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春江源略記(1 / 2)

長江是因“長”得名的。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長達6300公裏的長,僅次亞馬孫河與尼羅河位居世界第三大河,而長江流域的徑流模數卻以每公裏每秒17.6公升,而位居世界第一。

如同黃河一樣,我們的先人也曾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長江之源,滔滔江水東流入海,溯流而上的行程可謂艱險之極,那流出之源究竟在何處?那流出之初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這一切,始終在神秘的氛圍中蟄伏著,你可以遠望,你可以想象,你隻是看見峽穀深深,雪山皚皚……

漢代以前的《禹貢》有“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之說,那是把岷江誤認為長江的上源;漢代以後的《漢15》,第一次提出金沙江為長江之源;唐代的《蠻書》認為長江源自通天河。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萬裏跋涉之後在《江源考》一書中提出,金沙江、通天河是長江上源。清代《小方壺齋輿地鈔》中,有長江源頭的描述,並指烏蘭木倫河是長江正源。1949年前後的地理教科書中,說長江與黃河同源,前者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後者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

望源興歎的曆史終於在1978年夏天結束了。

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決心為長江真正的正本清源,並在1976年夏和1978年兩度組織江源調查隊,深入江源地區,以眼見為實作詳盡考察。雪山高處的江源終於露出真相:長江上源深入青藏高原腹地的昆侖山和唐古拉山之間,這裏有十幾條晶瑩清澈的河流,其中較大的為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這三條河流中根據“河源唯遠”的原則,沱沱河應為長江正宗之源。再沿沱沱河上溯,有東西兩條支流,東支較西支略長,故長江的最初源頭應為沱沱河東支,東支發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東支的上段是一條巨大的冰川,冰川融水,點點滴滴,涓涓細流,便是萬裏長江的初始流出。

你怎麼會想到這點點滴滴便是長江之始呢?

你怎麼會想到那涓涓細流便是大浪之初呢?

沱沱河的東西兩支彙合後叫納飲曲,下行24公裏與右岸的切蘇美曲彙合後才稱為沱沱河。沱沱河繼續自南向北流動,於葫蘆湖附近接納了江塔曲轉向東流,當曲在囊極巴隴與沱沱河彙合,更名為通天河。從江源到囊極巴隴的沱沱河長375公裏,流動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憑借寬闊的穀地,平坦的地勢,緩緩流去,大有厚積薄發之勢。穀地中沙洲隨起,河道眾多,水流時而分時而合,合則同氣相求,分則同聲相應,其分分合合狀如姑娘頭上的發辮,因而稱為辮狀水係。

長江江源地岡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0多座,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居群山之冠。那些白雪是去年之宵還是一個世紀、幾十個世紀前的雪?或者是古雪與今雪的層累?時間凝固了,凝固成寬闊的冰雪覆蓋丙,發會出數十條現代冰川,冰川也是風姿各具的,有的如冰塔,氣象莊嚴;冇的如冰舌,晶瑩剔透;有的如屏障,橫空出世。它們都是一種存在,沉默、巨大且久遠,它們小心地拱衛、滋潤著另一個存在,冰雪融水,細小韌長,綿綿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