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中國缺水(1 / 3)

1996年8月29日美國《商業日報》載文談用袋子解決運水問題,9月1日《參考消息》即以《水:新型國際流通商品》為題,作了轉載。

文章說:一種新的在國際上進行交易的商品出現在地平線上一一水。就全球來說,分配給每個人的水比25年前少了1/3,官員們占計,在今後30年內,世界水的需求量將增加6倍以上。為了解決水的供需不平衡狀態,少數企業家正在研製一種新的運輸形式,把水從“水的富裕國家”,運到“水的貧困國家”中去。

世界銀行負責北非、中東地區的高級水專家約翰/海沃德說,水將像現在的石油一樣在全世界運轉,今後5年內,我們將看到水是一種國際商品。

加利福尼亞州曼哈頓比奇的一位發明家特裏斯普拉格說,用水袋拖運水就像用油輪運石油一樣,是一種革命性的觀念。斯普拉格水袋設計的關鍵是一種獲得專利的拉鏈,這種拉鏈使水袋彼此連接在一起,與火車的運貨車廂非常相似。他說一條4500匹馬力的拖船可以拖運50?60隻水袋。

人們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陽光、空氣和水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所有的商品都是因著市場的呼喚而出現的。

水,將要在今後5年內走向市場,消費者將不得不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尋找各種品牌的水,日用幵支的負擔和手中的菜籃子同時變得更加沉重。

1997年1月25日,英國《獨立報》文章:世界麵臨水資源缺乏的危險。

文章表示:全世界總的水消耗鼂年增長率為2.5,比人口增長率快1倍。本世紀全世界總的水消耗量增加了6倍。在未來30年內,預計將有27個國家被列入聯合國所說的“水資源高度緊張”之列。

聯合國的兩份報告說,缺水問題與全球其他環保問題一樣緊迫。

由於有大約300條主要河流穿越一些國家的邊界,所以未來發生爭奪水資源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墨西哥、美國和前蘇聯南部一些共和國,現在對地下水釆用的速度遠遠超過雨水的貯存,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的來源主要是雨水,一旦耗盡很難得到補充。

聯合國的報告說,建造海水淡化的工廠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隻有像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國家才能選擇這樣的辦法。

低收入國家的15億人最有可能向臨缺水的危險。

農業用水消耗掉人類的大部分水源,為了滿足迅速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就要大大增加農田作物的生產,農田灌溉用水便同時急速增加。由此而帶來的結果是許多大河的水難於流入海中,沼澤濕地紛紛幹涸。

當100年前,人口、工業化程度、人的消費方式還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時,水仍然是富足的,而且是清潔的。本世紀初,世界人口為16億,本世紀末已近60億,人均擁有的水資源量下降到隻有原先的1/4,而人均用水量又比本世紀初增加了好多倍,人和水就是這樣相距日益遙遠了。

世界淡水需要量最大的三個門類分別是工業、農業和城鄉生活用水。在追求產值的今天,煉一噸鋼需淡水150噸,生產一噸紙需用水250噸,生產一噸人造絲則用水量更是高達2000?3000噸。不難想見,在各個冒煙和不冒煙的工廠裏,水是如何傾瀉的。

然而工業用水還隻是世界淡水用量的20,農業灌溉用水才是真正的大戶,它占了總耗量的70。這至少部分地說明,追求產值和財富雖然是最時髦的,但,人還不得不吃飯,而鋼鐵和汽車不能當飯吃。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綠色革命”至今,世界農田的麵積增加了1倍,而在過去45年中灌溉用水的總需求暈增加了2倍。

水資源危機中最令人不安乃至驚慌的,則是水汙染了。

全世界目前工業和城市排放的廢水已達500多立方公裏,到2000年將達到3000立方公裏,整個世界己經很難找到一條完全沒有汙染的、清澈純淨的河流了。

世界上共有12億人生活在缺水區,14億人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汙水排放設施。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中有8免是因為飲用了不潔水而傳播的,每年有2500萬人死於水中的病原體與汙染物,占所有發展中國家死亡人數的1/3,10億多人喝不到清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