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月前,在美國華盛頓居住的朋友JamesHuan來電說,美國出了本名為“CurrencyWars:TheMakingoftheNextGlobalCrisis”的書,熱情的他盛情邀請我與他合作翻譯出版這本書,並真誠而又急切地表示,這本書對中國太有幫助了,他都急不可耐動筆了。當時,我則不以為然。

在此之前,“貨幣戰爭”這個詞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宋鴻兵先生編著的《貨幣戰爭》讓中國人民回顧了國際金融發展的曆史,甚至連中央電視台也卓有成效地在短短時間內通過編輯和圖像向全中國傳播。不久,肖波先生編著的《貨幣戰爭批判》也應運而生。然而,中國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幾乎都在品評、評判或者說在批判中國版的《貨幣戰爭》。那本《貨幣戰爭》好像在告訴讀者,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300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這股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而掌握著該國的政治命運,通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而控製著世界財富的流向和分配。中國版的《貨幣戰爭》似乎在向讀者闡述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金融陰謀史。批判者肖波先生則認為:宋鴻兵先生編著的《貨幣戰爭》的內容充滿謬誤!他以曆史事實批評了這本《貨幣戰爭》所存在的錯誤,他要“戳穿墨寫的謊言,揭示曆史的真相,從正麵引導人們認識金融史,正確看待中國金融改革”。

乍一接到英文原版《CurrencyWars》一書時,我以為美國作者也許沒有什麼新穎的觀點。孰料,細讀之後感受卻大相徑庭,我越讀越覺得James說得對。於是,我就急忙聯係出版社。感謝海洋出版社編輯的及時提醒,他要求我聯係美國出版社取得翻譯授權。沒想到美國出版社早已將中文版權授予了中國中信出版社。遺憾之餘又感到十分可喜,我不僅看到了中國在吸取國外信息和理念時的快捷和敏感,還看到中信出版社聘請的譯者能夠又好又快地完成翻譯稿。承蒙中信出版社迅速回複並誠邀我寫中文序言,不勝榮幸!

本書雖談及曆史但沒有太多的自我評判,雖有戰爭氣息卻盡顯戰略之重要。作者在書中甚至不惜筆墨,以模擬戰爭和模擬製定戰略方案的描述方法,讓讀者時時陷入“居安思危”的思考。當然,美國目前的現實也並非“居安”狀態。但是“思危”在前,並形成戰略重點,則不難看出美國的製度安排,以及國家安全考慮之細致。這無疑對中國金融界,乃至中國的安全機構在考慮非傳統安全——金融安全的防範時大有裨益。因為,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非傳統的安全問題常常會導致國家間的利益衝突,而且最終采用傳統的軍事參與解決利益衝突,由此造成國際間或地區的戰爭。

本書作者還認為:貨幣戰爭由某個國家通過使其貨幣針對其他貨幣進行競爭性貶值而發生,是國際經濟中最具破壞性和令人恐懼的產物之一。如今,中國的金融狀態卻是因人民幣對美元的競爭性升值壓力下的通貨膨脹,這似乎也沒有任何國際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中國的金融學家能夠站在更高的戰略維度去智慧地思考應對的策略,甚至可以通過虛擬的“遊戲”來分析出對策整合中的軟肋。

當然,本序筆者最為欣賞的是該書作者的一個高度概括的觀點:“貨幣貶值作為增加出口的一種途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可能導致更高的成本投入、競爭性貶值、關稅、禁運以及更早而不是更晚發生的全球性經濟衰退。鑒於這些不良結局和意想不到的後果,人們不明白貨幣戰爭究竟為什麼會開始。戰爭會造成相互破壞,而且最後也不可能獲勝。”因此,隻有和平和進步的金融理念才能真正促進共贏的國際間合作,才能真正促進全球和睦共處,構築起一個和平、和諧的世界。

本書似乎也沒有所謂的學究氣,但是它揭示的理論聯係實際、理論服務於現實需求的意義卻是非常強烈的。筆者從經濟、法律的實踐領域步入中國的學術界,常常看到那些為了完成來自行政部門的學術研究成果要求而沒有創意的無病呻吟。從本書的閱讀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借鑒:戰略思考和戰略理論的研究雖然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富於想象力、善於思考和勇於創新永遠是學者和政治家推動社會發展和前進的動力。

請讀者來比較和認識何為貨幣戰爭,本書也許會給你一個新視野。

是為序!

夏善晨教授

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留學人員聯合會副會長

2012年3月25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