目光流轉。

便有獅虎的獨步天下、王者風度。

便有花木的挺拔茁壯、千姿百態。

這個經緯萬端的世界,一旦沒有水,就將歸於死寂。

時光之箭也會黯然落地。

當我們說土地是人類惟一的立足之所,當我們說森林是陸上最大的生態中樞,當我們說萬類萬物是從始到終的人的至愛親朋時,水則是維係這一切的命脈所在。

任何一滴水的回溯,都包含著古老的鴻蒙沉寂,以及隨後的氣象萬千。當封閉在地球岩石之中的水終於被釋放,水氣上升為大塊積雲,嚴密厚實地包裹著地球,擋住了太陽強烈的輻射,地殼開始冷卻,從岩石凝結的溫度一一5381至10931一一下降到水的沸點1001以下。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這天是如此的重要:雨點落在地上不再頓時化為蒸汽,而是留下來聚積著,滋潤光禿禿的地球,“過了大約10億年才填滿了那些海洋”,在另外一些低窪穀地,則成為河流。雨水不含鹽分,“所以最初的海洋基本是淡水海洋”。但,雨水一經降落地麵,便滔滔不絕地衝刷岩石土壤將大量的鹽分衝入海洋。而每天億萬噸的海水成為蒸汽浮入大氣層又化為雨水回落地球時,卻把原來所含的鹽分留在海裏了。

海洋的含鹽量與日俱增。

人和別的生物卻享用著淡水。

水的循環便成了大自然中最偉大的循環之一,並且最充分地顯示著自然規律的不可更移:水,始終按照形成初始所給定的形式,由太陽將海洋和別的地表水蒸發,成為水汽,上升到天空凝結為雲,雲層厚積而成雨雲,雨雲不堪重負而墜落為雨……

這意味著:它是從始至終,始終如一的。它用不著創新,對自然規律而言,開始便包括了一切。它永遠是老的、舊的,又總是新的、美的。

人可以破壞乃致毀滅它,但不能改變它。

每一個普通人體含水50升,占體重的65%?70%;占人體組織的血液幾乎是10096;就連骨骼也占2096。

人的生命、靈智、靈魂是由人體內無數根水柱托起的。

濕潤的眼睛是活的。

幹枯的靈魂是死的。

人體中的水調節體溫,促進新陳代謝、輸送營養物質、排除廢物,忙碌而有序。同時,水也參與化學反應,與蛋白質、糖及磷脂結合,發揮複雜的生理作用。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再加上體內物質代謝產生的內生水約300毫升,總共為2500毫升,每天經腎、肺、皮膚和糞便排出與此相等數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