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貼著陛下耳朵說的,溫熱的氣息灑在耳尖,陛下耳朵紅的要滴血。卻拿他沒辦法。
夫人走進了才發現兒子好好的,還有閑心同陛下玩鬧,而陛下竟也由著他。
將人送到陛下便回宮,行刺的事,雖他早有預料,還是要走個過場的。
夫人從小兒子院裏回來屏退了下人同身邊的嬤嬤交談。
“你看如何?”
嬤嬤知道她在說什麼,三爺十二歲上下生了一場大病,大夫說那是隱族男子都要經歷的,或長或短,過了便好。
隱族,族內通婚,與外族人無法繁衍後代,幾經戰亂,族人越發稀少,不知何時,他們發現與外族的異性結合不能繁衍後嗣,但男子與外族男人結合可以留下孩子。
當時夫人便問了,三爺生母是女子,千真萬確。大夫卻說那多半這位姨娘的父親是隱族人了,這倒是不清楚。
總之三爺身體特殊,可孕,這是無疑的了。
夫人這是見三爺與陛下親近,動了心思了。
“依老奴看吶,還是先養好三爺身子要緊,其他的,可以從長計議。”
“你說的是。去請當年診出三兒是隱族人的大夫來,給他調理身子。”
嬤嬤應下。
這便是要早做打算的意思了。
也是,陛下三十卻無一兒半女,朝堂宗室都在逼他過繼宗室子弟,他自然不願,太醫說陛下身體沒問題,那就是後妃的問題了,於是太後一直在張羅給皇帝納妃。
照理,這該是皇後的事,然而帝後大婚15年無所出,太後難免生了嫌隙。
既然陛下子嗣艱難,那不論是誰,隻要有了孩子,母憑子貴是一定的,可惜家裏沒個待嫁的女兒。
陛下年紀到了,正是會疼人的時候,十六七的姑娘,正正合適。
姨娘親自煎了藥端來,見了兒子還得稱“三爺”。
三爺雖養在夫人名下,又有大半時間在宮裏度過,與姨娘關係卻也不差。
他天生便懂得如何討人喜歡,見了嫡母喊母親,沒有外人時邊撒嬌賣乖喊娘親,見了姨娘規矩又親熱的喊姨娘,沒人時卻也偶爾喊娘。
兩位嫡出的兄長大了,母親也樂的有個小兒子賣乖,姨娘這就不用說了,這是她唯一的孩子,她看的比性命還重。
喝完藥還要撒個嬌:“姨娘,苦。”
“姨娘知道你吃不得苦,帶了蜜餞來呢。”
“姨娘,我還要。”
“有呢,慢慢吃……”說著卻流了淚“你自小嬌生慣養的,何曾受過這樣的苦,你若有個三長兩短,要姨娘怎麼活啊?”
“姨娘不哭,我這是救駕呢,陛下定然有賞……將來呢,兒定然為你整個誥命回來。”