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辣椒病蟲害防治(3 / 3)

防治方法:①提早播種,避免發病高峰期與結果盛期相遇。②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可撒施石灰粉進行土壤消毒。③實行3年以上輪作,注意避開茄科作物。④應用高壟窄畦栽培,畦內不能積水。⑤發病以後,如有雜草,隻能用手拔除,以免傷根。⑥發病前,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10%“401”抗菌劑500倍液灌蔸。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穴內及鄰近土壤用20%的石灰水消毒,防止蔓延。

19.辣椒軟腐病

主要危害果實。病果初生水漬狀暗綠色斑,後變褐軟腐,具惡臭味,內部果肉腐爛,果皮變白,整個果實失水後幹縮,掛在枝蔓上,稍遇外力即脫落。田間低窪易澇、鑽蛀性害蟲多或連陰雨天氣多、濕度大時易流行。

防治方法:①實行與非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②及時清潔田園,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③培育壯苗,適時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時排水,尤其下水頭不要積水。④保護地栽培要加強放風,防止棚內濕度過高。⑤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煙青蟲等蛀果害蟲。

⑥藥劑防治。雨前雨後及時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或50%DT(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101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要選擇合適的農藥劑型,一般乳油、可濕性粉劑可以加水稀釋噴霧;而粉劑、顆粒劑不能加水噴霧,隻能噴粉或撒施。

20.辣椒日燒病與辣椒臍腐病

辣椒日燒病:果實向陽麵被太陽曬成灰白色或淺黃白色革質狀,病部表皮變薄,組織壞死發硬,後期也可長出灰黑色黴層而腐爛。辣椒臍腐病:在果實臍部,變褐凹陷幹枯成角質,有時病部上長有黑色黴層,主要由缺鈣而引起。

防治方法:這兩種病均屬生理病害,靠打農藥是不行的,要合理密植,促進植株健壯生長來防治日燒病,進入7、8月還可以用遮陽網覆蓋遮陰。實行根外追肥,如用50千克水加0.5千克尿素,加50克氯化鈣(或500克過磷酸鈣,或50克硝酸鈣),最好再加一支葉麵寶,在坐果期噴灑,隔15天1次,連續2~3次來防臍腐病。

藥劑防治應注意對特殊部位的重點噴霧,如霜黴病以功能葉的葉背為主,紅蜘蛛以葉背為主,薊馬以心葉為主。

(二)辣椒害蟲的防治

1.棉鈴蟲

主要危害蕾、花和果,也可咬食嫩莖、嫩葉,造成落花落果或莖葉缺損。危害時多在近果柄處咬成孔洞,鑽入果內,蛀食果肉,並引起腐爛,導致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①在卵孵化盛期,每畝噴灑BT乳劑、HD一1等生物製劑200克,或25%滅幼脲懸浮劑600倍液。②在棉鈴蟲產卵始期至盛、末期釋放赤眼蜂。③百株卵量達20~30粒時,掌握在半數卵開始變黑時開始噴灑(卵孵化盛期)藥劑,可選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50%殺螟鬆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0%殺滅菊酯乳油、2.5%溴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藥劑防治。著重噴灑植株上部幼嫩部位,每隔6~7天噴灑1次,連續噴3~4次。采收前9天停止用藥。

2.小地老虎

幼蟲3齡前群集在幼苗心葉或葉背處取食,把葉片咬成網孔狀。3齡以後幼蟲將辣椒幼苗近地麵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嚴重損失,甚至毀苗。

防治方法:①采用秋翻及冬灌等方法,消滅越冬蛹、幼蟲和卵;早春鏟除雜草,清潔田園,減少小地老虎產卵場所和食料來源。②加強預測預報,春季第1代小地老虎開始孵化,要抓緊時機,將幼蟲消滅在3齡以內。可將5千克麥麩炒香,拌入敵百蟲熱溶液10倍液,做成毒餌,放在植株周圍的地麵,誘殺幼蟲。③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④藥劑防治。選用80%敵敵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或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2.5%保富懸浮劑10000倍液在清晨或傍晚噴霧。

在多種害蟲發生時,如果長期使用某種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害蟲就會產生抗藥性,而此時施藥者又會加大藥量,增加施藥次數,這樣就出現了農藥越用越多,蟲子越治越多的惡性循環局麵。害蟲的抗藥性增強,必然使化學防治效果大減。

3.紅蜘蛛

紅蜘蛛又稱朱砂葉蟎,以若蟎和成蟎在寄主的葉背麵吸取汁液。受害葉初現灰白色,嚴重時變鏽褐色,造成早落葉,果實發育慢,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潔田園。②注意灌水,避免幹燥。③藥劑防治。應在蟎害發生初期用藥,常用藥劑有:20%複方瀏陽黴素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15%噠蟎靈乳油3000倍液,或50%四蟎嗪(阿波羅)懸浮液5000倍液,或20%蟎克(雙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或73%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蟎代治(溴蟎酯)乳油1000~2000倍液等。6~7天噴1次,藥劑須交替使用,連續2~3次。重點噴在葉背部。

4.蚜蟲

蚜蟲在辣椒植株上全年均有發生,以初夏和秋初密度最大。多在幼葉的背麵活動吸食汁液,可以附著在辣椒葉麵,吸取葉片的營養物質,汙染葉片,是傳染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蟲危害可使葉片卷縮,扭曲變形,其傳毒所造成的危害損失遠大於其本身危害所造成的損失。蚜蟲繁殖適溫為15~26℃,相對濕度為75.8%左右。

防治方法:①及時摘除老葉,清理田間,消滅雜草。②蚜蟲必須在其大量繁殖前殺滅,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一遍淨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共防治2~3次,各種藥劑應交替使用,避免單一用藥,以免蚜蟲產生抗藥性。

蔬菜害蟲的生物防治,主要有3種途徑:一是天敵的保護,即保護自然界天敵資源;二是天敵的增殖,即人工飼養,繁殖天敵;三是引進天敵,即從異地引進天敵。

5.煙青蟲

以幼蟲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莖、葉和芽。果實被蛀引起腐爛而大量落果是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①冬耕滅蛹。翻地破壞羽化道,使其羽化後不能出土而死亡。②誘捕成蟲。在成蟲發生期,取帶葉楊樹枝,長30厘米左右,每10枝紮成一捆,插在田間,可以誘到大量蛾子。③藥劑防治。關鍵是抓住孵化盛期至2齡盛期,即幼蟲尚未蛀入果內時用藥,可選用以下藥液噴霧:21%滅殺斃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10%菊馬乳油15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6.茶黃蟎

茶黃蟎食性很雜,寄主很廣,辣椒被害後葉背麵呈油漬狀,漸變黃褐色,葉緣向下彎曲,幼莖變黃褐色。受害嚴重的植株矮小,叢枝,落花落果,形成禿尖;果柄及果尖變黃褐色,失去光澤,果實生長停滯變硬。卵多散產在嫩葉背麵和果實凹陷處,成蟎和幼蟎均有趨嫩性,尤以嫩葉背麵發生數量多。

茶黃蟎生長繁殖的最適溫度為16~23℃,相對濕度為80%~90%。高溫抑製其繁殖,大雨能降低蟲口數量。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調查,在辣椒初花期發現茶黃蟎及時噴藥防治,以後每隔10~14天噴1次,連續3次。噴藥的重點是上部葉,尤其是嫩葉背麵、嫩莖、花器和幼果上。可用藥劑有57%克蟎特乳油8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0%蟎卵酯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防治日出性害蟲應安排在上午8~9時。防治夜出性害蟲應安排在下午5~6時。有些農藥如辛硫磷、氟樂靈等見光易分解,應貯於避光陰涼處。施藥應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土壤處理後要拌土,以延長其藥效期。

7.花薊馬

以成蟲和若蟲銼吸心葉、嫩葉和花的汁液。被害植株心葉不能張開,生長點萎縮,嫩葉扭曲,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嚴重影響辣椒生長。因其數量大,如不及時防治,造成損失很大。

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大棚春椒栽培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越冬蟲源;大棚秋延後辣椒栽培要遠離棉田等寄主田。②藥劑防治。大棚春辣椒防治關鍵期是結果盛期(一般在5~6月份),大棚秋延後辣椒防治關鍵期是苗期、花期和幼果期(一般在8~10月份)。藥劑可選用30%高錳(吡蟲啉)微乳劑5000倍液,或3%金世紀(啶蟲脒)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需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5~7天。另外,大棚春辣椒也可在坐果後和采摘安全間隔期前選用80%敵敵畏乳油500倍液,於傍晚噴霧後悶棚熏蒸,效果也較好。另可用75%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巴丹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2000倍液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